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巴以冲突已致2300人死亡…新片上映,开扒“巴以”恩怨,每一帧都是高能…

巴以冲突已致2300人死亡…新片上映,开扒“巴以”恩怨,每一帧都是高能…

电影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之战”爆发。

40年后,亚运会还未结束,巴勒斯坦地区武装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

这场亚洲各国许久未有的聚会,也许卡在一个精心挑选的日子。

关于冲突升级的原因各说纷纭。

但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是太陌生了,在巴以冲突的评论下,不少人在支持巴基斯坦老铁。


前段时间,一部电影《果尔达》上映。


果尔达·梅厄,以色列时任女总理,被称为“内阁唯一男子汉”,铁腕强硬,曾策划“天谴行动”,八年暗杀计划,只为团灭敌方。

电影以她的角度讲述仅20天的“赎罪日战争”经历。


通过电影,我们也许可以对中东错综诡谲的背景窥知一二。

以及巴勒斯坦,这个诞生了伊斯兰、基督、犹太三大宗教的地区,为何在镜头前永远以暴力、哭嚎、鲜血示人...


这是一场审判。


一个鼻子硕大,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身着黑色职业套装,熟练地点燃一支烟,抬起脸看向镜头。

“我发誓说出全部真相。” 


果尔达,75岁,以色列总理。

审判的原因,是一场维持20天的战争,赎罪日之战。(赎罪日,犹太人一年一度的圣日。)

果尔达提前一天得到消息,却没有命令军队主动出击,造成以色列损失惨痛。

1973年的赎罪日,埃及突袭以色列,以色列被打得猝不及防。

上千辆坦克从河道另一边开来,人形瞬间变成碎片,风沙夹杂着血肉。

国防部长摩西·达扬,看到前线的战况,凶恶的外表下是内心防线早已崩溃,当场要求请辞。


20天内,果尔达与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频繁交涉,换来美国对以色列的武器支援和后期局势逆转。

让她最难熬的,是面对美国漫不经心的回应,如何强硬的要求同情。

果尔达强硬的底气在于:当初是你们美国力排众议,答应把犹太人放在巴勒斯坦,结果犹太人一落地被阿拉伯人打的跟筛子似的,你们不管谁管?

因为果尔达和美国人心中清楚,一切不过是场交易。

美苏冷战,双方在中东各执一枚棋子,苏联支援埃及,美国遥控以色列。

他们知道,以色列在美国的驰援下建立,切割中东腹背受敌。它注定要不断经历战争,却扎根于此,用自身维持中东地区微妙的平衡,这是犹太人必须接受的,也是美国所希望的。

但是,如何在美国“不战不和”的态度下谋求生存?

果尔达用尽了一生。


电影中,表现了果尔达“母狮”的一面,她对着军区首领说:好好给他们上一课。


又像老祖母一样,穿着粉色格子围裙,端出烤好的糕点,问围坐在小矮桌前的以色列高层:谁要咖啡?


而后脱口而出:作战地区的详细地貌、两军的交战人数、武器杀伤率,甚至敌军领袖的性格都了如指掌,最后下达指令。


她是以色列的母狮,慈祥奶奶的外表,却善于撕咬敌人的脏腑,尽管那时她已身患白血病。

但是,埃及、以色列的交战何时停止,由苏联和美国说了算。

当接到以色列必须去签订停火协议的要求后,果尔达为表诚意,她选择亲自前往埃及,与埃及总统对谈。

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但他们最终签订了停火协议,在一片掌声中。

次年,因赎罪日战争,果尔达引咎下台。

但她铺砌的道路,让下一任以色列总理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

但生活中,果尔达也自称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


审判问询道:你得到了消息,如果能提前准备,你能拯救很多生命。

她说我知道,但没有敌人来袭的确切证据下,我无法主动进攻。

那一刻,她散发出一个普通老人的无力。


《果尔达》豆瓣评分7.2,有人说,把片名改为“赎罪日的失败”会更好。因为这是一部为 1973 年以色列的失败辩护,而不是一部关于果尔达的电影。

确实,影片展现了赎罪日当天埃及发动突袭,混乱被动的以色列,对果尔达的刻画太多单一:无休止的抽烟、做放射性治疗、哭泣听着前线士兵的无线电传来的哀嚎,重复这几个元素直到结束。


但在1982年,《一个叫果尔达的女人》上映。电影根据果尔达的自传《我的人生》改编,全面地揭示了这位女性从她在乌克兰的童年到总理退休后的生活。

相较于本片,乌鸦还想说说这部电影,二者结合,才能了解更全面的果尔达,以及陌生的以色列背后的故事。



“难道贫穷、贱役和忧愁就是全部的人生?”

