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我在北京做冬奥会志愿者(《意林》20周年征文选登)
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没有哪一年的经历能够比得过20岁。
在20岁这年,我度过了绝无仅有的冬天。我的友谊、梦想和所有的小情绪,都跟这一年里国家最盛大的赛事交织在一起——是的,20岁这年,我在北京做冬奥志愿者。
在讲述20岁的故事之前,得先让你认识一下20岁之前的我。
高三那年,我因为央视解说员陈滢的花滑解说词去观看了羽生结弦的花滑视频。在羽生结弦的花滑表演中,我第一次明白,原来“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句话不只存在于古诗里。那时我抱着手机,看着羽生结弦做出一个个优美但对身体损伤很大的贝尔曼旋转而落泪,然后逼自己坐回书桌前学习,坐着学一整天。
那时我许下了一个愿望。想要读北京的大学,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想要亲眼见到他比赛。我在网上搜索如何成为冬奥志愿者,也买了羽生结弦的同款项链,小小的地球蓝凝聚成我高三的信仰。
我记得他说,“努力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我记得许多次他的跌倒、起身、旋转,即使鲜血直流也要完成比赛。他带给了我一个坚定不移的信仰,一种“一生悬命”的精神,永远相信梦想,永远不止步地迈向心中的高山。
后来我来到了北京,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但没有学到喜欢的专业。后来我当上了冬奥志愿者,但没有去到花样滑冰的场馆。我的梦想,似乎总是只能实现一半,总是要差一半才圆满。我选择了日语专业,每一次听到关于他的消息,都是新的纪录,新的高峰,因为你永远可以相信羽生结弦。我平凡地瞻仰着他的光辉,似乎能够被那份耀眼的光温暖。
虽有遗憾,20岁的我仍然成为了一名冬奥志愿者。在大学的前三年,我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联合会,从担任礼仪志愿者,到逐渐开始带队管理其他志愿者,再到参与志愿活动的组织策划,我一步步当上部长和执行主席,最终走到了冬奥志愿者面试的讲台上。我被分配到了国家游泳中心,一路参与了轮椅冰壶测试赛、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的志愿服务。
尽管没能亲眼见到羽生结弦,但我的20岁也在闪闪发光呢。
在轮椅冰壶测试赛和冬残奥轮椅冰壶正式比赛中,我两次在决赛中亲眼见证中国队夺冠。我仍然记得观赛时那份紧张又自豪的心情。我和伙伴们先是在工作间的电脑上观看直播,然后来到赛场边观众席为中国队加油。没有什么喜悦能比得过见证中国队夺冠那一刻的喜悦,空气中满是欢乐,所有的中国队员、教练、观众、工作人员都在为他们欢呼雀跃,我们挥动着手里的旗帜,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色的赛场当中升起。那是我此生最美的回忆之一。
做冬奥志愿者的日子是非常简单纯粹的。因为闭环管理,我们住进了北京大学的昌平校区,和来自各个高校的志愿者朋友们同吃同住。在这几个月中,我收获了知心的朋友、一起在休息时间玩三国杀的好友,在妇女节收到了主管姐姐赠送的鲜花,在帮助外国工作人员后收到了他们给予的漂亮徽章,和世界冠军近距离接触,运行了三场新闻发布会,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照片。
我们都明白,这样的经历一生只有一次,好在我们做到了足够尽兴。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一期一会。许多美好的情感都被封存在了那段奇妙的冬日时光中,能够经历已是幸运。
在2月10日,我终于看到了羽生选手的比赛直播,他仍然是那么伟大,不断创造奇迹,又超越奇迹,独自在山巅,拼尽全力挑战人类的极限,展现艺术与美。就像他的家乡仙台市写给他的应援口号——“感谢你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与梦想”,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选择了挑战4A而非稳夺金牌,便是选择了走下神坛。以凡人的不屈挑战,让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熊熊燃烧。我相信他的遗憾也是千万人的遗憾,他的泪水也是千万人的泪水,但他告诉了无数人努力的意义、坚持的意义,把光带给了世界上无数个角落里的人。当然,也包括我。
那时,羽生选手就要退役了,我的青春也快结束了。20岁其实是一个过渡的年龄,一个很容易迷茫的年龄。在提交高考的答卷之后,我们走入了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答卷。从青春的巢穴中伸展新生的翅膀,却不知道要飞向何方。
但好在,我们总能与温暖的人和事相遇,向温暖的地方飞去,向有光的地方飞去。
当盛大的烟花在鸟巢的上空绽放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梦想与遗憾是密不可分的。我还是来到了这里,尽管没有见到想见的人,但所行一路皆是风景。
羽生结弦没有放弃。他还在为自己的表演滑而准备,那么我自然也不会放弃。我相信,不会放弃的人,终会在山顶相遇的。我的20岁,也因为追随他的脚步,披上了冬奥蓝,成为了万千志愿者中的一片小“雪花”,见证了中国队的夺冠时刻,看到了鸟巢上空的烟火。
“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
这是我努力而又灿烂的20岁啊。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