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发出全球50%的语音消息,原因竟是……
2021年,国际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在统计用户数据时,惊讶地发现全球50%的语音流量,都来自柬埔寨!这个东南亚国家人口不过1600万,国民好像很不喜欢打字,无论聊啥都偏爱发语音。
脸书分析其原因,起初怀疑是老龄化太严重:老人打字不便,更爱语音聊天。可一查数据,却发现柬埔寨人口结构非常年轻。脸书又猜测是否文盲过多,然而柬埔寨识字率近90%……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最后发现主因竟然是——柬埔寨文字太过复杂……
写起来像画画,打起来像编程
不过今天要讲的不是柬埔寨文,慢慢看下去吧~
高棉文:棕榈叶上画弧圈
柬埔寨文又称高棉文,有33个辅音字母、12个元音字母、约30个元音附标——元音在词首才写成独立字母,其他情况则写成附标,围绕辅音字母各种转圈堆叠。同时辅音字母之间也能花式堆叠,实际组合超过100种。
柬埔寨语数字,我选择阿拉伯数字
在纯手写的年代,这样的“符号叠叠乐”虽看上去繁杂,但书写起来并不难。然而计算机普及后,要用键盘输入它们就麻烦了。高棉语输入法的开发者,发现至少需要74个按键,才能匹配所有高棉文拼写形式……所以将高棉文录入电脑,往往需要同时按多个键才能输入一个字母;而在智能手机上,则至少要两张虚拟键盘交替使用。难怪柬埔寨人宁可多花流量发语音,也懒得打字。
高棉文贝叶经,内容为南传佛教的佛经
“高棉”之名,来自柬埔寨主体民族高棉人。他们过去被认为是中南半岛的原住民,但最新研究发现,高棉人的祖先是从中国南方迁徙而来。
约4200年前,一场持续上百年的超级干旱席卷全球。长江中游的一支农业部族为避天灾,辗转南迁中南半岛,途中又与“尼格利陀人”融合,成为高棉先民,创造出东南亚最早的农业文明。与山川阻隔的中华故地相比,他们与南印度交流更方便,印度教和佛教很快传入,也带来了婆罗米文字。
公元6~7世纪,这些城邦借用婆罗米文字拼写高棉语,高棉文诞生。但高棉语言和印度诸语差别很大,辅音、元音系统更为复杂。婆罗米字母系统本就繁琐,为适应高棉语发音,高棉文被改造得更加庞杂,各种字母叠床架屋,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受印度的“贝叶经”影响,高棉人也习惯用细尖小棍蘸颜料,在棕榈叶上书写。因此高棉字母多圆圈和弧线,很少折角和顿笔——这样叶片不易被小棍划破。
最早的高棉文石碑之一,大约雕刻于7~10世纪,内容为贵族供神祭品清单。
泰文:加个声调念晕你
公元9~15世纪,吴哥王朝崛起,统一了高棉诸城邦,史称“高棉帝国”。帝国国力强盛,著名的“吴哥窟”便是其首都吴哥城遗迹。1430年,西部的“暹(xiān)罗”入侵高棉,包围吴哥七个月后破城。高棉王迁都金边,此后高棉领土被暹罗和其它邻国不断蚕食。
吴哥窟,本意为“毗湿奴的神殿”
吴哥窟浮雕描绘的泰人军队
暹罗是泰国古称,其主体族群“泰人”与我国傣族同源,与壮族、侗族是远亲。大约唐宋时期,泰人先民迁徙到云南边境一带,宋末(可能为避战乱)再南迁进入高棉帝国。此后泰人全面学习高棉文化,建立起自己的城邦,并将高棉文改造为泰文。
汉人来到高棉地区的时间,可能比泰人更早,吴哥窟还有一整面浮雕,专门纪念宋朝救援高棉。
相较于高棉文,泰文要简洁很多:虽保留了元音附标,但辅音字母不再堆叠,而是改为按拼读顺序从左往右横写。另外泰语受汉语影响极深,也有声调——于是泰文还发明了声调符号,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带声调的拼音文字。
泰语声调,很难念也很生动……
图源:YouTube
标准泰语=中国口音
从北方迁入高棉地区的移民中,除了泰人也有很多汉人。他们大多是前来贸易的商人,与高棉人、泰人都和平相处。泰人立国后,汉人成为当地商业的主导者,常与泰人通婚,有的还能当上高官,甚至国王。1764年,缅甸入侵泰国,不久首都沦陷。幸有潮汕裔将领郑信起兵,带领泰人收复故土。随后郑信被拥戴为泰王,史称“吞武里大帝”,华商尊称其为“郑王”。
泰国首都曼谷的郑信(1734~1782)纪念像。郑信父亲为广东潮汕人,在泰国担任税务官,母亲出身泰人贵族(一说母亲也是汉人)。郑信在泰国出生长大,曾带领泰人击退缅甸侵略军,建立泰国吞武里王朝,被尊为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今天泰国的首都曼谷,最早就是郑王营建,因华商聚集而兴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曼谷城中都通行汉语(闽南、潮汕方言),地位近乎“官话”。二战后泰国施行同化政策,要求曼谷的华人改说泰语。结果他们带中国口音的泰语,又成了泰国的“普通话标准音”,被称作“首都泰语”或“潮州泰语”。
“泰铢”这个叫法也是个潮汕话乌龙。泰国的货币叫泰铢,汉字“铢”对应泰语的“baht”(发音)——二者发音毫不相干,因为其实是用错了字。1852年,泰国首次发行纸币。当时泰国的商界由华人(潮汕裔为主)主导,纸币也要标明汉字。baht是泰语的重量单位,并无对应汉字。潮汕语里“末”字读作buah,跟baht接近,于是华商为此专门造了一个形声字“釒末”,作为华人可识可读的货币单位。
20世纪30年代,泰国取消了纸币上泰文以外的所有文字。“釒末”本来就是泰国华人自造字,生僻且印刷不便。从纸币上消失后,很多人也就忘了其正确写法,将其和“铢”字混淆,最后连读音也改成了“铢”,就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泰铢”。
泰国2002年发行的纪念钞,背面复制了泰国第一张纸币:左侧印有汉字“暹罗国银壹佰釒末”。
因此缘故,泰国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泰语中却有不少汉语借词。日、韩、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语言,汉语词多为学术词汇。但泰语相反,汉语词多为日常基础词汇,学术词则多来自高棉语和印度梵语等。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可分为两类:一是泰人南迁之前就已借入的古汉语词,比如数字;二是泰人南迁后,沿海华商带来的方言词,比如泰语的“老板”一词,就是潮汕话的“头家”。
泰语的“老板”一词,其实就是潮汕话的“头家”。泰文虽是拼音文字,但书写时和汉字一样,字、词之间均不空格。每个音节内,辅音字母位于中央,元音附标环绕四周,声调符号则位于辅音字母上方——泰文的声调符号来自印度数字,其实就是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变形。
box
泰语(傣族语)的0~10:其中1是泰语原生词;2借自古汉语的“双”;3~9都借自中古汉语的数字词;0则来自古印度语,汉文佛经中意译为“空”,音译为“舜若”。傣语地名“西双版纳”的“西双”,其实就是“十双”,意为12(西双版纳意为12块纳税稻田)。
你来念一念数字就发现——和泰国人说呜呜呜555的话,他们会以为你在哈哈哈哈哈
撰文 | 萧陵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