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由在纽约生活工作多年的追风客授权发布。欢迎赞赏,支持原创!上次聊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2007年华尔街苟延残喘的对冲基金(HF)又挂掉一批。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次贷危机因为场面过大,从金融出圈,波及全美主流社会甚至全球了。有大量的资料描述这个“盛景”,比如那张一堆被投行裁员的白领端着箱子在街头走的照片。在这里,稍微讲讲其中一家被连带推倒的私募基金HF:Duff Capital Advisors (DCA)。
DCA创始人Phil Duff 非等闲之辈。Duff来自于Tiger Management(老虎基金),也算Tiger Cubs(小老虎)之一了。老虎基金出来的开HF的成功率还是不错的,这也包括早期的Duff。在成立DCA之前,Duff与他人共同创办了FrontPoint Partners,这是一个基于中央平台的90亿美元的替代投资管理公司,拥有多种策略。FP于2001年11月以5亿美元的资产启动,并于2006年12月被摩根士丹利收购。可以想象,FP被收购之后,在金主眼里,Duff大概就是个会下蛋的金鸡。同样的事情可以重复一次呀!事业顺利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是Alpha,事业失败的时候,人人都怪罪Beta。这句话放在Duff身上似乎很合适。2006年12月,真的是FP绝佳的卖点——什么都还没有发生。而卖掉FP然后被金主锁定的Duff大概因为禁业期等等原因,幸运又完美地避开了2007年量化崩塌的风暴。2008年3月,他隆重推出了DCA,就是我们本文开头的主角Duff Capital Advisors (DCA)。我不知道是他和当时的我一样,缺乏金融修养看不到次贷危机的风险呢,还是觉得反正是金主的钱,装傻冒险一次也值得。反正是“rule-based”,赢了他抽成,亏了是金主的事儿。不不,金主也绝不无辜。我敢肯定金主不是没看到次贷危机的风险。如果你看看DCA当时的PR宣传,他们盯的是养老金之类的钱,我们叫它傻钱。不信看看他们的宣传软文:“……DCA将提供定制解决方案,通过将一整套投资策略与咨询、专有的责任、风险管理和配置工具与服务相结合……该公司将与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基金会等合作,开发与客户资产与特定风险和回报目标内的负债期限相一致的解决方案。”只要次贷危机来得够晚,金主就能利用Duff的历史业绩,忽悠天量的傻钱,然后……来个超大型的”rule-based”。这是他们的不幸,也是傻钱们的幸运。DCA梦断在2008年9月,次贷危机到达顶峰。成立没到半年的DCA,被次贷危机一下子拖拽到破产。2008年10月,DCA的办公室变成了荒芜之地。小半年前的春天,他们刚推出的时候,DCA的预想是这个基金将管理好几十亿美元的资金。Duff本人还曾说过,这个基金要比AUM200亿美元的老虎基金还大,要比SAC还厉害。DCA办公室的租金据说要花500万美元一年,将有交易员专属的桌球室、有混音台的音乐室,甚至还有一台专门吸雪茄烟雾的设备。如此极尽奢华之能事,我真心怀疑Duff就是想借着自己的历史业绩爽一把)。
但可惜,2008年的金融风暴打破了Duff的大计划。金主及其经理们紧紧抓住他们仅剩的钱,DCA没能再忽悠到什么投资。而GP金主那承诺的15亿美元的“种子”,也并没有投多少,赶紧止损完事。DCA在花了GP几百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后,眼看着大势已去,只能将所有人都解雇了。如今,DCA只剩下这么一个外壳:四万多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里面的美食广场、淋浴设施……但都闲置在Greenwich的一个办公园区里。2008年的金融风暴影响的可不止DCA,众多对冲基金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大家更忧虑的并不是自己公司亏了多少,而是金融系统的倒掉、民生经济的崩溃。毕竟,华尔街更像是主流社会的寄生阶层,没有了主流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金融人士又怎么钱生钱呢?市场中性的策略不怕市场大跌,但这个跌幅还是要关注的。如果跌到经济萧条,那谁还有钱买股票;没有什么流动性的市场,就是策略市场中性,也赚不了什么钱呀。监管机构此时也焦头烂额,怕金融系统倒塌,导致社会动乱。其实2015年我国监管祭出“恶意做空”可不是原创。真正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时候,许多政府机构对策都差不多。2008年9月,面临次贷危机,许多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等)采取了对应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一些股票(尤其是金融类股票)空头交易,以应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和不稳定性。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市场的下跌压力,防止投机性的卖空交易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自量化模型诞生以来,还没经历过这种“某些股票不能做空”的情况。于是那一年的9月,各量化基金都在疯狂地给交易系统打补丁。“真是活久见。” 量化模型如果有灵性,必然如是说。而这个时刻,我不禁想起遥远的2007年初那个科大校友在华尔街聚会的下午,L大佬在台上梦呓:“金融要变天了……” L大佬成功地预判了次贷危机,所以他的基金,会从此一飞冲天吗?下次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