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第三天,最可怕的镜头出现
中东地区,风云再起。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对“宿敌”,又将武器对准了彼此。
当地时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
图源:新华社
根据CNN报道,这次袭击是哈马斯在以色列境内发动的持续时间最长、协同程度最高的袭击之一,包括海陆空多维度攻击,甚至出动了可躲避侦查的悬挂式滑翔机。
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的回击必须让哈马斯“付出巨大代价”。
这意味着,持续数十年的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两方人民再次被卷入漩涡之中。
血与火之间
10月7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军事冲突,规模和强度均“前所未有”。
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数量极为庞大,当地居民经常可以看到天空被一枚枚火箭弹留下的尾迹所分割。
图源:网络
但这些“烟花”并不美丽,而是摧毁一切的杀器。
在火箭弹的轰炸后,以色列的消防队成员试图扑灭汽车上的大火,但他手中水枪射出的水柱在火光面前显得那么细弱渺小。
图源:新华视觉
原本繁华美丽的城市被浓烟、火光和爆炸所笼罩。
图源:美联社
以色列方的“反击”十分坚决。
以色列发动代号“铁剑”的军事行动,大批坦克集结,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声称,要将哈马斯控制的地区都变成瓦砾。
巴勒斯坦控制下的加沙地带,到处可以看到被炸成废墟的建筑。
图源:新华社
半岛电视台一位女记者在直播时,身后的大楼就遭到以色列战机空袭,女记者被吓得尖叫躲闪。
图源:环球网
事后,这栋大楼被夷为平地。
这场冲突之中,不只是建筑受损,更是有着无数的平民受到伤害。
根据以色列媒体及医疗部门的数据,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7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超过2200名以色列人受伤。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晚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至少413人死亡、2300人受伤。
双方伤亡超过5600人。
哈马斯战士突进到以色列城市,屠戮着平民,曾经有人亲眼看到普通民众在街上被枪杀。
图源:大河报
幸存者纷纷涌入逼仄的避难所,祈祷这场冲突尽快结束。
图源:大河报
以色列一位少将发出警告:“哈马斯已经在加沙地区打开了地狱之门。”
图源:澎湃新闻
哈马斯领导人则声称:“我们正处于伟大胜利的边缘”。
这场以血与火为底色的冲突,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蔓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画上句号。
无法停止的仇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争端其实由来已久,要追溯到七十多年前。
1947年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1948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该在一块领土上建国。
以色列很快宣布建国,但巴勒斯坦和它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认为这项决议偏向以色列,都投了反对票。
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之后,在1956、1967、1973和1982年,又先后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最终结果都是以色列获胜。
以色列逐渐占领了当初联合国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在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大概93%的土地,阿拉伯人只占了不到7%。
但除了领土争端之外,两者之间还有宗教冲突以及民族冲突,背后还有一些大国的身影,血越流越多,仇恨越积越重。
从2007年哈马斯占领加沙以来,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加沙冲突。
仇恨在血迹之中壮大,逐渐膨胀到难以消解的地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像被绑上一架战车,轰隆隆地向前加速飞驰,撞碎拦路的一切。
两方不是没有看到过和平的曙光。
1993年9月13日,代表巴以和平的《奥斯陆协议》签订,全世界仿佛都看到了放下争端的希望。
第二年,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他的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阿尔法特曾经说过:“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
拉宾在宣读和平宣言时也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也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但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仇恨消弭的起点时,命运齿轮的转动却戛然而止。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国王广场,力主和平的拉宾举行和平集会,广场上的人们也跟着他一起大喊——“要和平不要暴力”。
大会的效果超过预期,但就在离场的时候拉宾遭遇刺杀,被4颗子弹结束了生命。
杀死他的不是“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而是他的国民,一个极端主义者。
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份《和平之歌》歌词,但那份歌词却已经被鲜血染成红色。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曾经的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时如是说。
阿尔法特后因衰老和疾病离世,他离世之后,更为极端,提倡用武装暴力“解放家园”的哈马斯对加沙地区进行统治。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这片富饶的土地被浓重的乌云笼罩。
那缕至暗时刻前的短暂曙光,或许象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距离和平最近的一次机会。
无辜的平民
在极端对立与摩擦冲突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是那些无辜的平民。
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以恐怖主义袭击闻名。
本次巴以冲突之中,哈马斯袭击了以色列一个音乐节现场。
随着枪声大作,原本沉浸在音乐之中的人们纷纷逃窜,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当做人质抓走,当作谈判筹码,或是“人肉盾牌”。
一名25岁的女学生,被哈马斯武装人员骑摩托车掳走,只能无助地呼喊:“别杀我!”
