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蛇口戏剧节 | 概念片导演碎碎念
《2023蛇口戏剧节概念片》导演阐述
在任何
闪动着光亮
回响着诗意
跃动着生命
震颤着音乐
的地方
滞留到最后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P.483
2023蛇口戏剧节概念片
*温馨提示:音效丰富,建议佩戴你最好的耳机服用
空间是意识的伸展,我们按照物造字,又循着词造物。
时间是人类的虚构,宇宙中只有运动,根本没有时间。
戏剧算不算时基媒介(Time Based Media)?这个问题似乎可以在今年戏剧节的学术论坛论一论。反正影音作品是肯定算的。接续去年的合作,我一直在问自己,怎么用概念片来打通剧场和影像的创作边界。这不是简单的接了一个戏剧节的拍摄项目或者活计,我更不想拍成务虚的广告片或者宣传片,同质化程度之高,换个logo谁家用都差不多。思来想去,蛇口戏剧节的概念片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实验。
按照生日计算,戏剧是电影的老大哥。各种古老仪式上的“扮演”行为产生了戏剧。而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执导,由当时的京剧大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在中国上映。今时今日,戏剧(或表演)和电影已经交融很深了。好莱坞是电影工业重镇,但大量的优质演员却来自英国的剧场舞台;疫情期间,大家能看到的多是National Theatre Live的录制作品。戏剧和电影早已互为媒介互为内容,“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¹,媒介是人的延伸,概念片也是戏剧节的伸展运动之一,脚踏两条船。空间上利用巨型空间改造期的临界状态,时间上利用戏剧节的时机,聚拢了一批对蛇口对戏剧感兴趣的居民协力出演。
调度,是可以让这艘双体船乘风破浪的帆。
场面调度(mise en scene)源自法语,戏剧用词,意为“摆在场景中”。戏剧的场面调度,除了便于观众获取准确信息,还源自舞台艺术的两个重要特性:假定性(Tacit Agreement of Theatre Conventions)和风格化(Stylized Theatrical Performance)。而相比戏剧,电影的场面调度显得更复杂,”在演员调度(走位)之外,多了摄影机调度(镜头运动)和调度中的分镜头(机位变换与剪辑)²。
改造空间之大仿佛迷宫,调度的可能性很丰富,令创作者很兴奋,但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之下,要找到可行性的方案也不容易。多次实地勘察及很多个晚上的辗转反侧之后,继续去年“一镜到底”的拍摄思路,争取在三分钟之内,对“新空间实验”和“伸展运动”做有趣的阐述和呈现。是的,一镜到底(One Shot Cinema)在视听语言上能够让剧场和电影产生强相关。我们暂时无法做到《俄罗斯方舟》或者《维多利亚》那样的长片一镜到底,但基于场景可以操练LRH信奉的Single Shot Cinema(LRH,Leonard Retel Helmrich, 1959年8月16日 – 2023年7月15日,荷兰传奇纪录片导演,代表作 Position Among the Stars )
镜头调度,感谢技术的发展,让本片的主体镜头可以模拟一个人坐电梯的视点,纵览五层楼的空间,仿佛站在石屎森林中窥视他人的生活。调研阶段还尝试过更长的穿越不同楼层的运镜方式,但是影响成功概率的因素太多,择机再耍。
演员调度,五层空间就是五个镜框式舞台,基于居民共创的生产方式,我们只有半天时间在这个充满灰尘异常闷热的大型桑拿现场工作,也没有资源召集职业化的演员队伍进行多次排练,所以只在最后一层对演员走位和道具灯光的出入做了简单设计。很多有经验的剧场或影视工作者看到空间和创意脚本都会问,这么多层,怎么cue演员?在人手和无线系统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讯基本靠吼,cue点基本靠走。居民都是非职业演员,很多人都是当天第一次到现场,在第一次全景一镜到底试拍之后,集体观看回放,很多人才理解创作意图和各自表演的配合。所幸在天光几乎无法保证拍摄之前,我们获得了一条珍贵的Good Take。
