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婚姻中出现这一种感觉,比离婚还痛

婚姻中出现这一种感觉,比离婚还痛

健康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和异性相处时,总是很紧张,十分抗拒和异性肢体接触。

只是单纯地和异性待在一起,也会手足无措,无法集中注意力。

极度没有安全感,对于谈恋爱这件事,感到十分害怕。

即便是在和家人、朋友相处时,也会下意识回避他们的亲密举动,不敢和任何人亲近......

我有个同事晓晓,就是这样的。她常常跟我倾诉:

“快30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我是不是有问题啊!其实我也渴望有人爱,但奇怪的是,每次一想到要和一个男的接触,我就浑身不舒服。之前也有人追过我,但我始终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慢慢就失去联系了......“

我发现,虽然晓晓表面上和大家相处得挺好的,但她私下和我们没有任何交集。

她仿佛给自己立了一面心墙,把所有想和她亲近的人,都挡在外面。

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没有特别亲密的朋友,几乎很少跟别人产生深层的连接。”

实,这都是“亲密恐惧症”的行为表现。

这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拒绝过度亲密,很难融入某个圈子。

亲密恐惧者并非不能进行人际交往,相反TA们可能有很多朋友,也接受感情上的暧昧。

TA们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担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应,慢慢地回避亲密关系,与每个人都难以交心,甚至因此焦虑。

有“亲密恐惧症”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爱情、友情,甚至是亲情。

不少人因为“亲密恐惧症”,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人,多年后回想起来依然很遗憾。

也有一些人,是在进入婚姻后,才显现出“亲密恐惧症”,无法拥有长期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我们在恐惧亲密时,究竟在害怕些什么?

人可以一辈子不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吗?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一聊:亲密恐惧


当我们在面对身体、情感、社交、认知等各种可能造成伤害、痛苦的刺激和事件时,就会产生一种非自我意识的、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

恐惧亲密,其实是身体帮你悄悄启动了内心深处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自我防御”。

在亲密恐惧者的内心世界中,亲密关系常常被视为一种威胁和危险。

而恐惧亲密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以下3点:

a.婴幼儿时期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否建立安全、可信赖的依恋关系,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期经历过无法依靠和支持的经历,或长期处于缺少关爱的环境中,TA们往往会产生抵触和消极的情感反应,对于亲密关系和人际互动的需求和表达便容易受到阻碍。

比如父母的抛弃、责骂、冷漠、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度等,都会让儿童产生一种认知:

越近,受到的伤害越大。

也就是,尝试亲密通常会受到惩罚和伤害。

孩子因为缺乏与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之间的安全依恋,所以长大后会避免投入情感,缺乏对关系的掌控和支配感。

因为TA们认为,保护自己不受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他人靠得太近

然而,这种自我防御只是短暂地缓解了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却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爱,然后无可奈何地放弃爱。

b.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影响

如果再进一步细究,会发现:

那些有亲密恐惧症的男女,其父母的婚姻往往也遭遇过同样的不幸。

在父母的爱情和婚姻里,孩子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

父母婚姻幸福与否,常常影响着孩子对爱情的态度和判断。

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连结,也是孩子了解和学习爱情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果父母之间存在婚姻问题,比如感情冷淡、争吵频繁,孩子可能会在无意中感知到冲突和不安,容易产生错误观念,认为爱情只是短暂的和充满痛苦的,对于自己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缺乏信心。

看到有位网友说:“从小看我父母吵架、闹离婚,互相抱怨、指责,所以我对婚姻这件事从来不会抱有美好的幻想。”

c.负性自我认知

心理学家埃里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 1932- )提出:

那些有负性自我认知的人,更容易出现“亲密恐惧症”。

他认为,人们的负性认知会导致对自己和他人的扭曲看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负性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负面想法和感受,如自卑、自责、无能、孤独等。

如上面提到的,童年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被满足,父母关系不和谐,以及经历过其他不健康的亲密关系等,都可能导致负性自我认知。

有负性自我认知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和维持亲密关系,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容易对关系中的不稳定和变化感到恐惧和不适应。

这些负性自我认知,会影响到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感知,思考和认知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境会强化对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受,容易产生伴随亲密恐惧症的不良情感反应。

