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器件实现大画面,近眼显示真香科技2023-10-26 10:10编者按:近眼显示是实现VR技术的主要平台设备。通过提升相关元件模块的性能稳定度与显示效果,近眼显示能够打造更具沉浸感的VR体验。目前,近眼显示技术产品正朝着更轻、更薄、更便携的方向发展。用户由于不断追求近眼显示的舒适度、真实度和流畅度,对近眼显示器所渲染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0月19日至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期间,由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SID China)承办的近眼显示主题论坛汇聚近眼显示领域上下游企业,探讨当前技术路线、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挑战、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助力近眼显示技术产业化发展。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宇宁:“用小器件实现大画面”打破显示形态固化问题由于显示器件形态固化问题,生产厂家要实现大尺寸、高沉浸、高分辨率,需要把屏幕做得很大,这会增加材料、投入的成本。“用小器件实现大画面”能够打破这种限制。基于光学透视的工作原理,像源具备高度集成的特点,也就是所说的“小器件”。仅为几微米厚的光学膜叠加在镜片上,就可以呈现100寸、200寸大小的高清画面。OLED、LED等技术在“小器件”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实现“大画面”的技术路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射、折射等传统几何光学控制光场;另一种是通过衍射来实现光场的调控。其中,传统几何光学厚度更高、体积更大;衍射光学对精密度的要求更高,在器件的节约程度上可以做到更好,能够实现薄膜化。衍射光学有两种流派,一种是表面浮雕,即在器件上实现表面形貌的变化,尺寸达到光波长量级。另一种是体全息,即控制内部折射率分布,同样形成衍射功能。光栅材料、制备工艺、仿真设计是体全息光波导的三大主要核心技术。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段家喜:轻薄化、小型化及宽幅高分辨率是近眼显示发展重要趋势近眼显示是VR/AR时代的显示屏,轻薄化、小型化及宽幅高分辨率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在开发AR近眼显示产品时会遇到很多难题。首先是扩展量守恒定律。显示屏越小,分辨率越低,所能开发的视场就会越小。其次,视场分辨率也是一大限制。视场角越大,角分辨率越低,会影响用户体验。最后,与传统的显示装备相比,无论是视场角100度以上的显示,或是360度环屏宽幅高分辨率的显示,都对近眼显示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根据传统VR光学设计和pancake设计对比情况,在同等或是光学指标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曲面半径可以实现更高清晰度的显示,也更容易加工和制造。基于此,耐德佳公司团队提出了一种紧凑的、宽视场、大EPD和良好的图像质量折反式VR-HMD系统,并认为这种紧凑的折反设计取代传统的VR镜头,是VR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VR事业研发总监谢建云:Fast LCD需要攻克像素密度和延迟问题Fast LCD领域有两个需要攻克的核心问题。第一个是像素密度;第二个是延迟。与普通LCD相比,Fast LCD能够将响应时间从25毫秒提升至5毫秒。在这个基础上,京东方推出了新的Fast LCD技术,目前响应时间大约为3毫秒。实现更快响应时间的技术是低Gap技术。但是,低Gap技术也会产生问题,尤其是光学均一性问题。提升高精细工艺管控能力是解决光学均一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PPI的提高、光学规格的迭代、透过率等指标的提升。4K Fast LCD需要VR/AR视网膜级的屏幕,这也是Fast LCD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同时,4K Fast LCD对光学规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续系统算法、系统内容的叠加,有望带动整个近眼显示产业链让VR走进千家万户。 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军:硅基微显示迭代研发需要消耗高成本硅基微显示的发展面临两大难点。一是门槛非常高,硅基微显示涉及微电子、光学、结构材料等三大类十余个学科。第二是研发成本高。作为面向未来的技术领域,硅基微显示的迭代研发需要消耗非常高的成本。硅基微显示涉及的产业链条非常广泛。Micro-LED是近眼显示领域较好的载体。但是Micro-LED像素的小型化面临均一性、合色和彩色化等问题。 在硅基OLED方面,硅基的制造过程面临平整度和均一性问题,存在极限。总体来看,硅基在1英寸以下具备市场竞争力。硅基OLED还涉及SVC背板的制造和OLED的蒸镀。硅基液晶需要一个微小的液晶屏生产线,但要做到百级超净空间,再经历几十道工序,还要经历做真空液晶盒子、切割等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总体而言,硅基微显示既是屏,还包括一个驱动显卡。该驱动显卡可能是二合一式,也可能是分离式。在Micro-LED实现2K分辨率或者更高分辨率时,会使用更高工艺的28纳米,这会涉及非常高的投入,需要产业界上下游共同努力攻克难关。VIVIDQ副总裁、全球业务总监斯特凡·因内霍费尔:计算机生成全息术(CGH)能够提升VR用户体验当前,比较主流的VR销售情况良好。比如,PS5销量超过了4000万台;Facebook VR设备超过了2500万台等。