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最容易在校门口染上这种“毒瘾”
看完电影,哥哥和弟弟问我: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
可以给妞们带来不一样的育儿思考哦~
Part.1
再比如:各类抽奖游戏:抽龙珠、抽现金、砸金蛋
去年的3·15晚会上,曝光了学校周边,让小学生趋之若鹜的校园抽奖陷阱:抽龙珠、抽现金、砸金蛋。
1元1次的抽龙珠,不到两分钟,就花出去十几块钱。
现金抽奖对孩子来说,诱惑力更大。
5元、10元的纸币,“最高200元、100%中奖”的字样,吸引着孩子们不断尝试:“我就不信了还能抽到个寂寞!”
还有砸金蛋,中奖概率以及中奖金额往往都很低,因为都由店家说了算。
有记者调查发现,打开66枚金蛋,只有7枚设置了现金奖,而中奖金额只有15元!
这些“隐形赌博玩具和游戏”,看似金额不大,一次花不了几个钱。
但会不断推高孩子的欲望值,让孩子在惊喜感和刺激感的诱惑中,逐渐“上瘾”。
Part.2
那些看似好玩、单价不贵的抽奖游戏、动漫卡片,背后隐藏着对孩子来说,危害极大、影响极深的“成瘾机制”。
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感和刺激感,会刺激孩子大脑中的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让孩子感到兴奋和满足。
孩子本就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差,在这种奖赏机制的“激励”下,很容易陷入“刺激——愉悦——愉悦强化——成瘾”的消极循环中。
孩子一旦“上瘾”,就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对很多沉迷抽奖游戏的孩子进行劝导,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那些孩子们都坚信幸运总有一天会到来:
“抽不到再抽1次,总不可能有那么多抽不到吧。”
“赌一把,单车变摩托。”
“有可能就可以,我相信自己。”
“下次一定能中!”
这种想法是不是很像牌桌上的赌徒,哪怕输得一无所有了,还幻想着“我一定能中!”
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心里种下“赌博”的种子,有些学生甚至还因此精神恍惚,成绩一落千丈。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怎样帮孩子规避这种上瘾行为呢?
Part.3
首先,及时观察,注意防范。
零花钱突然不够花,到处借钱; 老师反应上课经常走神,成绩下滑严重; 情绪容易出现激动; 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观察双方的相处模式,是不是扎堆在小卖部玩抽奖游戏等。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跟孩子好好沟通,是不是已经进了“赌博”圈套。
循序渐进,帮孩子戒掉“瘾”
无论是买盲盒,还是玩各种抽奖游戏,一下子让孩子戒断有点难。
我们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孩子逐步戒掉或者是控制住“瘾”的发展。
先跟孩子约法三章,比如一周只能玩一次,一次不能超过3局。
然后慢慢地变成两周玩一次,一次玩一局。
记住,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这样他才更愿意遵守。
适当放宽心理阈值
孩子又不是机器人,怎么可能按照我们设定好的程序,一丝不苟地执行呢。
不如设定一个允许发生的范围,也就是“n+1”原则。
在执行约定的制度过程内,允许存在一定的容错率。
比如说好的玩三次,偶尔多玩了一次,也不是不可以。
丰富亲子活动,充实孩子的业余时间
多带孩子出去玩玩,比如短途旅游、野餐、看儿童剧等。
用更多的兴趣爱好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远离“赌博陷阱”。
妞们,
你还有其他好的方法,
可以帮孩子远离“赌博陷阱”吗?
评论区聊一聊吧!
关注我,跟包妈一起轻松育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