女孩的父亲在网上看到视频之后,只能无奈垂泪,除了祈祷自己女儿平安什么都做不了。
根据CNN报道,音乐节现场至少发现260具尸体。
有许多以色列妇女,被哈马斯绑架之后,被扒光衣服凌辱和殴打,奄奄一息躺在地上。
哈马斯武装分子曾开着卡车,载着一具半裸的女性遗体游街,对遗体暴力侵犯之后还进行嘲笑。
女孩的家人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认出,这是自己参加音乐节的女儿,而且是一名德国女孩,而非哈马斯宣称的以色列女兵。
图源:成都商报
很难想象,女孩的家人看到这些视频和图片的心情会多么悲痛。
无辜受难的,从来不只是某一方。
以色列常年对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实行封锁、轰炸。
在上一次冲突时,有巴勒斯坦网友晒出在冲突中死去的儿童名单,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条已经消逝的鲜活生命。
有一个6岁的平民女孩,被以色列的导弹炸毁了住所,她的母亲还有四个兄弟姐妹,早已在轰炸之中离世。
以色列持续对加沙地带实施全方位的封锁,不允许人员物资等进出,这里食物、水源等必要资源都十分短缺,失业率更是到达50%左右。
这里处处都是断井残垣,居民却没有办法修复,大到家用电器小到一卷卫生纸,都成了稀缺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在2014年就曾指出,加沙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十分恶劣,如果没有得到改善,五年后将不再适合居住。
上一次冲突期间以色列封锁燃料过境点,加沙居民每日供电仅4小时。
最离不开电的医院,时常因发动机燃料耗尽而停转。
那些垂死的重症患者,因为急救设备无法使用,而就此辞世,需要靠医疗设备“吊命”的慢性病人,只能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合上双眼。
10月9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并称将停止对其供应电力、食物、水和燃料。
这就像是一把割在每个加沙地区居民身上的刀子。
而这些地狱一般的图景,不过是这片土地上不断重现的现实。
战争之中没有赢家,只有永恒的输家,那就是这些无辜的平民。
几十年过去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们,还在被仇恨与战争裹挟着,成为不断流血的牺牲品。
这并不是他们应该承受的。
以色列词作家罗特布利特创作的《和平之歌》中写道:“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引吭高唱和平之歌,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一片土地,可以用来播撒下仇恨的种子,也可以生长出橄榄枝。
正如以色列前总统、前总理西蒙·佩雷斯曾在书中写道:“和平,这条道路将布满荆棘,但它仍是唯一值得走下去的路。”
2021年5月21日,加沙地带,民众庆祝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
参考资料:
1. 《一篇长文,帮你理清阿以冲突》 押沙龙yashl
2. 《巴以暂熄战火,冲突为何七十余年久拖不决?》 南方人物周刊
3. 《亲历最漫长的和平之后,最怕梦醒时分》 摩登中产
4. 《新闻观察:巴以冲突为何“突然”爆发》 上观新闻
5. 《巴以冲突为何骤然升级?哈马斯是什么来头?国关专家解读》 央视网
6. 《巴以冲突,为什么和平总无法到来?》 看理想
7. 《已超400人死亡!巴以冲突缘何再起?》 新华社
8. 《巴以战火中的人道主义危机》 南方周末
9. 《妈妈,别让我一个人去换肾丨末梢》 新华社新媒体
10 / Oct / 2023
监制:视觉志
编辑:离荫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