难以想象,这个脚踏政坛的牛逼老太,有着在烂尾楼里洗尿布到绝望,面对生活毫无还手之力,憎恨命运的曾经。

果尔达,俄裔犹太人,乌克兰出生,父亲是个木工。

木工这个工作除了贫穷,唯一的便利是排犹杀戮来临前,及时把家里的门窗都钉上木板。


果尔达的童年经历,是躲在漆黑的屋里没有食物果腹,听着屋外的厮杀胆颤心惊。为了改变这种境况,父母花掉多年积蓄,用以全家迁往美国谋生。

前往美国,这个选择救了他们的命,不久之后,在乌克兰没走的亲人基本被屠戮殆尽。

小果尔达非常好学,英语很快就说得流利顺畅,并且11岁时就组织了公众集会,第一次演讲为同学募捐学费。

然而果尔达一家虽然到了美国,但传统的犹太思想并没有改变。

有天放学回家,果尔达的妈妈说,你别去上学了,在家看着杂货店的生意吧。一个30多岁的男人正在店里看着她,这是家里为她安排的结婚对象。

那年,果尔达14岁。

小果尔达的世界崩溃了,大吵一架之后,她跑到已经结婚的姐姐家借住。在这几年间,她当小工,做裁缝。用经济独立摆脱家里的控制,同时,还结识了她的爱人,莫里斯。


犹太复国思想在犹太青年中蔓延。

果尔达对莫里斯说,她想去巴勒斯坦生活,前往耶路撒冷圣地。她可以在美国生活下来,但她渴望民族认同。

莫里斯同意了,两人乘坐着可能随时倾覆的渡船,从美国来到了巴勒斯坦。

“一切希望和美好均为成为现实,相反,在耶路撒冷那四年是我最悲惨的经历。”

果尔达,有着一张饱受过度体力劳动的脸。


不是因为她在担任内阁要职,一天工作18个小时。

而是从她20岁时,要无休止地洗涤整个幼儿园的衣物手绢,换来两个孩子的托管费。

巴勒斯坦,经济萎靡,几乎是一片废墟,在耶路撒冷,喂饱孩子都困难。


那四年,她住在巴勒斯坦的烂尾楼,长时间地站在院子里,认真地清洗一堆堆小毛巾、围裙和围嘴儿,在煤油炉上烧好一桶桶热水,寻思着如果衣服洗破了该怎么办。

她说:那段日子,我即使不是绝望,也是充满了对自己命运的满腔怨恨。

“我像某种囚犯,被判了刑期,如同千百万不能掌控自己命运地妇女那样,为那些无力支付的账单而奋斗。”


那时,果尔达被狗咬了,很严重得去打狂犬疫苗,但是她没有钱。

她孤身去城里四处走动,最后一个好心人给了她10镑,她没有拿来打狂犬疫苗,把口袋里的钱带回了家。

幸而不久,犹太劳工联合会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担任秘书一职,因为果尔达会英语,这是个需要频繁出差,筹得募捐的工作。

果尔达的政途,就此展开。

在担任劳工部长时,她负责为陆续抵达以色列的几十万犹太人提供住房和工作。

因大屠杀涌入以色列的几十万移民,不是身体垮了,就是精神垮了,或是两者都垮了。来自欧洲的,都遭受过极大的悲剧,而来自其他地区的,大多没受过教育。


她的建房项目要求移民参与,因为可以付出劳动,还能学到一门手艺。

初期,她经历过相当多的失败,犯下甚至是严重的错误。

那时建房速度跟不上,冬天特别寒冷,他们把资金用来紧急购买铁皮屋。铁皮屋冬天比帐篷好,但在中东漫长的夏天,铁皮屋里热得像烤箱...

但是,他们用一刻不停的房屋建造,换来没有一个人睡在露天。

种种功绩下,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称她为“内阁唯一男子汉”,果尔达很讨厌这个称号,因为言下之意默认了男性比女性强。

她也因为性别,曾被宗教集团投反对票抵制。


在议会中,她立场坚定地维护妇女的权益和地位。一次内阁会议讨论妇女连续遭强奸的问题,有人建议禁止妇女夜间出门。果尔达提出了强烈抗议:“是男人在袭击女人,如果需要颁布禁令的话,那么被锁在屋子里的应该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这样敢说敢为的做派,为她赢得不少坚定的支持者,直到她日后成为以色列总理。

然而,人生是两部电影的结合。

最终,果尔达因为赎罪日战争让国家蒙尘,实现了对自己的预言,一场不算成功的政治生涯。



为什么要看果尔达的故事?了解以色列的历史?

