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不跟特斯拉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立命之道
小鹏每周与大众、滴滴开两次会。
文丨吴晓宇
编辑丨王海璐
10 月 24 日,小鹏的 MPV 车型 X9 首次亮相。
何小鹏介绍,X9 的车长在 5.3 米左右,是小鹏面向中大型家庭的第一款产品,“为了让这个大家伙保持灵活,将为它标配后轮转向。” 这将成为全球首款带后轮转向的 MPV。他表示,这款车将在今年广州车展正式上市。
X9 是小鹏扶摇架构的旗舰车型,将首次搭载小鹏的 “XOS 天玑” 智能座舱系统。这一系统应用了小鹏自研的 “XGPT 灵犀大模型”,何小鹏称,响应速度较上一代系统提升 50%、触控响应速度提升 40%、系统流畅度提升 35%。
除了 X9,小鹏 G6、G9、P7i、P7 也将陆续通过 OTA 升级至 XOS 天玑系统。但 X9 与这几款车上的座舱芯片不同,搭载了高通 8295 芯片。这款芯片 2021 年 1 月首次发布,今年下半年量产,算力为 30 TOPS,是小鹏新 G9 上搭载的高通 8155 芯片近 8 倍,成本也更高。
决定使用这款座舱芯片之前,小鹏内部经过了多次讨论。何小鹏接受媒体群访时坦言,这款芯片的算力 “肯定是多了”,但也许将来 10 年,这个算力对汽车就不够了。在硬件上留出冗余,是为了将来软件上可以持续升级。“或许过几年你会看到有几个 T 算力的车型出现。” 他说。
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也有了新进展。截至今年 8 月,小鹏的城市 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领航辅助驾驶)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五个城市,何小鹏表示,截至 11 月底城市 NGP 的覆盖范围将增加到 25 城,12 月底再开 50 城。
发布会当晚,包括苏州、杭州在内的首批 20 座无图城市 NGP 将开始公测,首批 AI 代驾(即用户可根据习惯个性化定制智能驾驶路线)也将同步开始公测。
前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离任后,小鹏新任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首次登台亮相,立下了 “2024 年年内,XNGP 在全国所有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 的军立状。
李力耘分享了小鹏的智能驾驶最新架构——XBrain,称 XBrain 具有 “从感知、认知、理解到做出行动的清晰脉络”,让小鹏具备走全视觉路线的能力,是 “终极智能辅助驾驶架构”。
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是自动驾驶四大关键技术。去年小鹏汽车推出了感知架构——Xnet,通过多相机、多帧数据输入的方式,让车辆具备静态环视感知能力,实时生成高精地图,以此摆脱或减轻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在此基础上,小鹏本次又发布了 Xnet 2.0 深度视觉神经网络。据李力耘介绍,Xnet 2.0 做到了动态、静态和占据网络的 “三网合一”。相较 1.0 版本,Xnet 2.0 具备更多 “脑补” 能力,可以对遮挡、光照不清的问题进行处理,还能将感知范围提升 200%,新增 11 种感知类型,比如清扫车、无人摩托车、儿童、小动物、交通柱等。
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与控制方面,小鹏推出了 XPlanner 架构。“它是一个长时序网络,能做到分钟级规划,分析连续动机,预判你的预判。” 李力耘说。他举例,当看不清、看不全的时候,XPlanner 可以像人一样懂得变通,“走一步看一步”。
Xnet 2.0、XPlanner 等技术组成了小鹏面向全场景智能驾驶的架构——XBrain。李力耘将小鹏这一架构下的技术路线总结为:轻地图、全场景、轻雷达。
轻地图,是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但是一定不是说不用图或者连导航都不用了。” 李力耘在接受《晚点 Auto》等机构访谈时说。
至于激光雷达,小鹏目前在研发无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但选择了稳步后撤。小鹏 X9 仍然保留了激光雷达,只是取消了两个前向角雷达。
在何小鹏看来,“完全的视觉” 是非常困难的。“无论如何车上都应该有一些雷达或者其他感知设备帮助人做得更好。只有前方有眼睛,向后看没有眼睛,该怎么办?这是一系列的事情。”
何小鹏说,目前小鹏汽车在智驾领域已累计投入超 30 亿元,他判断,2025 年高级辅助驾驶市场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城市智驾进入开城竞速阶段。除了小鹏,华为和理想也先后公布了自己的开城计划。华为称今年年内要把城市 NOA 推广到 45 个城市,理想最初提出开 100 个 NOA 城市,今年 8 月又把目标改的保守了一些,“实现 100 城早鸟用户的城市通勤 NOA”。“一个行业里面一般老大、老二 PK,老三、老四都挂了。” 何小鹏说。
