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的国产豪车,来了
新旧交叠的时代节点,往往会出现少数几个引人注目的另类因子。
很多人说,汽车从燃油机转向新能源时代,埃安就是那个另类因子。
脱胎于传统车企广汽集团的埃安,具有浓厚的国企背景,但与此同时,不管是坚决改变体制的行事作风,还是不断创新的产品、技术,它都被频频归于当下的造车新势力阵营。
似乎哪一重身份都无法精准定义它,唯一不争的事实是,这些身份都在销量上完成了同一性。
广汽埃安1-8月累计销量299390辆 / 图源:广汽埃安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3年,埃安前8个月的销量总计同比增长101.18%,并且单月月销量一直在涨,从1月的10206辆涨到了8月的52057辆,一路带着埃安冲出来的古惠南,身上也有这种异质性和高度同一性。
例如,在一众车企的高管中,他是鲜见的技术型管理者。
例如,从合资企业到自主品牌,一熬就是将近40年。
例如,在传统内燃机领域干了半个职业生涯,一下子又全面转向新能源车。
他本人却从未感到过职业倦怠及纠结。在这个极其快速和容易内耗的时代,古惠南反而像豹子一样,一直死盯目标,心无旁骛地干下去。
他是怎么做到的?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2023年8月末,南风窗主编赵义,携《致敬实干家》节目组,在广汽埃安总部,与古惠南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
视频来源:南风窗视频号
决心养好一个自主品牌
197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大日子。
那一年,中国机械代表团访欧,决意打破近30年来“闭门造车”的现状。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通用汽车的董事长汤姆斯·墨菲来华访问,提出“合资”理念。
6年后,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吉普。
各个城市紧随其后,1985年,广州汽车厂确定与法国标致等企业合作经营,成立广州标致。这是中国第三家合资企业,也是广州造车梦的开端。
两年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的古惠南刚刚走出校门,便一脚踏入了合资企业的大门。从广州标致,到东风本田,再到广汽丰田,他足足待了二十来年。
关于这段过往,他说,的确从中借鉴和总结了很多,对于今天造好新能源车很有帮助。
至于对他自己更深层的影响,只能从早年间中青报对他的一篇专访略窥一二:“那几个合资企业,我都是创立初期就进入的,在那里工作,就像在养从别人家抱来的孩子,虽然也很疼爱,却害怕他随时被抱走。”
除此之外,古惠南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这段经历。他似乎一贯如此,精确秉承着眼睛向当下看,向前看的行事原则。
一旦提及当下的新能源车,原本半嵌在椅子上的古惠南立马往前直了直腰,面对南风窗《致敬实干家》的镜头,话也明显多了起来。
“中国汽车在进步,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引进、消化、吸收,但在新四化我们开始真正创新、变道超车。”
在他看来,随着新四化、智能网联车产业时代的到来,中国和其他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且我们用举国之力在发展,所以会跑得更快,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超越。
古惠南想成事,尽管未明确表露,但自主品牌埃安的到来,对他而言无疑是生逢其时。
汽车是舶来品,长期以来我们对西方有品牌崇拜,但这个格局正被逐步打破。
他观察到,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不一定要买国外的冰箱、彩电、洗衣机,他们拿着国产手机也觉得很光荣。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工业品的竞争力已经在不断变强。反观一些国外品牌在不断降价,而这正好侧面说明了我们对西方品牌的崇拜在下降,中国品牌在上升。
只不过汽车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打牢基础,才会产生真正的品牌效应。这个过程急不来,要慢慢养,但总体上古惠南充满信心。
他对时下有个基本判断,“中国品牌会成为进行时或将来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品牌创立一个豪华品牌的绝佳机会”。
2022年,中国有了首款纯电动超跑,Hyper昊铂SSR登场,剑指高端市场。通过昊铂冲击高端市场时,埃安的下一步,便是撕掉区域品牌的标签,全面走向国际。
对此,古惠南思忖已久,埃安不仅是中国自主品牌,还得成为世界前三的全球品牌。
杀死我自己
到底如何从国企里带出一个新能源自主品牌?如何带着这个品牌走向全世界?
