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娜
来源 | 闲时花开(ID:xsha369)
这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是被汹涌的海水卷走了,还是被可恶的坏人拐走了?我们知道的是,黄元芯失踪的原因,着实令人不解又气愤——01
据黄元芯的父母和媒体发布的消息,事情原委是这样的:10月4日下午5时许,在上海本地生活的一家人,带着两个小朋友到南汇新城下的海滩上玩。父女俩人都脱了鞋,小女孩穿着最爱的蓝色连衣裙,拿着小铲子在玩沙子。下午5点35分时,爸爸去岸边拿手机,就把黄元芯一个人留在海滩上,同时叮嘱她不要乱跑,站在原地等候。爸爸说,黄元芯所处的海滩,距离岸边大约三五百米,走过去需要五六分钟,拿到手机走回来又花费五六分钟,他不过离开了12分钟,回来孩子就失踪了。孩子失踪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高敏感话题,所以黄元芯的安危,牵动着千万网友的心,也迅速引发了全网热议。“怎么这么心大,竟然把4岁的孩子一个人扔到海滩上12分钟!知道涨潮的海洋多么凶险可怕吗?12秒钟也不行!”也有不少宝爸宝妈从亲身经历出发,分享带娃的种种惊险,只为证明一件事: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因为作为父母,但凡多个心眼,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岸边拿手机,或者托旁边人照看一下孩子,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因为当天去同片海滩的人很多,不少人也拍了照片和视频。而这些影像资料的相互佐证,证明事情绝非黄元芯爸爸说得那么简单——02
6支救援队200多人搜索了两天,还是没有找到黄元芯。倒是10月4日同一时段前往这片海滩的热心网友,纷纷翻出自己手机和相机,根据媒体曝光的黄元芯的衣着相貌,辨认出了她在海滩的最后画面。黄元芯和爸爸的确在海滩上玩,蓝裙子的是黄元芯,白T恤的是爸爸。海滩上还有不少人,天色已经暗下来,爸爸没回来,小女孩站在人群中。黄昏把天空和海水都涂成金色,海滩上的人越来越少,小朋友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海水中,异常孤单,翘首以待。有网友疑似拍到,一直到10月4日下午6点06分,还看到黄元芯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海水里,等爸爸来。如果网友爆料属实,那就意味着爸爸至少离开黄元芯20分钟以上。他到底是故意把孩子遗弃到海滩上,还是说藏着别的隐情?03
10月6日晚上,参与搜救失踪女孩黄元芯的蓝天救援队,公布了小女孩在海边的最后视频:因为黄元芯的爸爸一直到10月5日下午,才能指出自己和女童分开的准确方位,民警根据这个准确位置,通过监控在近百人中发现了小女孩的身影。她站在原地等候10多分钟后,向水边走去,在水边摔倒后,消失在海浪中。一句“消失在海浪中”,让人感到后背发凉,凶多吉少。与此同时,为黄元芯小朋友忧虑的不少网友,也一个个化身福尔摩斯,陷入了阴谋论。他们认为这起失踪案,很可能是一场蓄意遗弃案或谋杀案。爸爸不仅在到底离开孩子多长时间上,撒了谎,而且在事发地距离岸边的距离上撒了谎——警方通报是二三十米,他说三五百米;找不到女儿后,爸爸竟然走着去派出所报案,而不是第一时间打电话求助;爸爸一直到事发第二天,才能认出女儿失踪的准确位置,涉嫌故意隐瞒;妈妈和姥姥看见爸爸回来拿手机,当时竟然不质疑爸爸,任凭小女孩一个人置身危险中,一家人都有问题;黄元芯失踪后,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接受采访,语气都过分冷静,而没有悲伤和崩溃……当然,还有很多未经核实的猜测,比如说黄元芯的爸爸是继父,比如说黄元芯7月份就走丢过一次……理解网友因过分担心黄元芯的安危,而把焦虑和崩溃投射给孩子爸爸的愤怒。首先,如果这起案件涉嫌故意遗弃或谋杀,请相信警方绝对不是吃素的。其次,我也想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尽量客观地和朋友们分享这样的认知:●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时,他极有可能通过模糊细节的撒谎,淡化自己的责任,逃避周围人对他的指责。黄元芯爸爸说自己只离开了12分钟,实际上是更久,极有可能是出于这种心理。●创伤后遗症的症候之一,是记忆错乱和意识模糊,尤其是刚刚经历了极端灾难的人。事发时傍晚,海滩又诸多相似,涨潮前后的海滩差别很大,加上他们是第一次到这片海域,黄爸爸说不准位置也有可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心理上真正接受事实,然后才能在情绪上启动悲伤的按钮。这也是很多人在听闻亲人去世后,表情麻木,哭不出来,但过了很久,终于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后,突然泪流不止的原因。我们不能以是否哭天抢地,来质疑一个人是否足够悲伤。今年5月,武汉校园车祸案中,那个儿子惨遭车祸后,又被网暴“不够悲伤,想当网红”的妈妈,绝望崩溃中纵身一跳的背影,已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只是提醒更多人,面对他人悲欢,多些耐心和思辨,多些善意和客观。04
看到黄元芯失踪案,看到她孤零零站在海水中的背影,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幼年时的两件事。一件,是我六七岁时,父亲带我去赶集,把我一个人留在供销社门口,他去另外一条街卖粮食。父亲承诺我,卖完粮食拿到钱,就到供销社给我买好吃的。父亲去卖粮食的几十分钟里,我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认定父亲不要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父亲卖完粮食后,当然很快回来了,也带我去买了好吃的。但时光过去30多年,我已记不得那天吃了什么,但那天火辣辣的太阳,极度恐惧的我,还有时不时想要去找父亲的冲动,至今仍明晃晃地霸占在记忆里。另一件,是小时候家里养牛,小牛犊总爱恋群,时不时挣脱绳索,跑到田里河里或别的村庄,深夜也不回来。每当这时,父母就会带上我哥去找牛犊,让我和我妹妹留在家里看门。黢黑的夜晚,我抱着我妹坐在自家门槛上,盼星星盼月亮盼父母盼牛犊,被深深的恐惧捉住,感觉妖魔鬼怪很快就会来把我和我妹妹抓走,我们再也见不到爸妈和哥哥了。那种坐在自家门口依然无比恐惧不安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童年的经历,让我在当了妈妈后,尤其关注孩子的安危和感受,有时甚至到了草木皆兵、过分敏感的地步。后来,我学了一点心理学,发现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在强调: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误区是,带孩子出门,认为叮嘱了孩子不要乱跑,孩子会一直留在原地等候。把孩子扔在家里,认为在自己家中,孩子有什么好怕的。丧失了安全感的孩子,很难一直留在原地等候,因为他要寻找父母,要和父母在一起。没有归属感的孩子,即便在自己家里,也一样陷入恐惧,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否重要。天天谈爱和教育的我们这代父母,要记得孩子最重要的两个礼物,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并用言行和细节向孩子表达:正在看此文的善良的你,如果在城市,在农村,在山间,在海边,在深夜,在白天,看见陌生小朋友孤独一个人,请一定要上前询问: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