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克强同志的自述、书法与一些珍贵镜头!

李克强同志的自述、书法与一些珍贵镜头!

公众号新闻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溶化于社会之中。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追求。——李克强,82.1.10”


师风散记


左起:王绍光、陈兴良、李克强、陶景洲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在当时中国乡村一块极贫瘠的土地上,我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由此和北京大学结缘。

在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曾收到一位邂逅相识的学者的来信。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深以为那里藏有知识的金字塔,因而在信中告诫我,要珍惜这十年一遇的机会,把北大作为唯一的选择。

当时的我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几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院校读书是不必付饭钱的。

即便如此,我对北大依然存有难以抑制的向往,于是又在第二志愿的栏里填下了北大的字样。大概是因为北大有优先选择的权力,她并没有计较我这近乎不敬的做法,居然录取了我。

更难预料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从修本科,到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我竟做了北大近十年的学生。

在这段时间里,知识以所谓“爆炸”的速度扩展,知识的传播场所和手段日益多样化,但我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考试来做北大的学生。

从某种角度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

北大的性情、学风,或者说是北大的精神,在北大的先生们身上表现得尤为典型。


《中国青年》1983年第3期通讯稿


记得我初留北大工作时,去参加校外的一次会议,住在西苑饭店,并和季羡林先生同住一室。季先生参加会议的态度很认真,不论大会小会,他总是准时参加,而且正襟危坐。

会上发言人离题的事常有发生,这时,季先生便用手指在大腿部不停地滑动。我抑制不住好奇,问季先生在做什么,季先生答道,这个时间可以用来复习外语单词。

我想,季先生大概是在回忆他所研究的死文字。他显然是不愿意让看似零散的时间闲置。

当时我正翻译一部英国的法律专著,英国的法律著作中常有一些古词语,既难懂且难译。我遇有一词,实在弄不通,只好打扰季先生,请他释难。季先生当即作了回答,但同时又说,你可以先这样译。我一时还不理解他说的“先”字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返回后,他又向我说明了这个词的来由,有几种含义,解释得近乎详尽。

显然,季先生当晚认真地查阅了这个词。也许,季先生并不是一定要向我传授某种知识,他的所做所为,实质上是在诠释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含义。

执著地追求真知,以平常心态对待学术之争、相左之见;崇尚真理而不图虚名,不注重所谓的体面与尊严,是北大的许多先生们所表现的一种精神,由这种精神修养成为一种性情,就有了为尊者不骄,待愚者不矜的风范。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30年代曾留学英国的 龚祥瑞先生向我们讲授英美法律课程。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开始涌动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并且向社会领域侵袭,计算机也在与法律联姻。

龚先生认为有必要向国内介绍这种动向,于是便草拟了一篇文章。但他同时又以为,他的学生们,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代,应该对此有更浓的兴趣。因此,他把文稿交给了我,并要求我作补充乃至删改。

大概是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更因为我常受先生们那种寻常心态的感染,竟然毫无顾忌地按龚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还给他。龚先生收到修改稿后当即认可,并把我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学杂志去发表。当时的法学杂志种类还很少,可以推测,编辑部之所以愿意很快发表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署有龚先生的名字。


作者与龚祥瑞合作的论文


在北大,学生与先生所具有的某种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面对知识与真理,无所谓个人的体面和尊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师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不严,相反,正基于此,先生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要懂得知识的分量,所求的应是真才实学,而不应是其他,或是虚幻的光环之类。

90年代初,我在职攻读北大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当时北大对在职和在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几乎同样要求,尤其是在公共课方面,考试频频,即使是脱产学习,也已不轻松。而我边工作边攻读,又不停地应付考试,以致于疲劳过度,曾大病一场。

对此,学校的政策是,可以延期,但不能免除考试,而这些考试恰恰是最需费力准备的。我只好在大病初愈后,再和许多比我小十岁之多的“同窗”们一起去应考。我也由此感受到,先生给学生们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均等的。

当我写完博士论文,自觉尚可后,便请厉以宁先生准予进入答辩程序。厉先生当即开出了一张评审人员的名单。按照规定,只要有十几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评审即可。但厉先生开出的这张名单中的人却都是国内经济学界的大家,甚至可以称为权威性人物。

厉先生说,这些人所看重的只是论文本身的分量,而不会在意论文的表面或其他与学术无关的东西,这样做对你有益,可使你的论文得到真实的评价,经得起各种检验。

就因为这张名单,我把论文又一次修改,将答辩的日期推迟了半年之久。我由此亦体会到, 教之严同样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真理的崇尚。


李克强(后排右一)是北大法律系77级学生(资料图)。




李克强的硕士论文(左)和博士论文(右)


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


北大能拥有一大批第一流的学者在这里执教已属幸事。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向学生讲授知识,而且和学生们一起去用心体会真知的含义。从而使这座古老的学府可以保持其动人的风采。

作为一座学府,可珍贵之处并不在于外在的华美,甚至不在于对知识财富的占有,而在于其内在的力量,一种可以永久延续的传统。这种传统不会因知识更替而中断,因为它具有超越的价值,具有再造知识财富的能力。

对北大的传统体会尤深的自然是北大的那些先生们,他们在用身心进行着传授。于是这传统便被人格化了,表现为一种境界,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和境界经过时间的孕育,便衍生出一种气度,一种有容乃大的气度。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曾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并非是自然界独有的道理,海之所以为百川王者,因其善下之。以虚怀若谷的气度去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善待他人所具有的即使是些微的聪明才智,能不创造出辉煌吗?