小鹏最早把智能化技术作为核心能力打造,最近几年持续投入,何小鹏相信,小鹏会把积累下的优势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不管是臭搞技术还是真搞技术,小鹏希望引领行业。” 何小鹏说。
除了主营业务造车,何小鹏还宣布了两个创新业务的进展——飞行汽车和机器人。小鹏投资的小鹏汇天带来了面向量产的两款新产品:一体式飞行汽车和分体式飞行汽车。
“一体式飞行汽车” 的造型像一辆 “跑车”,旋翼可以主动收缩进车顶,它既可以在路上跑,也可以在天上飞,但较难通过技术和法规的要求。
“分体式飞行汽车”,又名 “陆地航母”,最大的特点是飞机与汽车的解耦,其本体可以载 4~5 人,采用了增程式动力架构;内部的六旋翼飞行器还可以坐两人,更容易满足法规的要求。何小鹏表示,飞行汽车目前在做最后的量产准备,未来将在广东生产。
左右滑动查看
在 2021 年发布 4 条腿的机器人 “小白龙” 之后,小鹏又发布了双足机器人 “PX5”。这个机器人只有 1.5 米高,在何小鹏现场展示的视频中,它会打招呼、独立行走,甚至还会踢足球、玩平衡车。“等我们老了,甚至可以让机器人帮忙换尿布。” 何小鹏说。
何小鹏表示,PX5 将尽快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例如参与到小鹏工厂的生产中、销售接待中去。
“如果我过去给(飞行汽车、机器人)分了一些心的话,它们会进展得更快。” 何小鹏说。飞行汽车量产的逻辑最终能够确定,“这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何小鹏在 2021 年 4 月接受媒体群访时说,小鹏汽车和两个被投企业会形成不同的交通组合,小鹏汇天有 40% 的技术会和小鹏汽车相同,也可以共用生产能力。在此次 1024,他又介绍,小鹏鹏行将在智能机器人上应用 XNGP、XEEA 电子电气架构、XPower、XGPT 灵犀大模型、XOS 等智能汽车同源技术。
经过去年的低谷,小鹏今年借 G6、改款 G9 的上市缓了一口气,收获了大众集团与滴滴两个盟友,但在经营上仍算不上安全。二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毛利率为-3.9%,现金储备为 337.4 亿元,不到理想汽车的一半。此时投入飞行汽车、机器人的研发、量产,会分散现金流和创始人的精力,这也引来外界的担忧。
当下,小鹏正在通过技术手段降本,目标是毛利率四季度转正。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介绍,小鹏汽车正在探索碳化硅和中地板一体压铸技术,这将让整车制造成本降低 10%-30%;XEEA3.5 电子电气架构,通过向驾舱融合车载计算中心的转变,将面向自动驾驶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成本减少了 40%,并将性能提升了 50%。
“随着 AI 在汽车内的应用愈发重要,行业内的马太效应会加剧,到 2030 年左右,能占据 70%-80% 的市场份额的车企,或许全球市场只有几家,小鹏汽车将努力成为其中的一个。” 何小鹏说。
以下是《晚点 Auto》等机构对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自动驾驶高级总监李力耘的访谈(有删减):
“有的人负责干活,有的人负责吆喝”
Q:现在整个行业的智驾,大家都在看小鹏和华为,但友商的进展非常激进,包括宣布年底全国开城、做了大量直播。你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竞争环境?
何小鹏:一个行业里面一般老大、老二 PK,老三、老四都挂了。实际上我们有的人负责吆喝,让大家关注起来。有些人负责干活,把这些东西干好,然后再把客户拿过来。我觉得这个配合是天作之合。
在自动驾驶领域里面做太超前的营销会产生很多安全风险,剪辑一个视频太简单了。以前的 L4 公司很多,可以看到各个地方各种姿势都可以开得很好,为什么他们今天都没有做到规模?量产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讲得好,很容易;做得好,很难。扎实做好事情,适度影响和教育,我觉得才是最对的。
小鹏真正做全新 XNGP 的架构是从 2020 年才开始的,你会看到我们做得多快。因为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 “磨刀”,从底层打地基往上做。
我为什么对于大模型有一些做法不是很认可?你不可能在别人已经搭了两层楼的房子上做了装修,拿出来做应用场景,就说很牛。这看起来很快,以后很慢。
Q:今天在小鹏身上看到了很多跟特斯拉相似的地方,比如聚焦视觉感知系统、做飞行汽车、做机器人,小鹏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吗?未来会带来哪些区别于特斯拉的惊喜?
何小鹏:小鹏是小鹏,今年是我们进入飞行汽车的第 10 年,机器人行业的第 5 年,做了很长的时间,有很多技术在积累。我们想做成一家来自于中国、走向全球做不一样事情的科技制造公司。我不跟谁的公司比,因为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立命之道。
Q:你说过 “小鹏的自动驾驶要把特斯拉打得找不到北”,现在小鹏智能驾驶是不是已经超越特斯拉了了?
