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个“世界无车日”:没有汽车的城市,体验会更好吗?
汽车文化已根深蒂固在全世界人们心中,过去几十年的城市改造,都是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变成机动车道,导致了城市步行空间严重不足,以及空气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而今天的城市出行方式似乎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步行、骑行,甚至“这届年轻人为何盯上了电动轮椅”一度都成为热门话题,慢行正在回归,城市交通或许将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
“无车”的城市有什么好处?
可以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提升空气质量,减少碳排放,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没有汽车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全面禁止汽车可行吗?
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国家,无论是在官方层面还是民间的层面,都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无车”“少车”的方式,他们的创造性措施,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在城市中建设更为便捷的自行车道,是减少汽车的有效措施。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自行车道”项目是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波哥大曾经深陷交通拥堵的漩涡,多次被授予“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称号。
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波哥大市民平均每人每年在交通堵塞中浪费94个小时,跟2018年的272小时相比下降幅度明显,这主要得益于波哥大居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大幅上升。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减少公共交通的拥挤、防止病毒的快速传播,波哥大加大了对自行车车道建设的投入,以便于市民骑自行车出行。
按照波哥大的计划,到2024年,将实现280千米自行车车道建设的目标,而最终,波哥大将建设总长接近600千米的专用自行车道。
波哥大的自行车车道(图源:Dezeen)
被公认为世界上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城市丹麦哥本哈根,除了自行车道,还建设有十多座跨越城市的自行车桥。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桥(图源:Archdaily)
鼓励骑行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大型建筑物与自行车道网络混合在一起,例如,哥本哈根屡次获奖的马士基大厦,通过在其周边结合独特的曲线形漂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欢迎公众进入,并将校园与周围的街道相连接。
(图源:Archdaily,摄影:Adam Moerk)
在我国,自行车专用道路2017年首先在厦门投入使用,厦门的空中骑行车道由Dissing+Weitling事务所设计,是中国第一座悬挑骑行车道总长8公里,沿当地现有的快速公交(BRT)网络布置。
厦门空中骑行车道(图源:www.bycs.org)
2019年,北京开通了国内首条用于通勤的自行车专用道,用于连接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软件园,全长6.5千米,后又于2020年启动东拓、南展、西延工程,使其再延长了3.8千米。
北京通勤自行车专用车道(图源:百度百科)
在上海,全长22千米的浦东滨江骑行道成为沪上骑行者的打卡胜地;在成都,全长100千米的绕城绿道也成为最热门的户外休闲地之一。
成都绿道(图源:pixabay)
自2015年以来,奥斯陆开始逐步禁止私人汽车进入市中心,并增加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的设施和服务,奥斯陆还采取了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限制停车位等措施,以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使用。奥斯陆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无车城市。
挪威奥斯陆(图源:pixabay)
法国巴黎则出台了一项“无车提案”,计划在市中心建立一个“低交通区”(Paris Respire - zone appaisée),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主要地标附近,还有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区的大部分地区,通过增设自行车车道,有效减少机动车进入,来降低市中心的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巴黎还设置了每月一次的“无车日”,在这一天,巴黎最著名的八条车道上,只有自行车和滑板车等可以自由出入。
法国政府环境部长还公布:在2040年之前禁止销售所有类型的汽油和柴油车。并称其为一场“真正的革命”。
法国巴黎街头(图源:pixabay)
西班牙巴塞罗那提出了“Superilla Eixample”(超级街区)的概念,即将几个街区组合在一起,打造更多的广场、娱乐设施、绿地空间等,并禁止车辆进入社区内。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玩耍,老人们可以在休闲区晒太阳,居民们也可以随时聚在一起聊天,此举极大地保障了社区内居民的安全,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街头(图源:Archdaily)
德国柏林的一个叫作“无车柏林:人们的选择”的民间组织,希望能结合当地居民们的意愿,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无车化的柏林市中心。在这个区域,除了应急车辆、垃圾车、配送车、出租车等商业车辆,以及部分因身体状况而有特别需要人士的车辆以外,在这片区域内一般禁止私家车的行驶。市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或其他的方式出行。
(“无车柏林:人们的选择”网站首页截图)
这些有些激进的举措,在各地都招致了大量的反对者,但当无车街区的零售业慢慢恢复活力后,人们渐渐喜欢在无车的街区中散步之后,大家懂得了城市无车化带来的巨大好处。
将汽车彻底赶出城市,会怎样呢?