北大的百年史是辉煌的,又是时生波澜的。但总有许多北大的先生们既置身其中,始终表现着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又不失学者的心态,潜心探索着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未知。正是因为有他们,这座古老学府的精神与血脉得以传承。


本文原题《师风散记》,原载北京大学校友网。




李克强: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要加强研究!


李总理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一直特别关心,曾在某次会议上对书法、文字的研究做出重要讲话。
2022年,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同志的书法,真的很棒,胜过当下太多所谓的书法家!)


李克强说,文史馆员大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要更好发挥崇文鉴史资政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国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数千年不断,要加强对中国文字内涵和演进过程的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中国历史典籍浩瀚,要加强整理与传承,从中把握和发现历史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把精研的学问见识化为资政建言。 文化艺术可以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也能启发科学研究等的灵感,要多出文化艺术精品,展现中华文化的持久魅力,加强不同文化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希望馆员们在文化底蕴、历史启示、艺术熏陶方面既潜心向学,又昭示后人。

2022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行来到位于图书馆老馆四层的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考察清华简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在竹简保存陈列室,李克强仔细察看了竹简藏品,并详细询问了竹简的年代、保存情况和研究情况。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向总理汇报了清华简的整理工作,介绍了清华简的研究情况。

“清华简”2008年由清华校友捐赠入藏,总数2400余枚,是目前发现最大的一批先秦书简。“
“经过碳14测定,这批竹简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305年±30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那时候孟子还在世,庄子也在,屈原还比较年轻。”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向李克强总理介绍道,“所以这些竹简上的字,是当时他们能看到的。”
“看起来应该都属于篆字吧?”李克强问道。
“都是战国时期的古文字,从广义上说属于大篆体。”老教授回答。
“你们通过这个研究能对解惑甲骨文起重要作用啊,那真是了不得!”李克强说。

李克强关切地询问研究团队的工作情况,对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他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做好清华简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这场“清华简”对谈临近结束时,李学勤向总理赠送集简上文字的一幅卷轴,上书正是“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八个字。
李克强欣然说:“谢谢,我会好好保存。”
接着,总理用欣赏的眼光打量着卷轴说:“那时大篆已经开始向隶书方向进化了。李先生,你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也请你多保重。”







您一路走好!




李克强:老百姓是天


李克强总理曾看望陕西安康金坡村留守儿童杨康一家,如今他们早已搬入镇上新房。小女孩当时在电话中告诉在外打工的父亲“家里来了大人物”。李克强听到这儿,高兴地笑了。他说: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




一些珍贵镜头





























2016年7月5日-6日,李克强飞赴安徽、湖南、湖北察看防汛,为了民生蹚深水。(图/中国政府网)


2016年4月26日,正在四川考察的李克强26日上午走进成都市益民菜市东苑店,看“菜篮子”供应,询问肉价、菜价涨跌,于市场末梢中了解物价情况。(图/@新华视点) 


2022年1月27日,李克强在尘土中听取甘肃防沙治沙工作汇报。(图/新华社)


2014年5月22日,在赤峰污水处理项目工地,李克强走上脚手架与农民工交谈。



2016年10月12日,李克强来到深圳湾创业广场,参观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相关主题展示,用“爱”的手势为听障创业团队加油。(图/@新华视点)


2020年1月27日,李克强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图/中国政府网)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在北大和学生合影。(图/@新华视点)


2021年4月19日,李克强在四川考察时来到广元沙河镇小学,了解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情况。(图/中国政府网)


2014年11月,李克强来到浙江大学考察文化工作。他强调,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必须要有坚实的知识和文化底蕴作基石。(图/中国政府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李同志的经典镜头李克强同志博士论文(全文)李克强同志的书单视频丨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震惊!李克强逝世 -- “万事民为先”李克强同志生平照片十年回顾:李克强同志的“克强经济学”李克强同志逝世|首席资讯日报美丽的圣彼得堡冬宫哀悼!李克强逝世!生前曾回忆心路历程:担任总理最后一年,我和同事锲而不舍李克强同志的“克强经济学”清华李克强:网联式自动驾驶不增加成本,或可更低李克强:“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同志逝世!120分钟回顾总理的最后一场中外记者会:困难挑战依然众多,我们会用实干践行承诺!(附视频&双语稿)李克强最后一次总理记者会留下的思考老照片里的克强同志克强同志,河南人民感谢您!突发!中国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逝世|丰田在美国召回75.1万辆汉兰达|北费城男子在洗车时被枪杀北大之精神~李克强《师风散记》李克强同志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的论文七律-垂钓有吟萧萧千禧梦 第五章 成长之苦 (12)李克强同志逝世萧萧千禧梦 第五章 成长之苦 (11)宾州詹金斯植物园(Jenkins Arboretum),放松心情突发!震惊!李克强逝世!!!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讣告 李克强同志逝世【快讯】李克强同志逝世丨波士顿市议会将改名李克强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重大突发!震惊,李克强逝世李克强译:《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同志生平李克强同志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李克强同志遗体11月2日火化,这里有一份双语讣告等你查看!清朝九位皇帝的书法对联,都是书法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