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识(十)
书识(十)
识字的没有不评价字的。不识字识事的大人,也会评价字。
清末,始有“不一定要写好字”的见识。
中国人,寡游戏,所以也寡乐子。全民上下盯着字,寡趣得可以。
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书,指书册,也当有几分指写毛笔字吧?虽然一群书蠹,可怀中抱着颜如玉黄金屋,曹雪芹管叫意淫。
说二王,几人听?说苏米黄,几个不嫌太古了?说翁同龢赵之谦,仍被觉得旧。
要认识到鲁迅的字有几分晋书的味道,不太容易。启功字的流畅舒展,不识字的婶嫂都会说看得觉得好看。这不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说成“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得看是出自刘姥姥的灶,还是出自贾府的锅。
看迷黄宾虹的字,大学学历不足以;你看不出唐初三杰临摹兰亭的拙和装,当也看不到齐白石题字的真率。这个不是“高手在民间”的认知范围,在老牌的书香门第里才有。
舒同书法的标语牌性质,启功书法的大部分功夫和营养来自文革,这重认识,不仅是眼睛尖,也是看人毒。没有三反五反,一会儿打倒一会儿平反的经历,看出来这些也难。
孙晓云看出林散之并不完全知道笔法,是非专门家莫属的眼光;同样的,孙晓云有一次去看全国书展,只见到一幅字是用笔法写的,凑近一看落款是溥儒。这眼光,非专门家莫属。由此可见,书法其实是少数专门家的事情,尤其在根本就不讲笔法,没人教结字的解放后。
“一手好字”“这字漂亮”,是“中国好声音”上的臧否,流量大,回头率高,但没什么含金量。这种旧式戏园子里才有的“好!”的喝彩,却是这神州大地尽舜尧审美的汪洋大海。
毛主席字,由着习气,却当风格;周恩来也敢题那么多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脸皮该有多厚?朱德据说是清代武举,看来是真的无心笔墨,不然笔下的字怎么连成熟都不够;林彪题字,哪笔见得到他的字的真形?可他们却构成几十年间的中国书境,天花板。
常常遇到好字看的时代,真不差。一国人写狗爬字的地方,不但有辱斯文,还会觉得蛮打炎黄子孙的脸的,而且是相互刷耳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