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书推荐 | 冲向火星——关于SpaceX的初创故事

新书推荐 | 冲向火星——关于SpaceX的初创故事

公众号新闻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剧照

近一段时间,因为员工季度奖金突增至1.5倍月薪,特斯拉又上了热搜。无疑,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电动车公司已经成了明星企业,和它的老板马斯克一样,一举一动都惹人瞩目。其实,马斯克自己说过,特斯拉和SpaceX就像「两个孩子」,他「无法放任其中任何一个死去」。特斯拉成功前的波折已广为人知,但SpaceX ——这家承载着马斯克「火星梦」的企业所经历的黎明前的黑暗却鲜为人知,这段历史同样值得研究。

《冲向火星》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SpaceX濒临破产、马斯克像个「活死人」屡屡从噩梦中惊醒背后的细节,你能从中窥见这位个性十足的超级富豪面对重压时不为人知的一面。

书名:《冲向火星》
作者:[美] 艾瑞克·伯格
出版方:果麦 / 花山文艺出版社
(点击上图可购买图书)

我像个刚闯过鬼门关的病人

在向SpaceX投入了6年时间和1亿美元之后,埃隆·马斯克终于拥有了一枚真正的火箭。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造出液体燃料火箭并成功将其送入轨道,这些国家,还有一些由国家赞助的火箭公司有一个自己的小团体。随着SpaceX第四次发射的成功,这家野心勃勃的南加利福尼亚州公司也成了该团体的一员。
马斯克在发射刚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猎鹰1号」这次出色的发射可谓是「梦想的顶点」。与员工们在工厂和酒吧里纵情欢呼时,马斯克确实犹如身处梦境。
不过在他内心深处,这一切或许更像是一场噩梦。
「问题是,当时我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偏高,所以我无法真正体会到欢庆的感觉。」马斯克说道,「我的内心并没有狂喜之类的感受,只是觉得之前太紧绷了。我就像个刚闯过鬼门关的病人。对我来说,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只是意味着这次公司不至于完蛋,至少我们还可以再多坚持一阵子。发射的成功不过是让我些许松了口气而已。」
SpaceX的员工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现实的绝望程度,马斯克也不想在那一刻让大家扫兴,但他的担心绝不是没有理由的。
「猎鹰1号」的成功证明了SpaceX这个品牌的价值,但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即时的收入。前三次火箭发射失败之后,就再没有潜在客户给格温·肖特威尔(SpaceX业务发展副总裁)打电话了。当时「猎鹰1号」只剩一个客户,那就是马来西亚政府。
到了2008年秋天,SpaceX终于成功把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后,肖特威尔确实开始陆续接到一些垂询,但那些发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因为SpaceX的工厂里没有多余的「猎鹰1号」火箭了。而在SpaceX将卫星送入太空之前,客户是不会支付报酬的。
公司的现金已被各种固定成本消耗殆尽。SpaceX不仅要为扩大后的场地支付租金,还要为制造发动机和火箭所需的设备工具持续支付租赁费用。到第四次发射时,SpaceX的在编员工已经超过了500人,公司不仅要给他们发工资,还要承担医保和其他福利。
8月初,风险投资基金「创始人基金」给SpaceX投了2000万美元。这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在第四次发射过后,SpaceX的财务状况依然严峻。
对此肖特威尔说道:「我们有出色的员工,确保他们拿到工资是我的职责。无论进入轨道与否,到了那年秋天,我们所有的钱都会花光。我预估了六周到八周之后的情形,我知道剩下的钱已经不够发工资了。」
那段时期马斯克十分辛劳,这在阿什利·万斯撰写并于2015年出版的《硅谷钢铁侠》一书中有详细记载。2008年的夏天和秋天,马斯克面对着无情的负面新闻,经历了「猎鹰1号」的第三次发射失败,甚至有人建起了一个叫「特斯拉临终倒计时」的网站。那段时间的马斯克就像「活死人」,他有时会从噩梦中惊醒,尖叫着,感到身体疼痛。人们担心他会在重压下崩溃,或者因为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即便是在SpaceX取得了成功之后,马斯克的两家主要公司还是在破产边缘徘徊。2008年秋天,他还剩下3000万美元左右的现金。朋友们都劝他赶紧做出二选一的决定,因为大家都认为同时拯救两家公司是不可能的。马斯克为此苦恼万分。
「这就像有两个孩子,」马斯克说,「我无法放任其中任何一个死去。」在马斯克的世界观中,他不能放弃这两家创业公司中的任何一个。特斯拉的存在是为了从气候变化中拯救地球,帮助人类摆脱对石油燃料的依赖。SpaceX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一个后备方案,让人类能成为多星球物种。
于是,他把自己仅有的资金分给了两家公司。
在公司经济状况黯淡的这段时间,SpaceX还有最后一张牌可以打。2006年,在「猎鹰1号」第一次发射失败之后,美国宇航局曾为SpaceX提供了一笔关键资金。这是他们在SpaceX身上投下的赌注,赌这家公司终有一天能找到方法,将火箭送入预定轨道。
所以即便是在第四次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肖特威尔还在忙着为新的商业补给服务合同完善运营阶段的方案,以便呈交美国宇航局。在这个合同中,美国宇航局要求供应商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运送食物和衣服。作为回报,美国宇航局将出资让SpaceX制造「猎鹰9号」和「龙」飞船,用以向国际空间站运送食物、水等补给品和科学实验用品。有了这笔钱,SpaceX的经济状况就能稳定下来。
「我们手上的客户并不多,」马斯克说道,「马来西亚政府是其中一个,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重要项目了。如果没有这份商业补给服务的合同,我们恐怕在进入轨道之后就要直接陨落了。」


