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自行车店为什么卖起了咖啡?
曾经,中国是公认的自行车王国。后来随着私家车普及和公共交通网络完善,自行车渐渐从国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中隐退。谁能想到,经济飞速发展一轮后,骑行又再度受到年轻人喜爱。只是在当下的场景里,自行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
RE而意正是顺应这股风潮成长起来,又为这股风潮添了一把火的自行车生活方式品牌。RE而意门店因为引入多种业态,看上去并不像车店。「我们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建外 SOHO的一幢小楼里,外面有很美的玉兰树和梧桐树,有很好的阳光照进来,店里还摆了很多生活方式杂志,大家说那里是北京最漂亮的咖啡馆。」RE而意创始人罗园回忆道。
所以,当自行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背后的商业体和商业模式会如何演化?RE而意可能只是诸多尝试之一。
受访者 | 罗园,RE而意创始人
采访丨Momo 陈默默
声动活泼:我记得你之前并没有从事任何与自行车相关的工作,可以介绍一下RE而意(以下称而意)创立的过程吗?
罗园: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房地产行业,做了 20 多年,其中大约有 15 年时间,是和我先生菅根史郎经营建筑师事务所,每天忙着加班、画图。2012 年,我们的孩子出生,这促使我们思考,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可以为孩子、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两年后,终于有了契机。当时菅根史郎处于非常不健康的状态,发胖、失眠、过敏,而意后来的合伙人铃木薰就拉着他骑行。铃木薰是 UCI(国际自行车联盟)自行车赛选手,也是服装设计师、时尚买手。骑行半年时间,菅根史郎的体重快速下降,睡眠和精神状态也改善很多。那时,他查阅很多自行车的生产工艺、历史、文化、科技等,把今天而意所有的商业模型都做出来了。
声动活泼:我第一次逛而意上海张园店的时候,觉得这家店很漂亮,门口摆着车、服饰,就很想进去看一看,进去后发现原来和自行车相关的配饰配件那么多。为什么店里会有这样的陈设?
罗园:早期大家对自行车的印象,不是通勤,就是竞速,可能知道几个自行车品牌,但除非要买车,平时不会去这些店里逛。所以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自行车可以出现在非常丰富的场景里。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 2017 年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实验店,店里有漂亮的自行车,也有和自行车相关的户外服装,等等。当时店里每天坐满了人,不过 90% 的用户把我们当成咖啡馆。那时我们一天的销售额才 500 多元,主要是咖啡的消费。也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自行车专业用户过来看,一是看我们收藏的大量古董车,二是看我们手工车的相关技术。大家震惊于我们的专业性,不过成交量很小。
2018 年我们在北京嘉里中心开了旗舰店,店面更大,引入了Brompton(英国折叠单车品牌,被爱好者昵称为「小布」),服装线更多。其实我们只是把一家车店以生活方式包装,换了一种陈列场景,大家就觉得这里很舒服,很时尚。
▲ RE而意北京嘉里中心店内景。| 东君 摄
很多对时尚元素敏感的客户,刚开始来店里可能只是喝一杯咖啡,买一点小东西,但他们在这里可以经常看到很健康的脸,会感受到美,感受到运动的力量。这个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去试骑体验,参加社群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拉进了和这项运动的距离。
声动活泼:听上去,而意和只专一售卖自行车的店铺商业模式并不一样,那自行车本身在你们的营业额中占有怎样的比例?
