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还是奉还?失窃文物在英国引起大辩论
2023年9月底,大英博物馆公布了电话热线,呼吁公众帮助寻找此前失窃的约2000件藏品。
该馆证实,在这些失窃的藏品中,60件已被追回,另有300件已查明下落。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至今馆藏已达800多万件。
大英博物馆的建馆倡议,源于终生爱好文物收藏的英国医生汉斯·斯隆爵士的遗愿。他在1753年去世前,将所收藏的71000多件物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同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以这些收藏为基础,建立大英博物馆。博物馆于1759年1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秉持着开放和知识共享的原则,从建馆起就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但这次的文物失窃风波让大英博物馆再次置于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引发的一场跨越国界的大讨论,不仅仅涉及大英博物馆内部的管理,而且涉及英国是否应该归还不当所得的外国文物。
不知是否属于巧合,就在大英博物馆监守自盗丑闻曝光后不久,由中国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据英国媒体报道,大英博物馆目前拥有西方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馆藏,共计2.3万件,涵盖自距今达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当代的多种青铜器、瓷器、翡翠、书法与绘画等,著名展品包括唐代《女史箴图》摹本。
其实,“文物归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心声,也是许多其他因种种历史原因导致本国文物流落到大英博物馆的国家的呼吁。
例如,多年以来,希腊一直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
大英博物馆监守自盗丑闻公诸于世后,希腊文化部长莉娜·门多尼再次提出了归还要求,称大英博物馆的保安丑闻“强化了我国提出最终返还(帕特农雕塑)的长久、正当要求”。
再如,尼日利亚官员也公开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掠夺自古贝宁王国的900多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原产自非洲西部古国贝宁王国,主要位于今天的尼日利亚境内。
1897年,英军对古贝宁王国的皇宫进行了血腥袭击,偷走了数千件象牙、黄铜和青铜的精巧雕塑,然后将掠得的艺术品销往整个欧洲。即使在今天,古贝宁的青铜器仍然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
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被揭露之后,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和古迹委员会主任阿巴·伊萨·提贾尼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有些国家和博物馆一直告诉我们,古贝宁青铜器在尼日利亚不安全,但他们那里如今发生了盗窃事件,这令人震惊。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是被盗文物,就应该回到原属地。”
又如,埃及也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文物。
埃及著名考古学家、前文物部长扎希·哈瓦斯对大英博物馆处理埃及文物的方式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大英博物馆藏品失窃事件是一场“全球性灾难”,是对世界遗产的“严重犯罪”。
既然许多国家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的呼声那么高,为什么它却一直抗拒这种呼声呢?
德国历史学家丽贝卡·哈贝马斯认为,与法国、西班牙、德国或荷兰相比,英国人还没有从他们的殖民历史中走出来,“英国的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大英帝国”。
确实,近些年来,一些欧洲国家纷纷向文物原属国归还历史文物。
2014年6月,西班牙归还给哥伦比亚671件前哥伦布时期的文物,总计价值约670万美元。
2021年11月,法国政府向贝宁共和国归还了26件珍贵历史文物。这26件文物是法军1892年从贝宁共和国的前身达荷美王国掠夺的,其中包括达荷美王国的宝座、塑像和皇宫大门等。(注:贝宁共和国与古贝宁王国没有历史关系)
2022年12月,德国政府也把20件古贝宁王国时期的铜制文物交还给了尼日利亚,称此举旨在改正“错误”,反省其“黑暗的殖民历史”。
2023年7月,荷兰把殖民时期通过武力掠夺并非法带回荷兰的472件重要历史文物归还给了印度尼西亚。