比如我同事晓晓,之前那个追她的男生,她挺喜欢的,两人也聊得来。但她觉得自己身材不好,也不够漂亮,所以才会一直拒绝跟他见面,最终不了了之。

总之,越了解亲密恐惧者,越会发现一个令人心疼的真相:

TA们正在通过不靠近的方式避免失去


在热播剧《欢乐颂》中,刘涛饰演的安迪,就曾患有“亲密恐惧症”。

在职场上,安迪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可在生活中,她却没有太多朋友,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她总是很难和他人建立一段长久而稳定的关系。

面对她人的肢体接触,她的第一反应总是躲避和抗拒。

后来,安迪谈恋爱了,可即便已经成为男女朋友,她面对男友的亲密接触也无法接受。

其实,亲密恐惧者并非真的讨厌伴侣、不想要爱情,TA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别人的示好

我的表妹小琦,也有类似的表现。

其实我们关系不错,有一回过年,因为很久没见她,我有些激动,所以伸出双手想要拥抱她。

但她一下就把我推开了。

在我发懵的时候,小琦小心翼翼地跟我道歉,说她并不是有意的,只是条件反射罢了。

其实,我能够理解。

但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很容易影响社交关系。

小琦告诉我,因为恐惧亲密,她一直没有什么朋友,上学时看着别人勾肩搭背、小姐妹手挽手一起去厕所时,她也很羡慕。

可她做不到像她们那样,对于亲密接触,总是很害怕。

她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又很无力。

长大后,小琦也开始谈恋爱。

但她的每一段感情,往往是几个月就匆匆结束。

她似乎成了一个“约会永动机”:

一直在谈恋爱,却始终无法稳定下来。

在恋爱一开始,小琦会努力藏起自己对于亲密接触的不适,但是随着交往时间加长,两个人的了解更加深入,小琦就会越发警惕和恐惧。

她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害怕自己的缺点会随着时间的相处逐渐暴露。

所以在感情里,她一直很敏感,对于男友的评价和喜恶感到十分在意。

她一直期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完美女友”。但又很害怕自己会因为感情而受伤。

所以几乎每一段恋爱,小琦都会主动提出分手,只要感到稍微不对劲,她就会尽快脱身。

她不敢妄想天长地久,也拒绝对他人做出承诺和展望未来。

但其实每一次分手,小琦都很难过,她觉得自己无法处理和面对亲密关系。

有一天晚上,她问我:

“姐姐,我好难过,为什么没有人爱我?”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小琦,但我想她很可能已经发展成了“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由于某些早期的心理创伤或缺乏关爱形成的,导致了对情感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小琦从小就被寄养在奶奶家,是一名留守儿童,直至高中才与父母相聚,经常被邻居家的孩子嘲笑是“没有爸妈的野小孩。”

长大后她难以接受别人的爱,也无法去爱别人。

但她渴望被爱,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爱人的能力。

因为亲密恐惧症,她的人生被迫接受了太多孤独和痛苦,表面的冷漠,让她遭受了不少的白眼和误解,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明白:

她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全感驱使着她。

亲密恐惧症在生活中确实很常见,只是大多数人的症状都不是特别严重。

但不严重并不代表我们不用重视它,因为当亲密恐惧症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


心理学家MargaretPaul认为:

人们并不是对“亲密”本身感到害怕,而是害怕被拒绝(rejection)或丧失自我(engulfment)。

想要摆脱亲密恐惧症,建立健康良性的亲密关系,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因为亲密恐惧症而感到烦恼,可以试试通过以下4个方法改善:

a.回顾过去,重塑自我

前面说到,引起亲密恐惧症的原因,大多都与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好经历息息相关。

所以,想要打败亲密恐惧症,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忆和审视恐惧

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和记录过去的经历,包括曾经历过的伤害、负面事件和难过的体验,寻找内心恐惧的根源。

苏珊·福沃德博士认为:

我们越是了解自己性格的成因,越能顺利摒弃我们无意义的行为和态度。

只有先认识恐惧、了解恐惧,才有可能与恐惧和解。

当我们审视并重塑自己时,也是在理解自己的过去、认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反应。

b.尊重恐惧,治愈恐惧

恐惧和担忧也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学着接受自己的恐惧,然后相信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它们。

当陷入迷茫时,我们不妨大胆往前一步,与亲近的、信赖的人聊一聊。

当我们把内心的感受和担忧与身边的人分享时,我们可以获得理解和关注,并且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