罗园:北京嘉里中心店开业到现在为止,自行车销售加上专业的周边改装,营收比例基本上维持在 70% 左右。
在大家通常的印象里,自行车是耐耗品,实际上,自行车的消费算不上低频。一个高频用户,可能一年 365 天有 180 天在我们店里。
首先自行车通常不会只购买一辆;就算只买一辆车,周边消费也不会停,比如头盔、眼镜、手套、车灯、水壶,等等;专业用户根据骑行状态,差不多一个月就要换一套胎;还有改装,比如今天要走复古风,就改个把带,或者今天用这个变速器,明天用那个变速器;另外我们的维修服务也一直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从早到晚都约满了。
随着用户量的变化,我们的店型和陈列也会发生改变。我们第二代的店型就没有第一代的空间那么舒服了,商品中车的配比也越来越高。
而意多业态发展到底对不对,我这几年也一直听到争论。专注一定是对的,专注一定会做得更好;但同时需要破圈,破圈确实能带来更多的生意。
声动活泼:这几年确实看到很多都市年轻人,把骑行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罗园:一方面是生活质量的提高。「90后」「00后」一代人相对受过更好的教育,见多识广,家里也比较富裕,精神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年轻人的观念也有了变化,早先人们要攒钱买车、买房,现在年轻人可能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社交、运动上。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大家懂得享受生活,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契机。
很多人买「小布」就是为了玩,像玩具一样去改装它。改装体现了你的品味、喜好和对技术的了解。
不少人讨论自行车的价格贵、便宜,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么去定义。共享单车也可以骑得很舒服,带给你的是最后一公里的便利;零变速的普通自行车带给你的是通勤的尺度;但如果你说今天要运动,要体验宝马 200 公里/小时的速度,还是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你不能要求一辆普通汽车的发动机达到这个水平。有的自行车价格高,是因为有变速器,有更好的轮组材料,等等,一代代科技变革都需要资金投入。所以我认为不是以便宜和贵去区分,而是要根据应用场景,选一台适合自己的车。
声动活泼:从城市变迁和城市规划的角度看,未来自行车店的业态大概会是什么样?
罗园:首先行业会变得更大,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公司。目前我们正在由汽车主权时代向微出行时代过渡。大家讲节能减排,讲绿色出行,全球都在投资自行车的路网建设。
其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会变得更多元,更细分。比如做一个配件,做得非常精,也可以做出一个品牌。同时也会有更多集合店出现。原来不是自行车行业的人,也会加入进来。
市场变大对用户而言是特别好的事。现在车店经营者都开始在乎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经营者也会从中受益,有更大的市场,更多的用户,我们的生意一定更好。
声动活泼:你自己和自行车产生情感上的连接,是什么时候呢?
罗园:我是做而意之后才开始骑车的,发现这项运动很快就能让你兴奋起来,变得开心。有一天我特别累,状态也很不好,但跟朋友一起骑车,十几分钟就不自觉笑起来。当时还下着很小的毛毛雨,就感觉像有一个人非常温柔地包围着你,抚摸着你,感受着你的状态。在这之后,自行车就像成了我的朋友。
而在北京郊区骑车的时候,因为有上下坡,会发现骑车就像人生。上坡的时候虐得不行,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努力再努力,到了山顶风光无限,下坡的时候又非常爽,整个人飞起来,不过还没等飞完,就又开始爬坡了。而且下坡很危险,在最开心的时候,实际上有无限潜在的危险,这就很像人生。
声动活泼:北京是一个适合骑行的城市吗?
罗园:我觉得北京是中国骑行最友好的城市。北京的尺度给人一种肃穆感,以自行车的速度观赏刚好。
比如长安街就是一个让我很迷恋的骑车场景,可以闻到泥土的味道和槐花的香气,当风吹花落的时候,又可以在宏大尺度下感受到微妙的浪漫。而夕阳下的长安街,会让你感受到震撼,给你一种近距离看宏观世界的感受。骑过天安门的时候,更有一种荣耀和自豪,这就是我和国家的关系,可以感受北京,感受中国。
▲ 北京朝阳绿道适合休闲骑行。| 东君 摄
上海则是另一幅画面。上海让你感受生活,散步也好,骑车也好,尺度关系都非常舒服。
声动活泼:最后来推荐一下上海和北京的骑行路线吧。
罗园:在上海,我发现浦西和浦东的市民不太互动。但骑车看店的时候,我找到一条连接浦东浦西的线路。浦东有滨江骑行道,开阔、风景好,骑起来舒适、速度快;浦东的滨江公园也非常友好,可以在公园野餐。从浦东陆家嘴到浦西外滩,可以坐轮渡,轮渡也非常友好,自行车放在一层,人可以上去观景,尤其是黄昏时分,真是人间美境。到了浦西这边,虽然红绿灯比较多,但可以看到上海的历史建筑。这条路线很适合一家人周末出行。
北京的话,现在长安街太堵了,大家就不要去凑热闹了。推荐大家去正义路,那边有非常多的历史建筑。前门三里河公园附近也很适合休闲骑行,骑完找咖啡馆坐一坐,听说那里还有一家隐藏在胡同里的烤鸭老店,据说很多外国人在那里排队呢。
以上对话整理自
声动活泼旗下播客「吃喝玩乐了不起」
想听更多与自行车做朋友的故事
快来点击
监制/徐涛
编审/东君
设计/Mori
排版、运营/六工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