今日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胜利?一次重大战役,藏着三大秘密……
文|丰 詹
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这里,领导人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下半年。
当时,国民党的军队,还有365万人。
而共产党的军队,当时只有280万人。
从1946年开始,经过两年的战斗,国民党的军队在减少,共产党的军队在增加。
但是总体上,共产党的军队还是比国民党少约80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敢于进行辽沈战役?
为什么战役的结果,是共产党取得重大胜利?
在历史里,藏着共产党取胜的重要密码。
第一个密码:
伟大领袖的正确领导。
为什么三大战役的第一个重大战役,安排在东北?
因为,毛主席敏锐地判断了东北对中国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
对于东北的战略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大上作过这样的表述: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共产党领导人民,领导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后,东北后方稳固了。
然后,解放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仅仅一年时间,就解放了北京,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个密码:
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持。
说到底,就是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群众打心眼里的支持。
得人心者,得天下。
民心所向,必然所向披靡。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在东北,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军队的支持,让人感动。
感人的一幕幕,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先上战场。
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民群众总是给予最大的帮助。
群众最常说的就是:
“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
在最为激烈的塔山阻击战中,村民主动帮助部队构筑工事。
塔山村周围的群众,纷纷卸下自家门板,有的连炕沿、柜盖也都拆了下来。
他们还冒着纷飞的炮火,修筑交通壕、抢救运转伤员、送水送饭。
为什么老百姓能够死心塌地地跟着共产党走?
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用亲身经历感受到,共产党是为穷人服务的!
只有共产党,能够带着他们翻身得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有一个关于“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故事。
后来,毛主席知道了后,曾多次提起。
锦州地区盛产苹果,辽沈战役时期,正是苹果熟的时候。
东北野战军提前明确要求部队:
“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解放军战士们严守纪律,无论是路过还是借住在老乡家,无论如何饥渴难耐,都自觉地不吃不拿一个苹果。
毛泽东同志后来从电报中得知此事,很受感动。
1971年,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在一次谈话中提到:
“我听说打锦州的时候,部队住在苹果园里面,不摘苹果吃。我就说,我们的部队有希望。”
第三个密码:
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时,说了一句名言: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士与国民党反动军队浴血奋战,就是用这种信念做支撑的。
是毛泽东思想,给了解放军战士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军旅作家高玉宝,曾经回顾过一次感人的经历。
辽沈战役时,他是一名通信员。
战斗最激烈时,团长让他去九连送达“六号阵地没人了,九连要赶快上”的命令。
他赶到后,发现九连官兵正在吃饭。
九连接到任务后,指导员手拿吃了一半的高粱饼子,对全连官兵说:
“同志们,大家要吃饱,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顿饭了!”不到一天,九连的同志,就全部牺牲了!
不只是一个九连。
辽沈战役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一场阵地防御战,是塔山阻击战。
解放军以8个师,抵挡国民党11个师的海陆空立体进攻。
坚守塔山的解放军官兵,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准备活着下来!
什么是视死如归?
什么是大义凛然?
这些上战场以命相搏的解放军战士们,就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辽沈战役,是一次重大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胜利后,共产党的军队第一次从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310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辽沈战役,更是一个缩影。
它的胜利,可以折射出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不断取得胜利!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