当你打开心扉,也就证明你正在努力走出恐惧。

c.学会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 Self-compassion )是心理学家Kristin Neff (2003年)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

自我关怀也称自我同情或自我宽容,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对于亲密行为有恐惧心理时,不必过度苛责自己,使自己陷入悲伤和焦虑之中。

我们可以学着宽慰自己、理解自己,因为这并不代表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它是无数因果的产物。

面对自己的消极状态,我们应该以静察觉,而不是忽视或放大这种痛苦。

因为,消极状态是人类共同生命经验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无援的。

4、情感焦点疗法(EFT)

最后,你可以试试“情绪焦点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这一种综合性疗法,旨在通过追求情感共鸣和提高情感理解来解决情感困难。

使用“ETF”时,我们要尝试着觉察、接受和理解情绪,然后学习转换、改变情绪,最后再构建自我、重塑自我。

情绪一切自我建构的基础,也是自我组织的关键。

如果一些恐惧或担忧,已经困扰你很长时间,并且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秩序。

那么,建议你寻求专业治疗的帮助。


关于今天这篇文章,我最想表达的一点是:

我们不需要将亲密恐惧当作一种性格缺陷。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这不是一件需要感到羞耻的事情。

有时候,它能帮你拒绝掉很多无谓的、你不喜欢的人和事。

没有负担,轻松,随心所欲。

更重要的一点,你要相信自己也可以大大方方感受亲密,拥抱幸福。

请记住,无论你选择何种方式去和这个世界相处,前提都是你喜欢、你开心。

所以,无需自卑,也无需因此过度焦虑。

会好的,一定都会好起来的。

无论此时多么黑暗,爱和希望总在前方。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佳霖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


当我们了解了内心的恐惧,便有机会与恐惧和解,与伴侣发展更加亲密的关系,大大方方地拥抱幸福。

如果你对亲密关系也感到恐惧,缺乏安全感,想要摆脱亲密恐惧症,建立健康良性的亲密关系,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的困扰,从专业角度分析成因,给予你温暖坚定的陪伴,帮你走出困局。通过心理咨询,你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重塑自我,收获幸福。

现在壹心理推出亲密关系主题咨询为你甄选擅长亲密关系的咨询师,并带来了五折优惠!600元/次的心理咨询,首次下单仅需300元!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如何在婚姻中,走向真正的亲密?“当一个男人给你这种感觉,说明你没爱错人”离婚之后,男人更愿意复婚还是再婚,取决于什么?趣图:生产环境调 Bug 就是这种感觉Zi顾问|毕业于中英美三国top5为何还来当留学顾问?看标准学霸洞察学生内心,竟是这种感觉!女小生走红:老公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感觉一天接诊9378人次!这种感染已出现,医生提醒:年纪越小,风险越大和“对的人”在一起的9种感觉|社长日签第一章第一节 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法则生命银子向心流常压抑这种感觉的人,会活得越来越「内耗崩溃」决定写诗后,那个「死」在婚姻中的农妇活过来了|故事FM“真正对一个人绝望,是这种感觉”趣图:硬编码就是这种感觉不安与痛苦,常常源于这种感觉第一章第二节 护卫亲子的行为法则婚姻出现这种信号,暗示着关系岌岌可危,夫妻必看!眼球被摘!澳洲华人家中出现这种小飞虫一定小心!看似没危险,其实会致命!多人脸部溃烂长蛆!医生都吓到了!"这种感觉太棒了"店员打错彩票,美国大叔痛快买下,谁知爽中39万。甜了7年突然分手,比当年双宋离婚还虐「高调离婚」的年轻人:领证那天,我比结婚还开心离婚还要付给老公赡养费,她是有多着急离婚?婚姻中,有这3种迹象,说明要走下坡路了一个离过3次婚女人的忠告:若在感情中出现这三种情况,要警惕了有娃后的性生活,我只有这一种感受!婚姻中,父母和老公都不想告诉你的1件事在鹅厂工作 20年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在关系里有这1种感觉,说明你们足够亲密批评孩子时,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加拿大经济出现衰退!央行明示:若出现这一信号提前降息!加元创新低趣图:网站不用 cookie 就是这种感觉2021湘西杀夫夺房案:她说,下老鼠药比离婚更划算 | 女法医柳二两04泰妹小橘这个瓜,比影后突然官宣离婚还要震撼我!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的思想语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