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人的人,比不像沙鼠的沙鼠好不了多少 | 一周荐书
撰文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裸泳》
《遗忘爱达荷》
《万物交响:驴子、随笔与喧嚣》
在前作《世间万物》中,非虚构作家艾米·里奇曾在26个关于动植物、星系天体的故事中展现出瑰丽的想象力,这部新作延续了这一写作风格。从小小的飞蛾到中世纪手抄本上的野兽,她以一种顽皮的方式观察着互相关联的万物。《纽约时报书评》如此评价道:在这本书中,诗、评论与科学熔为一炉。
里奇的写作并不遵守逻辑,往往前一句是哲思,后一句就像是梦游者的呓语了,比如:“在胆怯的错里胆怯往往是主要错误。胆怯会让你变得人不像人,而不像人的人比不像沙鼠的沙鼠好不了多少。”她也会戏谑地嘲讽人类,认为单细胞生物不像我们一样犯那么多错误,而内脏越多,失误越多。她同样对动物数量的减少与温室效应感到担忧,书中穿行着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动物,而自氧气存在以来,大自然便一直在朝着不完美的方向前进着。对于每天都想着心灵出走的都市社畜来说,这本书大概滋味正好,既治愈温柔,又有着某种“发疯文学”的潜质。
《希特勒的恶魔:
第三帝国的超自然史》
上个世纪80年代起,有学者发现,纳粹意识心态与超自然想象有关——第三帝国曾利用占星术、巫术、吸血鬼、雅利安神话与失落的亚特兰蒂斯王国等思想来想象与塑造德国社会。德国近现代史专家埃里克·柯兰德(Eric Kurlander)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纳粹的超自然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花费8年时间写就本书。
本书的写作目的并非猎奇,而是要通过文化思想史的书写,深挖纳粹德国的“魔鬼”基因与意识形态根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维如此观察到:希特勒爱看北欧神话,读过歌德的《浮士德》,这些作品中的魔鬼形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与魔鬼订立契约,正是不擅长政治的德意志民族的自画像。通过观察从纳粹党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自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渗透情况,也足以侧写出纳粹的兴衰状况。李维还看到,当第三帝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时,借助超自然力量的情况就比较频繁。反之,当纳粹夺取政权,横扫欧洲之际,对玄学讲得就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了解纳粹与超自然想象的关系,就无法充分理解第三帝国的历史。
《风痕:我与性社会学互构》
《封面之下:
一本小说的创作、生产与接受》
《维米尔的“野心”》
《血液传》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尹清露,编辑:黄月、徐鲁青,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