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跟拍了22年的日本家庭故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光阴就是让人既欣喜又悲伤
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东西
五岛之虎
1999年
一个下雨天
二女儿收好行李
登上了开往京都的客船
离开生活十几年的五岛
“你不用再回来了!”
阿虎对着二女儿的背影,
说了句气话。
等船真的开走了,
阿虎还是没忍住,
抹着眼泪、哭了。
阿虎也明白
大家庭就像一朵蒲公英
岁月的轻风一过
孩子便也四散开来
但离别的惆怅依旧难解
纪录片从1993年拍起
一拍就是22年
刚开始拍摄的那年
阿虎40岁
与妻子有7个儿女
最大的上高中
最小的还是满地打滚的2岁宝宝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饭的热闹场景
足以将整个画面撑满
房柱上密密麻麻都是记号笔
画出了孩子的身高记录
写有名字的牙刷筒
整齐排成一列
亲情是纪录片的最大看点
阿虎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很特别
甚至有些苛刻
每天早上5点
孩子们便陆续被叫醒
和父亲一起
加入到乌冬作坊的工作中
具体工作按年龄大小分配
大些的孩子负责揉面上油
小些的则负责捆包装箱
作坊入口一眼就能看见
写有孩子名字的“时间卡”
孩子们每个月按照打卡进度
算出的工时、领取零花钱
阿虎说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知道
一个人不光要学习好
还要会体谅他人
懂得金钱来之不易
每到“插秧日”
阿虎常常要求孩子们一起下田插秧
甚至不惜向学校请假
阿虎守护的是家族
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阿虎就是这样
用自己的方式守护
培养着下一代
但在纪录片里
随着7个孩子陆续成人
努力营生、养家糊口父亲
在镜头前一次又一次地露出了寂寞的神情
第一个离开的
是最有主见的二女儿
相比制作乌冬面
函授高中毕业的她
更喜欢摄影
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最不听父亲话的她
却在不自觉地
践行着父亲的精神
每天早上五点
她都会在上班前赶到寺院
拍摄那些早起修行的僧人
看到那些努力生活
认真做事的人们
她就会想起在五岛虎屋
起早做工的那些日子
2007年父亲节
57岁的阿虎收到了一份来自京都的包裹
那是二女儿出版的人生第一本摄影集
主题是
「在清晨迎着朝阳奋斗的人们」
就是这个最叛逆的二女儿
摄影集出版后
第一想到的人便是父亲
二女儿离家三年没有消息
阿虎嘴上说「不会原谅」
但却时刻牵肠挂肚
在看到二女儿归家的那一刻
还是忍不住一把将她搂在怀里
开心地直抹眼泪
大女儿、四女儿出嫁时
阿虎嘴上说着「高兴」
脸上早已老泪纵横
小儿子高中毕业
要去外地上大学
本值得庆祝的时刻
阿虎却独自一人、黯然神伤
子女接二连三的离开
纵有再多遗憾与不舍
阿虎依然选择不说、默默忍着
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普通人一样
阿虎有着出生环境与习惯带来的偏见与狭隘
尽管阿虎以自己执拗的方式教导子女
以他的方式延续家庭个性
但是从这位不完美的的父亲身上
我们依然能看到家族的意义
由于长期的操劳
阿虎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晚年又受到糖尿病的折磨
在他61岁那年
也就是拍摄的第21个年头
主人公阿虎离开了人世
弥留之际
阿虎说了一句与他这辈子的做法都相违背的话
「(孩子们)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或许是二女儿改变了他
又或许是时间改变了他
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阿虎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
一家人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阿虎去世之后
大儿子成了船长
大女儿继承了乌冬作坊
大女婿继承了制盐工坊
三个女儿结婚生子
次子龙之介成了一名公司职员
当年穿着开裆裤的小儿子
也已经成了一名大学生
...
纪录片中最感人的存在永远是人本身
从1993年开始到2015年
导演大浦胜花了整整22年时间
记录这个最普通的匠人之家
2016年6月10日
《五岛之虎——匠人父亲的22年》
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纪录片奖
当年参赛的其他纪录片都很厉害
但评委们最终决定
将最高荣誉给予这部纪录片
上海电视节纪录片单元评委周浩认为
「在时间面前,所有技巧都不再重要。」
22年的跟踪拍摄周期
成为了这部作品最原始也最有力的表达
《五岛之虎》
如同一本温馨的“家庭相册”
在岁月中写就的真实镜头里
观众才得见一个个平凡的生命
努力发光的印记
这部纪录片同样也让无数子女
站在了一个父亲的角度
重新审视自己与家庭的联系
真的是「长大后才懂得父母的用心」
视频号:日本祥哥
手指按住二维码识别
即可添加祥子微信
(手指按住二维码扫一扫即可入群)
欢迎热爱日本地产的朋友们加入我们的群
但禁止同行进入,感谢理解!
2023-10-18
2023-10-17
2023-10-16
2023-10-13
2023-10-1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