调度中的分镜头,在主体镜头拍摄的间隙和完成之后,为了追求投入产出比,根据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可控时间,对每一层演员做了即兴的抓拍和讲究造型及光影的摆拍。这些镜头组成了成片的开场和结尾的杂耍蒙太奇。
回想起来,如果当天有另一只电影眼或者戏剧眼在现场观看,这大半天,就是一群人在演一个沉浸式剧目。多年纪录片的工作习惯令我自己具备这第三只眼,而真正的沉浸是意识的沉浸,当天的我即沉浸于概念片的导演本职工作,而另一个我(或者明华轮有眼睛有意识的话)也看到我自己在这个多层空间扮演一个导演,即沉浸又抽离。
“那么你觉得这个一镜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呢,咱们评论区见。”这个概念片的面世不出意外一定是通过网路。按照短视频的套路,小编或者主持人都会加上这句结语。我一开始接触短视频的时候,特别奇怪,为什么每个短视频后面都有“评论区见”这几个字。后来发现,评论区就是线上新空间的典型场域,是互动的是沉浸的,是Q&A现场,是懂王出没地,是观演关系的迭代和伸展运动。
这两年我很喜欢重复“影像是这个时代的印刷术”。而印刷术是传播技术。电影生产很大的问题在于,传播阶段基本与创作者无关,而传播产生的影响又远远大于制作本身(尤其是口碑、票房等商业指标),电影的现场性在传播阶段绝对是指数式衰减(Exponential Decay),观众参与电影生产过程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剧场(传统镜框式舞台的观演关系与上述电影体验其实很接近),尤其是后戏剧剧场,就显得很不一样了。作为一种现场艺术(Live Art),观众的在场很多时候成就了演出本身,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或者行为艺术作品也需要这个环节。如果影城在空间上还能一定程度决定电影是Location Based Entertainment(实体空间娱乐),电影的现场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就更弱了,虽然每年总有几部大片是很值得去影城震撼下感官的,但是家庭影院、笔记本、PAD、手机越来越多的屏幕抢夺着传播的空间。这时候戏剧的现场性更凸显了,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不可能到你家给你唱堂会演哈姆雷特,但是你可以在NTL(National Theatre Live)的影院版巡演看到他,虽然那也不是真正的现场,只是拍摄的舞台,甚至这种舞台表演为了录像拍摄做了调度的调整。可问题又来了,蛇口戏剧节的孵化项目都没有明星号召力呀,演出场地大都是非传统剧场空间,观演人数有限,而运营一个戏剧节也是百万级别的成本,还有无法计量的隐形成本,难道就行业内小范围自嗨吗?这显然不是任何艺术节展的出发点。
此时,线上空间、评论区、弹幕的作用就凸现了,这是观众“在场且参与的”痕迹与渠道。创作营的时候我与何一梵评审就短视频的“现场性”定义有过讨论,这个讨论应该扩大到更大的“评论区”。比如,11月的演出和国际学术论坛是否应该开直播?网上看或者手机看肯定没有现场过瘾,但这个渠道是否就值得舍弃,或不值得投入更多运营成本?直播是否同时兼顾了影音文献存档的功能?很多人到了现场依然用手机在看演出而不是用肉体感官,最典型的是Live House,发圈证明我在场的即时社交行为难道不是一种网络时代的表演?那入场之前是不是应该收缴手机和录音录像设备,“强迫”观众回到肉身体验并“尊重”艺术创作?直播和评论区引起的舆论会吸引更多线上流量回到现场吗?还是让宅人更宅,让社恐变本加厉的扮演键盘侠,以至于舆论失控?失控是否是自由和多元表达的症状?一个现场迸发出很多个平行宇宙是否是观演关系的演化航向?