有人说,《果尔达》是个歪屁股的白左片。

现在,乌鸦把屁股的另一半补上。

另一边,因赎罪日战争,埃及总统萨达特找回面子,埃及重当中东一哥。

可美国的及时援助,让萨达特意识到以色列不可能被打垮,他也看清了苏联和美国的意图,中东只能“不战不和”,但他知道,埃及的国力耗不起了。

几年后,萨达特主动访问以色列,寻求长期和平共处,却让埃及沦为中东之耻。

最终,萨达特在阅兵式上被开枪刺杀。

在胜利日阅兵仪式上,总统萨达特身中34枪身亡

和平共处,视为耻辱。

因为总统承认以色列是个独立国家,他们觉得屈辱,窝囊。

但从旁观角度看,窝囊是换一任总统能解决的吗?

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纵观整个中东地区,就是个近代窝囊史。

犹太人被屠戮,见缝就钻,在美国扶持下切割巴勒斯坦二分之一地区建立以色列。

苏联入侵阿富汗10年,阿富汗死了100万人,多了600万难民。

埃及被英法殖民,金字塔底下,苏伊士运河上,埃及人要给英国人交过路费。

.....

电影《何以为家》

这是一块被列强紧盯不肯放过的地区。

唯有无休无止的战争,不会停火的停火协议;在战火中寻找尊严,为和平感到屈辱。

中东的政治家,不仅有果尔达、萨达...他们因各自的立场,展开激烈的拉锯。

这些国家有英雄,有虫豸,但是命运无不相似。

在这个地区,他们逃不出棋局,挣脱不掉棋子的命运。

图源微博@环球网

为什么有亚运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许多国家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和解放。

亚运会,一个仅限亚洲国家参加的运动会,代表了亚洲人民的团结精神,是全亚洲为之庆祝骄傲的集会。

可是现在,我们看到了可怕的仇恨,混乱的痛苦。

我们不知道,那些身处杭州亚运会,看着国家战火纷飞的运动员是何体会。

亚运会开幕式中仅有8人组成的叙利亚代表团

但是,同情巴勒斯坦人民和不支持极端暴力并不矛盾。

正是因为盲目的站队,失去讨论的空间,观众的摇旗呐喊让中东仿佛变成一个现代斗兽场。

而让一个国家犹如棋盘,一条人命好似棋子,又是谁的博弈?

我们除了感慨和平之可贵,还想看到狂热的躁动下冰冷的真相。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愿世界和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巴以冲突”到底怎么回事?一篇文让你彻底看懂「巴以冲突」背后,有哪些恩怨史?他称“巴以冲突对俄有利”最新!知名演员涉嫌吸毒,接受警方调查!五角大楼:升级核弹!超9200人死亡,巴以冲突再度加剧电影与政治难分难解,“巴以冲突”正引发好莱坞内部分裂偷拍老婆6年,日本男子晒出1000张丑照高调示爱:没有十年的恩怨,真拍不了这些时光里一叶小舟巴以冲突已致3名中国公民遇难、2人失联著名旅游景点,警察突然枪杀游客!一名华人后代遭绑架!巴以冲突已致近千人死亡...在以中国留学生:室友都被征兵走了三分钟速览巴以战事新情况:埃及说愿就此轮巴以冲突主办峰会→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1.44万人死亡如何反驳“巴以冲突”的“灵魂拷问”?刚刚,股市“崩了”!冲突已致超600人死亡巴以冲突超1900人死亡,“或爆发激烈巷战”豆瓣9.7,每一帧都刷爆全网,这部洗眼神片终于来了已超400人死亡!巴以冲突缘何再起?一周国际财经|31岁币圈大佬或面临115年监禁;巴以冲突已致超10800人死亡;全球激辩AI风险:严管还是开放?红色日记 10.1-20辞别再无相见日双方超500人死亡!巴以冲突最新局势汇总巴以冲突背后,是什么样的百年恩怨?“巴以冲突爆发,一天内我躲了7次安全屋”巴以冲突已致超8800人死亡、日受污染金属被盗、亚残运收官等丨今日天下巴以冲突已致千人死亡!华人少女被强制劫走?留学生曝光逃亡过程...本轮巴以冲突,已致1.44万人死亡!巴以冲突已致逾4000人死亡,各方反应→早报|花西子回应审美争议;官方回应造价1亿安居房提取10亿资金;巴以冲突已致超400人死亡;苹果下架涉黄软件外交部:巴以冲突已致三名中国公民遇难,两人失联巴以冲突已致近千人死亡,中方呼吁第九章第三节 联邦司法系统的组织运作吹尽黄沙不见金(七十七):嫉妒用“水墨烟云”演绎一场运动员的“风云际会”,亚运大片每一帧都是极致东方美学突发! “首批美国武器到了”, 第二艘航母也要来? 拜登、普京齐发声, 冲突已致逾1900人死亡 | 早报新片上映|英国皇家歌剧院《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巴以冲突到底是谁的责任?从巴以问题形成的历史过程谈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