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悲壮!恒大之后,又一家巨头突然宣布!!
一
看到碧桂园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油然而生一种印象: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但这一次,碧桂园能否持续青绿下去,真不好说了。
刚刚,碧桂园突然宣布大消息,真的是没想到,这个曾经的宇宙第一房企,竟然来到了这一步。。
1、10月10日,碧桂园突然发布公告,公司现金状况承压,将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重组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钱了!
没钱到了现在,企业已经彻底无法按期支付债务,需要将债务展期,才来获得喘息的空间。
根据现有统计数据,碧桂园目前处于存续期的美元债共有15支,涉及本金约93亿美元。23年到期的本金没有,24年到期的有2只。
今年到期的主要是美元债务票据利息,也就是说,碧桂园现在是债务利息都还不起了。
是的,你没看错:连债务利息都还不起了!
2、与此同时,碧桂园还发布了一条公告,显示其总裁即日起离职,原因是想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子女教育等个人事物上。
一时间,江湖上议论纷纷!
别忘了,2020年8月,就传出莫总裁要离职的传闻,当时他是这么回答的:“我的职业生涯一定是在碧桂园结束的,一定会跟碧桂园走到底。”
言犹在耳,仅仅三年,这位忠肝义胆的莫总裁,却要回去搞子女教育了,他葫芦里卖的究竟是啥药?
要知道,莫总裁去年可是年入过亿啊,他早不去教育孩子,晚不去教育孩子,偏偏选在碧桂园风雨交加之时,要回家相妻教子,这个180度的大转弯是怎么画出来的?
事出异常必有妖!
很多人猜测,估计加印的事,确实吓到了一些人,比如这位莫总裁,估计就是怕自己会被杨氏父女拖累,也顾不上什么走到底走不到底的承诺了,赶紧风紧扯呼是正事。
3、看了上面两个消息,不少地产圈的人猜测:碧桂园发这样一个公告,是不是就等于告诉大家:我们要躺平了?
或者说碧桂园已经知道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与其苦苦挣扎,不如直接躺平。
想起碧桂园,耳边就想起“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词,现在倒好,阳光沙滩别墅都别幻想了,能够踏踏实实把房子交了、把债还了,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曾经一片苍翠的碧桂园,曾经意气风发的杨老板,搞成了今天这样子,真是让人一声叹息!
唉,太惨烈了!
真是君王掩面看不得,回头血泪相和流!
二
不过碧桂园说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的危机此前已有端倪,今年以来更是愈演愈烈!
最直接的症候,就是其业绩一路下滑。
碧桂园2022年披露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股东利润亏损60.52亿元,权益销售额下降超过三成。
而到了今年,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碧桂园销售额再次暴跌,同比降了43.9%,和2021年比,降了65.4%。
给你们看看地产圈整理的销售额图片吧:
直接从前几年的每年销售7000多亿,跌到如今9个月了才只有1700多亿
这个业绩,只能用跳水两个字来形容。
当然,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
碧桂园今天暴露出的问题,有碧桂园的问题,但也暴露出不少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通病。
这种商业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六个字:高杠杆、高周转!
所谓高杠杆,就是负债率高。换句话说,包括碧桂园在内,很多房企的运转,就是靠负债推动。
以碧桂园为例,目前碧桂园总资产1.7万亿,负债1.4万亿,如果后面它的资产评估值继续下降,后面负债规模还会越来越大。
有人也许要问,这么高的杠杆,以前碧桂园是怎么抗起来了?
这里就要提到不少房企盈利的不传之秘了:高周转。
看吧,贷款—拍地—盖房子—卖房—抓紧回款赶紧拍地—再盖房子再卖,这是很多房企经营的底层逻辑。
还有人是这么解释“高周转”模式:
土地的钱不是自己的,是借来的;开发的钱,是借来的。预售的周转资金,是从老百姓借来的,甚至还要拖欠工程款,还要拖欠买房人的钱。
这种说法,片面,不准确,但形象。
高周转,玩的就是十个锅九个盖的游戏,只有资金链迅速转起来,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
(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请点击购买)
其实道理也简单:
既然开发商买地、盖房,里外里靠的都是贷款,周期越长,债务利息付出就会越高,只能加快周转,从拿地到开盘最大限度压缩时间,减少债务付息支出。
但是,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在马拉松赛,持续跑出百米冲刺速度,地产商也一样。
高周转总会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马失前蹄,乃至摔个大马趴。
更何况,碧桂园可是出了名的敢借钱,高杠杆问题更是突出。
碧桂园前首席财务官曾写过一本书,透露了很多碧桂园借钱的细节,但估计大家都没来得及读,因为内容过于真实,所以第一时间被杨主席大力气封杀了。
再加上,碧桂园走的是下沉路线,超60%的待售楼盘都在三四线城市,就像他们自己说的覆盖1000多个县城。
现在最难卖的偏偏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不仅难卖,而且预期还差,市场买涨不买跌,短期之内难有回天之力。
所以说,现在大家都是在为过去还债,但碧桂园这债,累计的是太沉太重了些。。。
回头看,不知道碧桂园今天的处境,属于偶然,还是必然?
我不知道,不知道杨老板知不知道?
既知近日,何必当初?!
三
痛定思痛!
今天,我再次重读2016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真是感慨万千!
在那篇文章中,权威人士早已经做出示: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高杠杆必然引发高风险。
7年多时间过去了,可惜当时杨老板并没有读懂这篇文章的深意。
也可能杨老板读懂了,但良药总是苦口,他终究没有忍住自己扩张的欲望,继续狂飙突进。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回头看这百年来的商业风云,不难发现,对一家企业来说,一时烈火烹油式的发展,并不是最难的。
最难之事,恰恰是跨越经济周期、跳过危机陷阱,实现稳健发展、基业长青。
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时,一定要有晴天时机修屋顶的危机意识,否则,如果一味盲目搞高杠杆、追求大干快上,很可能在高歌猛进之后,突然一个跟头摔成了高位截瘫。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高杠杆必然引发高风险!
世上万物,都是有成本、有代价的!
但我还是希望,中国房地产,还是少点这种代价吧,一鲸落,真的未必万物生。。。。
请关注水木然的直播
写作是一种修行,度人度己
如果是有缘人,可以扫码给个赞赏
水木然个人微信:vv59332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
水木然有很多话,但是只在这里说!
欢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识星球
这里是认知的情报局
1:长按图中二维码,付费后下载“知识星球”APP
2:搜“水木然学社”进入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