 过程很艰难,但真的别无选择 

从2006年赢得美国宇航局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后,SpaceX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公司大量招收新人,将人手投入到这些雄心勃勃的新项目中。
SpaceX想要让「龙」飞船载着数吨的货物飞抵美国宇航局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实验室,完成任务后再回到地球上,但航天器回收是任何一家私营公司都未曾做到过的。
面对如此宏大的目标,当一组人在努力将「猎鹰1号」送入轨道时,公司的其他团队已经在着手设计载货「龙」飞船和「猎鹰9号」火箭了。
早在2007年,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就已经投入到新项目中了。
马斯克一直都想造出更大的火箭,但他最初设想的是从一个发动机增加到五个发动机,他相信带有五个发动机的「猎鹰5号」火箭已经足够将一个小太空舱推进太空了。但自从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马斯克便有了更多想法。美国宇航局明确表示,希望每次发射任务都要向空间站运送多达数吨的食品、物资及其他装备,所以要求SpaceX使用更大的航天器。这就意味着SpaceX需要一枚更强大的火箭来把这个航天器送入轨道,于是就衍生出了「猎鹰9号」。
为了让一台梅林发动机能稳定地点火升空,动力系统团队已经耗费了多年的心血。如今,他们要同时兼顾九台。穆勒和他的团队必须研究出一种安全的排布方法来安置这些发动机——万一其中一台在飞行中出了问题,其他几台发动机的位置得相隔多远才不至于被殃及起火。
由于要考虑的变量太复杂,马斯克一开始认为直接造一台功率更大更强的发动机可能会更简单,因为这就省却了要在一枚火箭上分隔和控制多台发动机的繁复工作。但SpaceX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用以支持这样的开发项目,因此计划还是变成了采用多台发动机。「我们也知道过程肯定会很艰难,」穆勒谈到要在一枚火箭上搭载九台发动机时说,「但真的别无选择。」
到了2007年6月,SpaceX造好了「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个燃料箱,并将其运往麦格雷戈试验场。在那里,SpaceX的工程师们第一次用上了安迪·比尔在近十年前建造的巨型三脚架测试台。2007年11月,他们在测试台上对单台发动机进行了点火测试。到第二年3月,他们同时进行了三台发动机的点火测试。出乎意料的是,同时点燃多个发动机的过程相当顺利。当初穆勒、霍尔曼、布扎等人为梅林1A及梅林1C火箭发动机的高效运行做出的努力,在需要搭载多台发动机的「猎鹰9号」身上得到了回报。
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虽然要调教的发动机数量远不止三台,但梅林1C发动机本身已经是一个已知量了。
2008年夏天,当布扎和「猎鹰1号」发射团队在欧姆雷克岛准备第三和第四次发射时,另一支队伍则在麦格雷戈为搭载了全部九台发动机的「猎鹰9号」火箭进行第一次点火测试,测试只进行了几秒钟。更重要的全程点火测试是在当年11月,在那次测试中,「猎鹰9号」火箭被紧紧钳在巨型三脚架测试台上,九台梅林发动机持续燃烧了178秒,模拟了火箭升空的第一阶段任务。
布扎在碉楼中观看了测试的全过程。两个月之前,他才第一次将「猎鹰1号」送入轨道,此刻眼前又有一枚威力数倍的火箭在撼动三脚架,火焰的光芒在得克萨斯州的夜空中闪耀。回忆当时,布扎说:「那应该是我彼时见过的最强大的东西了。」
强大的「猎鹰9号」已经准备就绪了。
枪响了,但没有子弹飞出来 