2023年8月24日,瑞士向中国返还了5件流失的文物艺术品。此事发生在大英博物馆监守自盗丑闻曝光之后不久,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
但拥有来自古贝宁王国的绝大部分艺术珍品的大英博物馆,却至今拒绝任何归还要求。此外,它也拒绝归还掠自中国、希腊、埃及等国的历史文物。
大英博物馆为此辩护说,根据一项法案,即1963年的《大英博物馆法》,它被禁止归还其收藏的文物,包括来自尼日利亚的古贝宁青铜器。
此外,1983年的英国《国家遗产法》也禁止英国其他博物馆归还文物,称这些文物属于英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因此不得离开英国。
然而,英国的这一立场在国际上遭到很多人的驳斥。
喀麦隆哲学家姆边贝认为,“西方博物馆没收非洲文物根本没有道德上的正当性”,虽然非殖民化将“花费时间,但这一运动不能中断”。
德国历史学家哈贝马斯也指出:“法律是用来改变的”,“殖民时代的象征性终结”是必要的。
即使在英国,公众和政客的态度也有所变化。
一项对近2000名英国人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16%的英国公众认为希腊帕特农神庙雕塑应该留在英国,但54%的人认为应该把帕特农神庙雕塑归还给希腊,即使在保守党的支持者中,也有44%的人认为应该把雕塑归还给希腊,只有28%的人不介意归还希腊或留在英国。
虽然目前执政的英国保守党政府表示无意改变现行的英国文物保护法律,但来自该党的文化部前部长埃德·瓦伊泽勋爵却在上议院提出了关于修改《国家遗产法》的辩论。
大英博物馆监守自盗丑闻公之于众后,整个西方舆论界的风向更是发生了明显的倾斜。
英国记者、《王子与掠夺者》一书的作者安德鲁·海文斯说:“大英博物馆藏品数量之多是出了名的,其中包括从大英帝国的各个殖民地以及其他国家掠夺来的物品。在大英博物馆拿出一份完整的失物清单之前,这些国家的人们都会担心:如果有什么原本属于他们国家的文物失窃了,那么,他们就会感觉自己被掠夺了两次。”
美国调查记者、《追寻阿佛洛狄忒:在全球最富有博物馆寻找被掠夺文物》一书的作者贾森·费尔奇也公开撰文,这样写道:这次丑闻让那种宣称西方博物馆才是合适的文物管理者和监护者的观点站不住脚,“如果这些机构连保存珍贵文物完好的最基本工作都做不到,它们又如何证明自己理应保留从别国夺走的东西呢”?
这种争论也扩及到普通的英国人中。例如,在英国媒体发表的一篇标题为《大英博物馆被要求归还哪些文物?》的文章之下,普通英国读者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虽然一些英国读者仍然不赞成归还文物,但他们受到了另外一些读者的抨击。例如,针对那些声称英国能够更好地保护别国历史文物的观点,一位网名为“BrotherChe”的英国读者批评说:“令人难以置信的傲慢。这就像小偷宣称:因为这件东西放在你家里不安全,容易被盗窃,所以我把它拿走了,替你保管。此外,我们还对伊拉克狂轰滥炸,我们对古巴比伦的破坏,远远超过伊斯兰国。”
“BrotherChe”也谈到了英国掠夺的中国文物:“仅就中国而言,义和团时期,我们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我认为,中国如今要求归还文物,表现得既有尊严,又非常有礼貌和有节制。”
确实,多年来,中国一直通过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执法合作、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致力于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通过法律或协商去追索流失文物。据统计,从1949年至今,中国通过这种“既有尊严,又非常有礼貌和有节制”的方式,成功追回了15万件流失文物。
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还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虽然这次大英博物馆失窃的藏品不包括中国文物,但它过去的确有过丢失中国文物的历史记录:该馆曾在2004年11月初证实,东方展厅陈列的15件中国文物遭窃,失窃的文物以珠宝饰物居多,其中包括玉簪和耳环等,均制作于公元700年至公元1400年之间。
大英博物馆多次发生文物失窃事件,让它的“外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的说法变得愈发不可信,这大概也是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的助推因素之一。
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评论区中,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这样写的:“也许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现在也想家了。但它们只能挤在拥挤的展位里。当他们看到那里的中国面孔时,会不会想到‘带我回家’?”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责编 | 周瑾
题图 | 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