何小鹏:我们应该期待特斯拉如果有一天把 FSD 带到中国来,再 PK 一下,要不然有失公允。第二,特斯拉在做 FSD 的成本能力上目前是很不错的。我只想说这两点。
Q:你们计划明年欧洲全面 NGP,大概会覆盖多少道路?现在有没有法规和政策的压力?
何小鹏:我以前一直不做,是因为我们以前的 Pro 版本和 XNGP 是两个架构体系,在上面做能力增强,很痛苦,将来它总要对标对齐的。今年我们把它拉齐了,明年就可以开干了,而且干得越好、越快。
小鹏会针对欧洲增强一些自动驾驶的能力,但是同时也会反哺中国。
Q:如果把未来的无人驾驶定义为大学毕业的话,小鹏现在的智驾应该是几年级?
何小鹏:如果 L4 是大学,小鹏现在差不多进入初中。小鹏的下一代叫做准无人驾驶,准无人驾驶是高中。全无人驾驶是大学。
Q:智能驾驶拐点何时到来?
何小鹏: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全域可用,特别是城市和小区。第二是价格合理。我认为还有一个是所有的车开始标配。拐点会在 2025 年内出现。
一个 AI 能力好、制造能力很差的车,根本不行
Q:在发布会开场,小鹏放了一张 “汽车公司的将来是 AI 汽车和机器人” 的图片,到底什么是 AI 汽车?和智能汽车有什么不同?
何小鹏:软件是以人的思维,把人的规则写成了软件,但是 AI 很多是以机器的视觉,比如以视觉的角度来训练什么是一个人、什么是一个石头、什么是一个车,人是没有这样的一个训练动作,所以 AI 是用机器的思维逻辑,用大量它所生成的规则去指引。
李力耘:我们一开始进城的时候,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亲力亲为的。可能会写很多的规则、很多的算法,去搞定很多的场景。就像 “书越读越薄”,随着理解越来越深,技术架构会更优美、简化。
这些工夫花在哪里?可能是在教我们的模型,给它用我们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更好地教它把车开好,而不是告诉他,写出这样的模型、算法和规则告诉它怎么开车。在生成式模型的加持下,汽车会带来更加多惊喜。
Q:如果真的把自动驾驶,尽管是趋势,慢慢交到 AI,在法规上面会有一些什么挑战?
李力耘:AI 是一个工具,在整个小鹏体系里我们会用 AI 让我们平时的工作更加高效。AI 会让我们的代码更加漂亮、更加清晰易懂。
人去写代码,会拘泥于自己很多概念,如果 AI 去,它会看到像素级的东西。比如,雨天或者光照条件不好的时候,AI 可能就独具慧眼,看得比人清楚很多。某种程度上,AI 其实更安全。
在最终产品阶段,我们会把它当做一个黑盒子严格进行测试,保证产品既是高效的又是安全的。
Q:AI+ 制造的定位你是什么时候的思考?
何小鹏:去年我在反思我们出了哪些错,我认为在制造领域,严格来说在汽车的规划、研发、生产、制造领域,我觉得我们需要补充专业性,有全球视角高度的专业性。所以我们请了王凤英,做了很多调整,都在解决汽车的制造的专业能力。
一台无比好的车,没有 AI 不算差;一个 AI 能力无比好的车,汽车制造很差,根本不行。
和滴滴、大众一周开两次会
Q:小鹏和大众、滴滴合作的最新进展如何?
何小鹏:小鹏和滴滴、大众的合作进展都很顺利,我们大概一周有两次开会。
与滴滴的合作上,期待明年会有第一款车,后年会有第二款车,而且还挺酷的,我们会努力,争取把很好的能力放在很好的车上。
跟滴滴的车,我觉得程维和滴滴的团队做得很棒,原来在十几万车 TO C 和 TO B 两个领域都做了非常多的调研,再加上小鹏在智造的更多能力组合起来,我觉得是有很多机会的。明年会看到我们和滴滴合作的第一款车出来,后年会有第二款车。
Q:经过这一年,你对技术和品牌的关系有没有新的理解?
何小鹏:现在我跟王凤英的分工是,我管技术,她管品牌,我管成本,但我向她汇报。
越做下去,越觉得品牌和组织在车企很重要。车品牌的溢价比快消、互联网的溢价都要高。我们现在正在面对中国最顶级的玩品牌、做市场的好朋友们,我们要向他们适度地学习,我们也要发挥我们的所长。我认为品牌在小鹏的重要性,一定会拉得越来越高,这个我还是蛮有信心的。
Q:燃油车时代中国有六大汽车厂,现在的新能源时代您预测未来能容纳几个品牌?
何小鹏:我觉得原来不止 6 家。2017 年我入汽车行业,中国有 300 家新造车企业。去年中国有规模销量的汽车公司 50 家,我认为 2030 年左右可能在中国和海外只有几家企业,能占据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小鹏肯定是要做到其中之一。
· FIN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