在那段时间里,穆勒不仅要操心「猎鹰1号」和「猎鹰9号」火箭,还要牵头为「龙」飞船设计新的推进器。他让大卫·吉格来负责这个太空舱的动力系统,当时吉格还只是穆勒手下的一名新人工程师。
「龙」飞船必须胜任各种使命,既要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又要能安全着陆在太平洋上。从2006年起,吉格就和一小队工程师从零开始,构想着一个现代化的太空舱该是什么样子。
「当时公司里的大多数人都在为『猎鹰1号』而忙碌,『龙』飞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次要项目。」吉格说道,「我还记得当时开会都在星期六,会上只有埃隆和大约五个人的小团队。我们讨论并敲定了『龙』飞船的一些总体概念。」
SpaceX还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帮助。美国宇航局向SpaceX和另一家赢得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的公司——轨道科学公司——各派遣了一小队工程师,帮助两家公司审查航天器的设计,找出潜在问题。
有一段时间,美国宇航局的这些专家们以为自己是在为空间站的补给工作制定后备计划。但到了2008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乔治·W.布什总统决定让航天飞机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像是在空间站的补给通道上挖了一个大窟窿。于是后备计划被推上了优先位置。
为此,美国宇航局加快了签署实际补给任务合同的进程。尽管SpaceX的「龙」飞船和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号」宇宙飞船赢得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但美国宇航局并不一定要在项目的实际运营阶段与其中任何一家签约。
美国宇航局又重新发起了一项公开招标,项目名称是「商业补给服务」。在这个项目中,美国宇航局将为数次补给任务拿出10亿美元,投给一到两家供应商——这笔钱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可以救命的钱。
那年夏天,SpaceX并没有获胜的把握。尽管他们在2006年赢得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但肖特威尔说,她的业界同行都觉得SpaceX在制造大型轨道火箭这件事上会栽跟头。随着「猎鹰1号」第二、第三次发射的失败,这些声音有增无减。虽然也有少数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成了SpaceX的信众,但随着竞标过程的推进,在宇航局内部和国会山上,对于SpaceX还是有许多质疑的声音。
「美国宇航局已经跟我们合作两年了,而且我认为,他们对我们还是挺满意的。」肖特威尔说道,「但他们还是有一些担忧,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软件程序。很明显,第三次发射的失败让我们丢了面子。」
但到夏末秋初之时,SpaceX开始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第四次发射把火箭送上了预定轨道。到了11月,动力系统团队在得克萨斯州给「猎鹰9号」火箭进行了一次全时长的点火测试。SpaceX仿佛突然就掌握了制造火箭的能力。
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在经济大萧条中逐渐枯竭,他很担心美国宇航局会如何看待他公司所面临的经济窘境。马斯克还担心美国宇航局只会跟一家公司签约,而不是像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那样同时签两家。如果只有一个选择,那SpaceX可能会落选,因为轨道科学公司的新任高级副总裁弗兰克·卡尔伯森与美国宇航局交情颇深。他曾作为宇航员执行过三次宇航任务,退役之后也在美国宇航局出任过管理职务,他和这次负责挑选供应商的宇航局官员们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轨道科学公司的总部就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市,卡尔伯森那年秋天经常往华盛顿特区跑,出没于各个关键决策者的办公室。
到了2008年12月22日,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结果终于揭晓了。「他们就在圣诞节之前突然打了个电话给我。」马斯克说道。
打这通电话的是美国宇航局负责载人航天飞行的主管比尔·格斯腾迈尔,国际空间站项目的领导人迈克·萨弗雷迪尼也在线上。他们兴奋地告诉马斯克,SpaceX赢得了两份合同中的一份。
马斯克简直不敢相信,他对电话那头的人们喊:「我爱美国宇航局,你们真是太棒了!」挂掉电话之后,马斯克要肖特威尔立刻与美国宇航局签署合同,生怕他们会反悔。
两天之后,在平安夜那天的傍晚6点,特斯拉结束了新一轮的融资,这家在泥潭中挣扎的电动车公司获得了足够运营半年的资金。马斯克手上两家看似走投无路的公司突然之间都得救了。
「我感觉自己像被蒙着眼睛带到了刑场,枪都顶着脑袋了。」马斯克说,「他们扣下扳机,枪也响了,但没有子弹射出来,然后他们就把我放了。劫后余生的感觉固然很好,但当时是真紧张死我了。」
对肖特威尔而言,获得商业补给服务合同象征着一次巨大的胜利。她已经完成了两单政府合同,将SpaceX从一个小型初创团队升格为一家日渐成熟的公司,员工从几十人扩张到数百人,产品也从「猎鹰1号」火箭升级到威力十足的世界级火箭。美国宇航局给出了丰厚的资金,肖特威尔帮助SpaceX打败了数十位竞争者,把合同收入囊中。她拯救了SpaceX。
不出所料,那年秋天马斯克就给了肖特威尔一个晋升机会。两年前他墨守成规地找了一位航空航天业资深领袖吉姆·梅瑟来出任公司的首位总裁,结果失败了。马斯克琢磨着,或许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已经在他公司里了。于是,他问肖特威尔愿不愿意在业务发展和法律事务之外再多管理一些事情。到了那年的12月,肖特威尔就成了SpaceX的总裁。
「那是美好的一年,」肖特威尔说道,「回望2008年,我觉得那是一个好年。或许对马斯克来说,那是他生命中非常糟糕的一年,对我来说则不然。」
与马斯克共事就是这样的 