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无车城市之一,这里没有宽广的道路,也没有汽车,居民和游客通过步行、乘船或骑自行车出行,无车的政策保护了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让这里成为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城市。
意大利威尼斯(图源:pixabay)
西班牙的城市蓬特韦德拉(Pontevedra),曾经街道狭窄,交通拥挤,城市广场都变成了停车场,在过去的20年中,他们逐步采取措施,使城市的70%的地区,都只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1999年,蓬特韦德拉市政府提出打造“行人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排在第一位的是行人,紧接着是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最后才是私人汽车。蓬特韦德拉是西班牙首个提出“城市道路限速30”的地方,因为城市限速,那些着急赶路的司机自然会选择绕行,而不再像以前一样穿城而过,之后此举被很多城市效仿。
蓬特韦德拉的城市管理模式获得过许多国际奖项,并且成为欧洲许多中小型城市学习的榜样。
西班牙蓬特韦德拉二十年前的街道和现在街道的对比(图源:unusualplaces.org)
2005年,设计团队Rebar在旧金山一条街边的停车位铺上草皮,摆上一张长椅和一盆植物,将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街边空地变成了一个临时公园。
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项目——Park(ing)Day。
在很多大城市,路边的停车位都是未被充分利用起来的空间。
Rebar的首个Park(ing)Day装置(图源:Park(ing)Day官网 https://www.myparkingday.org/)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人们都会将一小片停车位短暂“回收”,将其改造为不同的“主题公园”:动物园、音乐会场、儿童攀爬架、咖啡摊、艺术装置展场……让城市街道空间发挥无穷的潜力。
新加坡的Park(ing)Day(图源:Park(ing)Day官网 https://www.myparkingday.org/)
Park(ing)Day的一些装置很有意味,比如设计师Garth Britzman和他的团队耗时300多个小时,用1500多个汽水瓶构成了一个色彩绚丽的“废物景观”,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消费生活方式的反思。
Park(ing)Day是一个让城市变得更有趣、更具创意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重新思考城市设计,鼓励更多的社区互动和创新。
Garth Britzman的装置(图源:Park(ing)Day官网 https://www.myparkingday.org/)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在2019年公布了一项更雄心勃勃的改造美国城市的想法,由Bjarke Ingels Group (BIG) 和 WXY设计,建立一个由荷兰风格的共享街道、公交专用道、受保护的自行车道和绿地组成的社区网络。
在“共享街道”中,新的街道是窄的,它的设计是让汽车拐来拐去地开不快,于是着急的车就不会开进来了,每条小街上都有树木和座位,让行人可以与车辆共享街道。
布鲁克林的共享街道渲染图(图源:CityLab USA)
北京市政府在2019年初确定把“推进公交线网规划优化、加快慢行系统建设、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作为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共同举办的议政会重点协商议题。
如今,“城市慢行系统”的大工程已然有了成效。
罗振宇在2023年新年《时间的朋友》演讲中便分享了自己的惊喜,他发现就在他家旁边200米的地方,出现了一条可以步行、骑行的绿道,他骑车骑了很远,都没有到这条绿道的尽头。
在北京,骑车、步行正变得越来越便利、舒适,如今在不少曾经车流量很大的路上,都可以顺畅地骑车了,慢行示范区的建设也延伸到了胡同。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已经达到49%,和2019年相比,自行车出行比例从12.1%提升到17.3%;步行出行比例则从30.2%提升至31.7%。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打造特色骑行路线,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在外围郊区打造20条特色乡村骑行路线。此外,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将全部规划自行车道,打造骑行友好环境。
这便是交通发展理念的升级。
由成都高新区组织编制的《成都未来科技城片区设计草案》已经完成。
这个全新的城区将打破“汽车优先”的传统规划秩序,充分利用丘陵地形地貌,建设地面、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地面、山间连廊为全步行区域,汽车交通全在丘陵山谷完成,实现人车分流,打造适合慢行的“无车街区”。
同时活化街区转角、内部广场、口袋公园、游憩角等空间,统筹丘陵山谷连廊、建筑广场、空中花园、生态绿地等各类开放空间,让人可以非常舒服地步行去到想去的地方。
成都未来科技城效果图(图源:OMA)
迪拜正在规划的“室内城市”The LOOP,是一条93千米长的可持续自行车公路,旨在鼓励迪拜居民选择健康的交通方式。方案提供了一个全年可控的气候环境,使步行和自行车骑行成为城市中首选的交通方式。
The LOOP效果图(图源:URB)
BIG与Hijjas合作打造的马来西亚“槟城未来城市”,也是一个无车城市,道路的设计优先考虑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
槟城未来城市效果图(图源:BIG)
这些对未来城市的构想,真的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吗?还是只是流于纸面的乌托邦梦幻,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未来的城市是怎样的?
可能是更高科技的,也可能是更简单的,充满人文关怀的。
科幻电影《魔力女战士》,故事中400年后的未来城市是一座绿色的田园城市,没有任何工业、高科技的痕迹(图源:豆瓣)
比起宏大的城市议题,对于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更为重要的是近在眼前的生活质量的改善。
理想的生活,是晚上睡觉时不用紧闭窗户来躲避噪声和尾气,是孩子们可以尽情在大街上玩耍,是老人们可以安全地骑着自行车去买菜……
一切的设计都遵循一个宗旨:城市是属于人的,而不是属于车的。
[ 感谢今日作者 ]
凤凰空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