VR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2020年用户在VR游戏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仅有32分钟,VR的舒适度是用户能否长期参与VR游戏的关键因素。目前,如果用户戴上VR设备看到的是1.25-2米的距离,就会出现不适情况,这是开发VR设备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比如,可以用光场显示方式;也可以用计算机生成全息术(CGH)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变焦和多焦的方式。但是,注视的距离或者焦距过短仍会影响用户体验。相比之下,采用追踪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用户的关注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呈现相关内容。计算机生成全息术(CGH)能够更好地呈现实时景象。通过全息投影光学装置能够实现计算机生成全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精准修正方式也能提升用户使用VR设备的舒适性,并实现不同臂长调整所带来的互动变化。这种方式也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距离来实现不同图像的呈现效果,以实现沉浸感。计算机生成全息技术也能够帮助实现软件中动态、定向的校正。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昱:阵列光波导二维实现形式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消费级应用需要具备低廉的价格,同时要能平衡功耗、算力和显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OS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光波导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技术之一。在光强利用率或光效方面,阵列光波导可以实现10%的量级,相对于衍射有较大优势。在颜色方面,阵列光波导对于颜色的还原度能够达到2到3左右,整体偏色效果与正常显示器差异较小。在环境适应性方面,阵列光波导同样有很大提升。进一步而言,二维扩瞳光波导可以把整体光机体系做得很小,阵列光波导的二维实现形式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但需要看到的是,二维产品在量产性方面仍和一维产品有一定差距,目前亟待解决良率问题。就此而言,构建从镀膜、贴合、抛光、组装到测试的自动化产线,是阵列光波导二维产品实现量产的关键。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CEO李宏伟:Micro-LED是发光器件未来终极方案四大因素决定了AR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第一是硬件体验;第二是感知交互;第三是人机交互;第四是杀手级应用。支持杀手级应用也需要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平台市场及开发者生态。VR目前还处在“硬件定义”的阶段,厂商首先要在硬件方面实现重要突破。接下来是“产品定义”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会是以生态为核心的阶段。光学显示是硬件方面最核心的部分,面临光学显示、人机交互、AI算力、功耗等一系列问题。消费级AR眼镜对光学显示系统有高透、高亮要求。具体而言,高透能让用户看清楚现实;高亮能让用户在各种环境下使用VR设备。从高透、高亮角度来看,衍射波导在量产性成本方面具备优势。从发光器件角度而言,Micro-LED是未来终极方案。具体来看,Micro-LED具有非常高的亮度,同时消耗的功耗非常低,在刷新率、尺寸等方面也有较大潜力。当前,单片全彩的Micro-LED尚未实现量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现RGB三色完美的耦合。为了最终量产的稳定性,还要对光引擎进行性能测试和显示调校,以保证产品良率。 湖北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XR显示技术首席专家詹志锋:“Micro LED+波导”有望实现消费级AR眼镜目前,AR眼镜更多应用于工业、医疗、教育、安防等ToB领域。从ToC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款备受普通消费者青睐的AR眼镜产品。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R眼镜要具备轻量化特点,同时要具备低功耗、外观时尚等特点。当前,AR眼镜在微显示领域的显示技术有LCoS(硅基液晶显示)、DLP(数字光处理)和LBS(激光扫描)等。近年来,Micro LED技术日渐成熟,具备小型化、轻量化分辨率高、亮度高、功耗低等特点。基于此,“Micro LED+波导”更有望实现消费级AR眼镜。但需要注意的是,Micro-LED作为未来消费级AR眼镜的重要实现路径,仍然面临全彩化问题。合色方案唯一的问题是高成本,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垂直堆叠方式能够提升光效,但相关产品的量产仍需要等待2-3年;部分公司采用量子点技术实现全彩,但亮度及PPI仍然偏低;一些国外公司提出了动态像素调制方案,希望通过改变电流密度来改变波长,以实现全彩,但该方案在驱动方面难度较大,目前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延伸阅读:美的冲刺港股,全球布局再落一子总投资90亿元,莱宝高科拟投资电子纸显示器件项目作者丨张依依编辑丨徐恒美编丨马利亚监制丨连晓东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