古惠南没有可参考的成功经验,只能自己琢磨。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两次“杀死自己”的关键时刻。
从最后一家合资企业转入广汽传祺、埃安,古惠南进入自主品牌时代,但这还意味着他要摒弃掉传统造车的那一套逻辑,从一个老发动机专家全面转向新能源,他曾形容这无异于“杀死我自己”。
《致敬实干家》视频截图
是否有过纠结、有多大的阵痛,古惠南没什么表露。明显,他不愿沉湎于过去。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核心技术创新也在这里,而他要做的正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后来的埃安成了最佳的试炼场,只是,他不得不第二次“杀死自己”,因为他的身份甚至不再是技术人员,而是管理者。
古惠南对南风窗袒露,“严格来讲,我来到埃安之后才真的纯做管理岗,也就七八年,之前一直在搞技术”。
尽管如此,他仍有不小的信心。这一轮变革本质上是技术变革,所以技术人来做管理,他觉得“影响不大”。
经营埃安这几年来,古惠南在外界留下了不少高调的言论,也给人留下了“敢说”的印象,例如“2030年有路就有埃安车”“2030年销量150万辆”。
他对自己的判断和言论有底气。在他看来,既然这一轮是技术的变革,那么公司未来要重点突破的就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而这是自己的优势,他欣然接下这份科技时代送来的礼物。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改体制。
2021年,埃安发布一则重要公告,提出埃安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要解决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还要让员工持股,让他们为自己打工。
“要成为现代化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组织文化体系,所有未来构想的那些都不可能实现”,从技术到组织目标,古惠南的脑海里有一幅清晰的规划路径。
技术变革与创新,说到底就是人才的比拼,能否在这场新能源车战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主要看人才的后备资源是否充足。
《致敬实干家》视频截图
而很多国企的问题恰恰在于,“引进高端人才不难,核心是很容易留不住人才”。因此,这次混改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便于留住人才。
2022年9月,埃安完成股份制改革。那一年,埃安的A轮融资总额达182.94 亿元,估值超过1000亿,创下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融资纪录。
改革完成后的埃安,不再有三级管理层以外的干部,员工实现5%持股,7000多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将近30%。
组织再造,难度不可小觑。这项工程好比重建古老的城池营垒,不仅要改坚固的结构,还要清理大大小小的满地荆棘。
混改启动之初,古惠南确实有些担心,但他早已想得清清楚楚,机制不合理就要改。想好了,所以推进起来便不再瞻前顾后。
而后来的事实也告诉他,混改实施的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年年难过年年过
最近几年,古惠南有种感觉,“怎么做都不够快”。
2015年左右,当广汽下定决心大力发展电车时,他没想过新能源汽车发展得这么快,也没想到三电技术进步得这么快,更没想过自动驾驶和智能时代来得这么快。
不久,他便迅速意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有这种感觉。
古惠南
数字化时代,各个产业的变革速度其实都加快了。这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很多人因为跟不上变革的速度,特别容易处在焦虑状态中。
古惠南顾不上焦虑,也没时间想那么多。在汽车行业干了几十年,其实一直在追求行业里最高的技术。或许,“快”本身就是技术人的一部分,他试图让自己习惯这种不断加快的步伐。
因为除此之外,他还要想埃安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要竞争什么、技术要往哪里走,这些都是比“快”更重要,也更难以应对的问题。
好在,他习惯了。难关,年年都有,年年也都过了,“这就像爬山一样,它本来就不是平地,你早就意料到要走很多山路,只要思想有远见,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困扰”。甚至,古惠南慢慢觉得这本来就是常态。
《致敬实干家》视频截图
而且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远远不到躺平的时候。只是,怎么才能防止自己坠入当下的困境?
古惠南有自己的一套应对哲学,他不断对记者强调“远见”这个词。他从这么多年来的经验中捕捉到一种实践智慧,即一定要有远见或愿景,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他不仅用未来目标引领自己,也试图用这套理念去带领埃安,去与行业里的年轻人相处。
对未来有远见,说得轻巧,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当大家都对未来没有信心和足够动力时,这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于是,古惠南经常和来埃安的员工谈,去了解大家的需求,“我们每个人无非就是追求生活体面一点,富足一点,走出去脸上要有光,有面子”。
《致敬实干家》视频截图
而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企业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创造积极创新和进取的文化氛围。
至于如何打造这种文化,古惠南只说了一句,“心底无私天地宽”。
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大家一起把目光看向未来,因为十年后的中国肯定比现在好,十年后过得好的人肯定比现在多,但问题在于,这个人是不是你。
十年,有太多未知的困境,相应地,也有太多变数和机遇。
就此躺下,未来可预见的只有停滞不前的自己。但如果用实干替代虚无,一步一个脚印填满当下无数摇摆的时刻,人就能永远保持住向上的一口气。
哪怕无法即时得到想要的答案,未来终会有回响。古惠南坚信,有远见的实干者肯定属于未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本节目由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酒特约赞助播出。
南风窗视频中心策划推出深度访谈栏目《致敬实干家》,向中国各行业的杰出实干家发出对话邀约。
实干家们在历史的浪潮中不断涌现,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构建了国家的骨骼,解释了时代的方向。
我们试图通过对话走进他们的世界,以这群实干家的故事为起点,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
编辑 | 吴擎
排版 | 八斤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