2009年夏天,「猎鹰1号」的发射团队回到夸贾林,安排火箭进行第一次真正的商业有效载荷飞行。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和SpaceX共度了六个春秋,陪着公司经历了三次失败。现在,400磅的地球观测航天器终于要踏上它的太空之旅了。
7月14日下午的发射非常顺利。SpaceX聘请了罗杰·卡尔森在夸贾林指挥这次发射的操作。卡尔森是一名物理学家,曾就职于诺格公司,参与过詹姆士·韦伯太空望远镜项目。发射结束之后,蒂姆·布扎和卡尔森站在欧姆雷克岛岸边探讨着公司的未来。距离布扎带着二十几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到岛上,从无到有地建起一座发射场,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
「罗杰,现在你是这个小岛的主人啦,」布扎对这位发射场的新主管说道,「我要去佛罗里达州专注投入『猎鹰9号』的项目了。你就在这里接着发射『猎鹰1号』火箭。」
有一段时间,现实似乎就是这样展开的。在2009年9月初,SpaceX与美国电信企业轨道通信系统公司签订了发射18颗卫星的合同。为了完成这些发射任务,公司需要使用升级版的「猎鹰1e」火箭,因为它的一级火箭更大,还配有升级过的梅林发动机。这是「猎鹰1号」火箭多年来的第一份新合同,还包含了多次发射任务,前景似乎明朗向好。
但就在几周后,一切都改变了。马斯克召集「猎鹰1号」团队开了个会,毫无征兆地向他们预告,这将是「猎鹰1号」的最后一次飞行。
「对于在『猎鹰1号』项目上投入过心血的许多人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钦纳里说,「我们投入了那么多精力和时间,终于让那个项目取得了成功。不过这样的结局也正是马斯克的风格。他非常专注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猎鹰1号』不过是用来学习的敲门砖,并不在后续的计划之中。」
在消化了突如其来的震惊之后,「猎鹰1号」团队的成员接受了马斯克这个明智的决定。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工作量减少了,他们不必花时间去开发、测试和制造「猎鹰1e」火箭,而是要专注于「猎鹰9号」和「龙」飞船,这才是代表未来的项目。
最终,那18颗卫星会由更大的「猎鹰9号」火箭带上太空。
至于欧姆雷克岛,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在那里驻守到2009年底,负责最后打扫战场。军方规定SpaceX要移除所有的东西,就连混凝土也要敲成小块,每块都不得超过一个高尔夫球的大小。很快,大自然和椰子蟹就夺回了这个小岛的主控权。
军方对于「猎鹰1号」戛然而止的命运有何看法呢?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了建立快捷的、可反复使用的发射力量而开展了「猎鹰计划」,并通过该计划资助了SpaceX早期的几次发射任务和技术开发。结果,「猎鹰1号」火箭成了这项军事计划资助下唯一真正飞入轨道的小型火箭,甚至在十年之后,空军也没能找到「猎鹰1号」的替代品。放弃「猎鹰1号」这个项目,会不会让军方对SpaceX和马斯克的动向保持警惕呢?
