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好几个朋友来问我,怎么你天天“驰骋”在吃瓜第一线的人,关于章子怡和汪峰离婚这个惊天大瓜,居然一个字都没写!哈~我真的觉得这件事儿没啥好说的,选择离婚一个人逍遥、还是继续和大差不差的男人搭伙过日子,不过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选择罢了。我想影后不管选哪条路,往后余生必定都能继续“大杀四方”。比起在娱乐圈吃瓜,我更想和大家说说同期的另一条新闻,也许关注的人并不多,但确实带给我太多正能量了。
也就是在前几天,深圳招行的一位员工海漄,凭借着他的科幻小说作品《时空画师》,获得了今年的雨果奖。雨果奖被视为科幻小说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漄并不是第一个拿到雨果奖的中国作者,在他前面,还有郝景芳,以及我们都很熟的《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我特地把《时空画师》的电子版翻出来,认真看完了,这是一部体量不大的短篇小说,里面有人文有历史有穿越有科幻,有故宫的雕梁画栋、也有宋代名画的水墨氤氲,在西方世界流行的科幻设定下还能杂糅进古老东方的神秘魅力,不得不佩服作者充沛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史哲功底。
但可能比起海漄拿奖的作品到底写了啥,大家更关注的是他背后潜藏着的真实身份,因为实在过于割裂!
他白天是兢兢业业的银行信贷部的员工,晚上回到家还要打开电脑写作,还坚持了整整7年。金融行业代表着务实、精明,科幻写作却充斥着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宇宙极致的浪漫,两者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竟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是不是又是一个摸鱼大师刘慈欣(刘慈欣曾经亲口承认,自己在电厂的工作太清闲了,摸鱼写了一本《三体》)。”“回头招行领导就要发话了,这位员工的工作肯定不饱和,好好查一查。”但事实上,海漄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是一名典型的“社畜”,“能够留给我写科幻的时间非常少。经常晚上11点才能到家,这是一种常态。星期六、星期天也经常要加班。我就是把别人用来刷手机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到了写作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个日常要照顾孩子的娃爸,拿了雨果奖之后,觉得最开心的事儿就是等孩子长大了,可以跟他吹吹牛,“看你爸厉害吧,这(本拿过大奖的书)可是你老爸写的!”海漄在颁奖典礼上的一番剖白,特别的触动我:“现在我离开了故乡,在大城市做了一个非常平凡但很繁忙的工作,我们要忠于理想,也要面对现实。在日常紧张的工作中,我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也记得抬头仰望星空。”
看完他这段采访的那个晚上,我刚好结束了一整天的直播,扯着嗓子持续喊了八九个小时,下播后整个脑子都在嗡嗡作响,不断回响着“123上链接”……走到小区楼下的时候,我突然也想抬头看一下星空,却只看到了一轮银盘大的月亮,明晃晃的分外夺目,路灯的亮度也是诚意十足,给黑魆魆的天空蒙上了一层白雾,压根看不到什么“星空”。我琢磨着一线大城市深圳的星空可见度也不会比杭州好到哪里去,海漄说的仰望星空,并不是真的在说物理空间上的“星空”。而是他藏在心底的“私人后花园”:小时候,是离家不远的书店,“从儿时起,故乡的书店就为我搭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而科幻就是其中最美的风景。”工作了之后,是996之外的,从牙缝中挤出来的睡前两小时,只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翻几页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和几位从未见过的朋友聊聊对科学、对科幻的看法,“这样就足以让我放下疲惫,安然入睡了。”想明白了“星空”的意义,一瞬间内心就有被点亮的感觉。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治愈时刻”,就是在脚踏实地的忙碌之外,还有一件能打发时间并乐在其中的事可以做。而我最近大半年,感到最有乐趣,最放松、并且和工作完全无关的事,就是睡前陪着儿子看看书,再聊聊天。我们的闲扯也很平常,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前一阵子他痴迷研究世界地图,我顺便就和他聊了聊正在打仗的两个国家。“儿子你知道吗,这两个国家结仇,得从三千年前说起……”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妈妈,原来最近发生的事情,还能从圣经上的传说追溯起。我告诉他,先动手的未必是坏人,屠龙的少年有一天也会变成恶龙,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你只有了解了过去才能理解现在……说完我已经口干舌燥,儿子的反应却让我会心一笑,他总结道,“我觉得吧,这个民族之所以上千年来,都没有自己的国家,那是因为他们不爱种地。”好像仔细想想也有那么一点儿道理。大部分睡前的时间,我都会读上几页我自己想读、儿子大概率也能理解的书。
娃大了就有这点好处,你在阅读上不用太过迁就他的品位。最近给他读了几章刘亮程新出的小说《本巴》,原本想的是,这个作家是语文课本和试卷上的常客,给儿子读读他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我也可以收获阅读新鲜故事的乐趣。没想到这部小说很难啃,后现代风格的叙事弯弯绕绕的,像一座巨大的迷宫,我才读到第一章就想放弃,没想到儿子还挺喜欢,我问他喜欢在哪里?儿子回答,妈妈,第一段就很美啊,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都停留在二十五岁,多么美好啊!我眼前立刻就铺陈出了一片草原,有花有草有年轻俊美的小伙子,所有的颜色和线条都是蜡笔涂鸦的,明亮朴拙单纯,是世界原本的样子。
……
这大概就是养娃的乐趣,每天都很疲惫,每天都在操心,而孩子每天都在长大,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里最微小的幸福。
而我的幸福,就是去聆听他的发现,去感知他的感知,那是我这个年龄段的大人,已经无法再进入的一片“星空”,有一种格外平静和治愈的力量,心里的那些起伏不定的情绪,那些毛毛躁躁的东西,一下子就被抚平了。
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站着一个外卖小哥,他靠在小黄车旁,对着手机大声唱着“生日歌”,哼完之后对着手机那端的人喊了一句“奶奶,许个愿吧。”小哥说:奶奶,我挺好的,你看秋天了,桂花都开了,很香,这个城市多美啊。我驻足望了望,他背后果然有一棵桂花树,路灯打在上面,照的花骨朵晶莹透亮的。这依旧是一个无星无月的夜晚,但那金灿灿的花瓣,看起来却像是月光的碎片。想起毛姆的那句名言,“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最近常和身边的朋友分享,看儿子越来越顺眼了,不单是因为他一下子懂事了很多,开始学会为自己规划和安排,老师也频频找我夸奖他,更因为在心境平顺之后,我总能想起养育孩子的初心:想让他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向外选择的能力。细细想来,不只孩子,我们成年人所追求的,不也就这两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