扯远了,本文为概念片而写,而概念片作为影像作品,在当下的传播语境里,其现场几乎等同于网络。但愿投石问路,为戏剧节激发一波涟漪。
回到内容,生活如戏,
五层楼高,如何填补这些“空的空间”。
第一层 | 广播体操
这是今年戏剧节主题阐述“伸展运动”的直接联想,相信在大陆上过小学中学的人都不需要解释,课间操的第一节。本来很想邀请社区广场舞的人群来出演,但广场舞的丰富岂是标准化体操可以媲美的,抛开审美和历史痕迹,广场舞作为体育运动,能量还是很强身健体的。本层表演者都是演艺互联的志愿者团队,救场一般的神速集结。
第二层 | 桑巴鼓队
这是蛇口戏剧节的老朋友,也是蛇口社区营造的优质小社群。我个人的观影经验中,桑巴鼓印象最深的是米高积逊1996年愚人节发布的EP专辑 They don’t care about us, 词曲有劲,MV带感,这首歌初衷源于消除种族歧视,若一定要跟当下连接,与近年BLM运动,以及正在发生的最新一轮巴以冲突都是有历史文化共性的。
第三层 | 空中瑜伽
曲笔为法,以禁锢捆绑展现伸展的可贵,也受第一轮入围团体厦门蛹剧团名字的启发,孵化作品都有化蛹为蝶的过程。瑜伽士的加入也受惠于上面讨论的“评论区”,我在高中隔壁班语文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拍摄的深圳湾瑜伽士晨练照片,作为瑜伽爱好者,我闲聊了几句。这次拍摄摇人,想起当年那条朋友圈,没想到瞬间建立了联系,两位瑜伽士上午电话,下午就来实地看景了,真是实名制奥力给。我还去他们瑜伽工作室商量演出的肢体动作,被瑜伽老师誉为“很像我爷爷钓上来落网之后又不甘天命的河鱼”。但拍摄前两天,其中一位瑜伽士发烧,实际另一位演出者是从体操层临时借调的金牌志愿者。
第四层 | 锐舞派对
空间是真正的主角,本层最高最深邃,灯光置景是本次制作最消耗的环节。这个空间太适合蹦迪了,完全不需要装修,打扫干净就行。但是拍摄正值工作日白天,摇人困难,帅哥辣妹在深圳都要上班,连一早答应的DJ都是散会打车赶来,完全没有排练时间。而且,这么大的舞池,标准千人场啊,一个舞者都没有,我急得差点要自己上去献丑,但这个调度我不看监视器不行,备选方案就是拍一个独孤求舞的DJ。门口发愁之时,发现对面是巴基斯坦小酒吧,跟老板闲聊过两句,我还去过他老家拉合尔古城(莫卧儿帝国旧都),外形很适合蹦迪,直接套近乎,把buddy拉过来拍了两条,但是整体都有硬伤,奈何没人看店又不能关门,buddy说了声抱歉回去了。最后女舞者是DJ的朋友含羞来打酱油探班被我一顿诚恳的忽悠演到了杀青。这不是即兴戏剧么?这不是直接电影么?
第五层 | 欢乐颂
戏剧节主办单位演艺互联冷面笑匠“蛇口沈春阳”受命出演。接到任务之后,在她加班的间隙,我们喝了一杯啤酒,商量了曲目,也不记得聊到啥,我打开淘宝找了个银翼杀手风格头套逼她立即下单,她回家后拖延了两天给我发试妆照片,然后拿着琴就来现场了,任劳任怨,坚持到最后收工,因为她那一层基本都是人造光线,杀青于资本主义废墟之上的华服弦乐。
区区三分钟的片子,写这么多有的没的,从学术黑话侃到幕后八卦,旨在促进主动观看主动解读,观演关系的转变,除了技术变革推动,更是观念转变的引领。正如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最广为引用的话语:“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我在看景闲暇,拍到了这么一幕,期待这一幕种子在未来的两年能长成一部作品,埋个长线彩蛋。
写了几千字了,这个片子到底在哪里拍的,欢迎到大家来后台评论无奖竞猜🎉!
-END-
【参考文献】
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2,《视听语言》,甘小二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
撰文:龙淼渊
剧照:尹英
海报设计排版:素怀
最后奉上剧组名单
感谢大家一起蒸了半天桑拿
汗流浃背,一起抖手,精神抖擞。
【演出者】
(排名不分先后)
体操组
刘倩楠 陈思娃 周茵茵 王芊芊 罗伍凤 瞿成荣 邹依桐 曾恩谦 黄玉莹
桑巴鼓队
薛丹 屈虹 顾海红 敖飞 刘滔 陈燕宏 周露萍
瑜伽组
韦丹 吴欣蕾
派对组
倪天华(DJ) 球琪
小提琴
李一霖
———
【創意 / 制作人 / 导演】
龙淼渊
【摄影指导 / 剪辑 / 调色 / 声音设计 / 混音】
李士跃
【声音指导 / 混音】
陆正
【现场录音】
杨彦
【导演助理/剧照】
尹英
【微距摄影】
孙圣湘
【机灯组】
灯光师 唐德有
飞手 唐秀江
灯光大助 陆志新
摄影大助 崔豪
机器助理 阳峰
机器助理 陈勇
灯光助理 陈泽智
灯光助理 王耀督
司机 谭本江
【美术组】
执行美术 王婷
大助 涂才能
小助 曾清平
小助 桂小祥
小助 罗刚
小助 彭振
小助 贺帅帅
司机 谢建华
【摄制】
深圳市四度立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2023蛇口戏剧节动态及详情!
关注”招商蛇口演艺互联“
获取2023蛇口戏剧节最全资讯!
▼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