「我倒没把这当作问题。」史蒂夫·沃克说道。在SpaceX刚起步发展的那几年里,沃克曾是美国国防部「猎鹰计划」的负责人,后来还成了整个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领导人。「SpaceX转而开发『猎鹰9号』火箭,这也让行业变得更好。相比美国政府在SpaceX出现之前为昂贵的军事卫星支付的发射费用,SpaceX的报价还不到其四分之一。要我说,我们在『猎鹰1号』项目上投入的钱应该算是物有所值。」
SpaceX的一组骨干人员刚在夸贾林完成收尾工作,发射团队的大部分成员又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开辟了新战场。SpaceX放弃位于西海岸的空军主要发射场还不到四年,就又从军方手里租到了位于东海岸的这个历史悠久的基地,用于「猎鹰9号」的发射。他们重建了大约五十年前用于发射「泰坦」火箭的发射工位。
经过美国宇航局、美国空军和其他相关部门冗长的技术审查,SpaceX终于在2010年春天对火箭进行一系列静态点火测试,最后获准在6月4日进行发射。
于是,「猎鹰1号」火箭第一次成功进入太空轨道后还不到两年,SpaceX就把最新的火箭推上了发射台。在它面前,「猎鹰1号」就像一个小矮人。「猎鹰1号」高68英尺,重约6万磅,而「猎鹰9号」的高度达到了157英尺,加满燃料时重达73.5万磅,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如果将「猎鹰1号」比作蹒跚学步的小孩,那「猎鹰9号」就是大鲨鱼奥尼尔。
6月2日,SpaceX把「猎鹰9号」挪到了翻新过的发射台上。第二天,一场典型的、由海风驱动的风暴从大西洋滚滚而来,暴露在外的火箭被淹没在暴雨中。雷暴过境之后,一名发射控制员注意到来自二级火箭的一个异常射频信号,这很可能导致发射被叫停。于是当天晚上布扎、马斯克和阿尔坦就驱车赶往发射台,与那里的发射工程师一起尝试排除故障。
原本已经为发射竖起的火箭又被放倒至水平状态,方便检查。当初在欧姆雷克岛发射「猎鹰1号」时,单是这个操作就得花费一整天时间。但SpaceX在为「猎鹰9号」设计其竖臂时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并进行了改进。
一行人来到发射台后,马斯克让阿尔坦顺着梯子爬到二级火箭外部的通信天线旁。阿尔坦在欧姆雷克岛上就经常乘着高空升降机完成类似工作,现在来到新的发射台,他又在高空和新火箭打了个照面。阿尔坦取下罩子,确认是天线进水了。大家迅速商量了一下,决定用吹风机吹干天线。
于是阿尔坦站在梯子上,挥动着吹风机来回吹,直到他认为完全吹干了为止。在此期间,马斯克和十几个人就在发射台上仰头看着他。
「与马斯克共事就是这样的,」阿尔坦说,「他不会干涉你也不多过问,就由着我去做该做的事。比如那天,我要做的就是把天线的水吹干,让温度恢复正常,然后用硅胶密封,让火箭能撑过第二天的发射。」
火箭修好,阿尔坦也顺着梯子下到了地面上。马斯克走过来问他这位电气主管:「你觉得明天它能飞吗?」
「我觉得它应该能行。」阿尔坦回答道。
为了评估这个答案的可信度,马斯克用他锐利的目光直勾勾地望着阿尔坦,以确认他是在压力下说出了老板想听的答案,还是真心觉得没问题。最后马斯克应该是放心了,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好。」
那时已经很晚了,众人想在漫长而关键的发射日到来之前睡个好觉的愿望肯定是破灭了。大约凌晨3点,布扎驾驶着租来的汽车把马斯克送回酒店。在沿着海角漫长的车程中,马斯克向布扎丢出了各种问题,但无一与明天的发射有关。
正如2006年「猎鹰1号」第一次发射时一样,马斯克的心思永远都在关注下一步。他向布扎询问了关于猎鹰重型火箭,以及「猎鹰9号」一级火箭回收的问题。后来布扎回想车上的情节,心中不由得感叹,这真是典型的马斯克作风。
