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凶猛:俄成功测试核动力巡航导弹,射程2万公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唐军
俄罗斯公开的“海燕”导弹照片,只露出了弹头部分。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是俄罗斯对付美国反导体系围堵祭出的“杀手锏”。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全体会议上透露,近期,俄罗斯已成功测试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但没有说明时间。“海燕”可携带核弹头,射程达2万千米,在俄罗斯任何地点发射,都能打击美国境内目标。
核动力巡航导弹迎来“第二春”
核动力大家并不陌生,以核为动力的舰船早已纵横四海,比如核动力航母和核动力潜艇。由于核动力装置体积比较大,核动力主要装备于大型舰船,其实,人类很早就对核动力导弹、核动力飞机以及核动力火箭展开研究,但因为技术原因一直都没有获得成功。
1957年,美国空军联合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启动了SLAM核动力巡航导弹项目,项目目的是研制出是一种可超低空飞行突防的超声速核动力巡航导弹,其结构其实是一个核动力+冲压发动机的配置。1961年,美国开始了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工作,一台Tory IIA的地面试车台在长达40km的润滑轨道上进行了试车。1964年,核动力冲压发动机的原型机Tory IIC在满推力下运行了5分钟,获得了空前成功。
美国SLAM导弹风洞模型。
当时,美国会启动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制也是看重这种动力超长的续航,轻松可以让巡航导弹实现洲际打击能力,在固体洲际导弹还未成熟之前,美苏都对洲际巡航导弹进行了研究,苏联当时研制了“风暴”洲际导弹,但与美国SLAM导弹采用核动力不同,该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的常规动力,尺寸非常大,由于多次试射失败最终下马。美国在核动力巡航导弹技术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后面美国国防部出于不刺激苏联考虑以及“民兵”洲际导弹的研发成功,暂停了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制。进入70年代,随着地形匹配技术和小型涡扇发动机技术的突破,“战斧”、AGM-86等尺寸更小的巡航导弹让轰炸机能够在敌方防空火力外发动核打击,对核动力巡航导弹的需求就更小了,核动力导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普京2018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出人意料地向外界公开了多款正在研制的新型核武器投掷平台,包括“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先锋”高超声速导弹等,引发外界热议。
根据相关资料,俄早在2001年就已经启动了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制工作,当年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海燕”核动力巡航弹由俄罗斯“革新者”设计局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下属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俄罗斯代号为9M730。从俄罗斯公布的部分照片来看,“海燕”导弹采用四棱尖拱形弹头+矩形截面弹体,中部设置了大展弦比上单翼,这种气动布局有助于提升导弹射程,可以判断“海燕”是一种亚声速导弹。
“海燕”导弹由助推级和巡航级两部分组成,根据测试的视频,导弹最先由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到一定高度,然后再启动巡航用发动机。核动力装置是核动力的导弹的关键,一般采用核动力喷气发动机,是直接利用核反应堆的热能加热空气膨胀以后驱动的喷气发动机,其原理是当导弹飞行中,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首先被预压缩,经过压缩的空气流经核反应堆时,反应堆会对空气进行高温加热,这样压力进一步增加,最后从尾喷管中喷射而出,产生推力。据称,“海燕”导弹射程达到2万千米,核战斗部可能来自Kh-102核巡航导弹,爆炸当量25万吨,制导方式应该采用惯导+卫星导航+地形匹配的复合制导方式,具有较强的精确打击能力。
“海燕”导弹试射工作并不顺利,导弹在2016年6月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进行了首次测试。2017年底,俄罗斯开始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尼奥诺克萨镇的中央试验靶场成功进行了“海燕”的发射试验。根据西方情报部门公布的信息,在2017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海燕”导弹进行了4次测试,均以“导弹坠毁”而告终。在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测试中,导弹在起飞大约2分钟后,坠毁至距发射位置约35千米处。俄罗斯则未公开“海燕”导弹测试的相关信息。
俄罗斯对“海燕”导弹进行飞行测试。
“海燕”对俄罗斯有何意义?
核动力巡航导弹最大的技术特点是具有超长的巡航飞行距离和超低空飞行突防能力,超长的飞行距离意味着可精心规划航线,尽量绕开敌方反导系统的拦截,超低空飞行则可以利用地形地物提升突防能力。此外“海燕”导弹内置核反应堆,就算对方发现也不敢轻易将其击落,因为一旦将其击落很可能导致核爆或核污染。
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在发展和部署反导系统上就开始“放飞自我”,在针对俄罗斯方面,美国开始在欧洲(波兰和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在阿拉斯加则部署新型反导雷达和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萨德”、“爱国者”PAC-3和新型导弹预警卫星也不断推陈出新,反导能力大幅提升。在俄罗斯看来,美国的“盾”越坚固,自己的“矛”的击杀效果就会越打折扣,如何破解美国反导系统成为俄罗斯的头等要事。
为了应对美国反导系统,俄罗斯一方面强化现有“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的投掷工具的突防能力,比如研制“先锋”高超声速弹头,让老式的SS-19洲际导弹拥有更强的突防能力,还比如将“白杨”-M公路机动洲际导弹升级为可携带多弹头的“亚尔斯”导弹,海基核力量通过建造“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并为该潜艇研制了新型潜射导弹——“圆锥”导弹,空基核力量也换装了突防能力更强的Kh-102隐身空射巡航导弹。另一方面,俄罗斯开始寻求非对称核打击手段,“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就是这种目的下的产物。
此外,“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以及“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也是非对称打击手段。“波塞冬”通常由特种核潜艇携带,核动力潜航器可携带核战斗部,能够在水下远距离潜航,绕过敌方的反潜网,将核弹头运送到潜在敌人的海岸,一旦在海岸线引爆,引发的海啸将给附近沿海城市毁灭性打击,因此携带该无人潜航器的特种潜艇被外界称为“末日潜艇”。“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依靠超远的射程,绕开北极密布的美国反导雷达和拦截弹,飞越南极从南方打到美国本土。有了非对称的核打击手段,就可以慑止美国,达到维持俄美战略平衡的目标。
由于“海燕”具有很强的战略威慑作用,已经引发了美国等国的高度关注。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登坦言:“美军没有阻止俄新式导弹的任何办法。这些能携带核弹头甚至是自带核动力装置的导弹如果逼近,即使有50%的拦截成功率,依然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巨大灾难。”英国国防情报局局长吉姆·霍肯赫尔中将也认为,俄罗斯正在测试的“海燕”太危险,将对欧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21年8月,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要求国防部抓紧完成“海燕”等新武器系统的研发工作,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势同水火,俄罗斯对核武器的依赖会更深,在这个时间节点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成功测试的消息,显然也是为了威慑对手。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