发射过程几近完美。这次发射的首要目标是不损坏发射台,其次,公司当然希望火箭能进入位于赤道上方、与赤道呈35度角的预定轨道。结果「猎鹰9号」的发挥超过了人们的期望,二级火箭以34.494度的斜角插入轨道,这种精度对于一枚全新的火箭来说非同一般——一枚未经验证的火箭从发射台腾空数百英里,达到数倍于音速的速度,最后仅以0.006度的偏差进入目标轨道。
那天晚上,SpaceX在延伸到大西洋中八百英尺的可可海滩码头举行了欢庆活动。八年来,公司一直努力维持生计,想方设法将火箭送入轨道,好几次都险些关门大吉。
对于埃隆·马斯克和SpaceX迅速庞大起来的员工群体来说,这些失败在那天晚上都已成为过去。
他们的火箭正在群星间翱翔。海浪在他们脚下拍打着码头。
在这些员工和他们热爱的公司面前,璀璨的未来正徐徐展开。
(注:内容转载自“冯仑风马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们的智慧始于作者的智慧终止之处 | 一周新书推荐初创岁月、埃隆、月球基地和蓬勃发展的太空产业 | SpaceX创始员工汤姆·穆勒专访挖案11年,我在卷宗和人心深渊寻获真相 |《重案检察官》新书推荐SpaceX的“弑神”之路SpaceX的投资人张璐:硅谷的首席技术官们都处在非常亢奋的状态中SpaceX的投资人张璐来混沌了:现在的硅谷是什么情况?|直播免费新书推荐丨杨国安:科技将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为追赶SpaceX,贝索斯的蓝色起源任命Alexa灵魂人物担任CEOage spots, sun spots, and liver spots) can make you look up to 2FATFS文件系统详解:关于SD卡、SD nand、spi nor flash等众多flash全球游之非洲--不可错过的非洲双星——埃及肯尼亚之旅!新书推荐 | 从0到1,人人都能抓住的变现机会举报入侵文学城的黑客渡十娘|北美码农初入职场最好知道的一些事——关于System Design Interview的随想用PQ太难,手动太慢,这才是最牛x的Excel统计工具!里程碑式突破!马斯克:SpaceX的星链已经实现收支平衡新书推荐 | 浪漫机器:拿破仑之后的乌托邦科学与技术新书推荐丨人工智能如何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OpenAI欲出售现有股票?估值高达900亿美元,仅次于SpaceX和字节跳动重磅新书推荐 | 许倬云:现代人的天问新书推荐 | 血液传:流淌在科学、政治、文化和艺术中的力量三星——拖垮韩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新书推荐丨埃隆·马斯克依然在解锁人生新成就的路上:实现终极目标“人机共生体”速溶与手磨咖啡恭喜三姐,《五爱街往事》已加印 | 新书推荐火了132年!经典老牌𝙐𝙎𝙋𝘼(美国马球协会)打底衫来了!上身就是高级感,真香!新书推荐丨人工智能会毁灭世界吗?文字就像一张魔毯,把人从小岛带到远方|一周新书推荐刚刚!马斯克的SpaceX火箭又爆炸了!星舰内部竟是六层豪宅!人类移居火星计划又进一步!和YouTuber dialect的对话宾州詹金斯植物园(Jenkins Arboretum),静静盛开火了132年!经典老牌𝙐𝙎𝙋𝘼(美国马球协会)打底衫来了!3折抢!真香《重案检察官》限时五折优惠 | 新书推荐五爱市场里,有群敢与命运叫板的人 | 《五爱街往事》新书推荐查案挖案11年,一线检察官的工作手记 |《重案检察官》新书推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