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同志的“克强经济学”
内容来源:本文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 | 若风 排版 | 五月
第 7800 篇深度好文:5376字 | 32 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2013年9月11日,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公开系统地阐述“克强经济学”。
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讲话中强调,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和开放,并且改革和开放都必须坚持市场化的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在谈到宏观调控时,李克强披露了经济调控的上下限。他表示,总量经济调控的下限是“就业和稳增长”,上限是“通货膨胀”。
谈到对外开放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李克强总理引用一句中国古话,“君子成人之美”,只有成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他表示,中国已经从对外开放中分享到了红利;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事务当中应当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也会相应的增大。
“我们愿意更多参与国际治理,尽可能的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减排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分担应有的责任。”
当天在现场听完演讲的芬兰环境部部长维利·尼尼斯托表示,李克强的发言表现出了开放和坦诚的态度,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他的演讲和政策都找到了问题关键所在,我们希望它们能够得以执行。”
在现场聆听李克强演讲的企业家也对总理表现出来的清晰思路表示赞赏。“从演讲中你能看出李克强总理是一个非常有主见、非常有决心的人,对于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非常明确。”法国Microcred公司首席执行官Arnaud VENTURA说,相对于精彩的演讲内容,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给他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一、稳增长新解
往届政府也强调稳增长,但“克强经济学”的稳增长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7.9%下行到了7.7%,二季度持续下行到7.5%。
对此,李克强总理解释说,中国经济总量比过去明显增大,目前又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阶段,潜在增长力有所下降,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他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7.5%左右的增速与过去中国两位数增长相比是慢了一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的高速度。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克强表示,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李克强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详细阐述了这些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他强调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下行的时候,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权衡利弊,我们认为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这本身就不容易。”
‘
在财政政策方面,则将坚持不扩大赤字,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缩行政开支,加快支出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李克强也强调了货币政策的定力。“即使是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我们还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积极防范与化解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李克强说。
泛美开发银行行长路易斯·莫雷诺(Luis Moreno)对本报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从过去高度依赖投资转向消费驱动,会在一些地方放松管制,但也会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莫雷诺此前一天也出席了李克强与企业家的对话,他认为李克强对改革需要做些什么有非常清晰的想法。
“他的讲话解释了中国想做的事情,其中包括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软着陆、避免增长的硬着陆。我想这是正确的路径。
问题在于你如何进行这些改革,如何成功地执行。”莫雷诺认为,“克强经济学”的成功对于拉丁美洲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
今年达沃斯会议现场,金融领域的改革成为国内外企业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克强经济学”中,金融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当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金融改革,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表明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
他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下一步要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关键还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
而且要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特别是要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这些内容有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的试验中得以体现。
“正像自然界有大树,也有小草。企业界有跨国公司,也有小微企业。金融系统也应该既有生态的大循环,也有小循环,既有大银行,也有小银行,乃至有村镇银行。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有效地支持各类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多的人口就业和增加收入。”李克强说。
李克强演讲中强调的金融改革开放,将对在台下坐着的法国人Arnaud VENTURA和他领导的Microcred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
Microcred在中国目前没有银行牌照,使用的是特殊金融机构牌照进行运营,Arnaud VENTURA期待新一轮金融业改革后,能够进入中国银行业。而他个人的人生轨迹也将随之改变,他即将从法国转到中国来直接主管业务。
这家法国小微金融贷款公司目前已经在成都、重庆、香港设有办公室,正在等待进一步明确的金融改革政策出台,已准备好迅速追加投资在中国大力扩张。Arnaud VENTURA说,公司的业务规模很快就能超过现在的十倍。
在推进金融改革时,李克强也再次强调了对加强金融监管的决心。他表示,加强金融监管本身也是一种改革。“我们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增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性,并且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储蓄、投资者对未来都有稳定的、可预期的回报。”
三、扩大开放的世界红利
扩大开放成为李克强经济学推进改革、升级中国经济的强大政策工具。
李克强说,中国的发展要依靠改革,也离不开开放,中国正在不断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子。他举例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两个欧洲国家——瑞士和冰岛签署了自贸协定,最近又与东盟领导人商议,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并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方面探索经验。
他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的鼓励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并采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我们将继续用事实证明,选择中国是跨国公司兴旺发达的明智之举,上乘之策。”
对于目前正在推进的多个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李克强表示:“对像TPP、TTIP等,中国都是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们认为,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贸易的自由化,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增加区域贸易安排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可以形成“两个轮子一起转”,因为无论怎样的区域贸易安排,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多边贸易安排。
对于如何推动停滞不前的多哈回合谈判,李克强表示,希望有关国家在关键问题上要敢于做政治决断,推进一些问题的解决,把握住早期收获的机遇,使多边贸易体制继续往前。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获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李克强再一次提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提到的三组数字,即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会超过4亿人次。
在结束当天的讲话时,李克强还特别强调,中国政府也会鼓励中国有信誉、有实力的企业到外国、到在座嘉宾的国家去投资兴业。“相信会得到你们的欢迎。”他用这句话结束了当天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
四、“克强经济学”推进图:中国经济升级,需破八大瓶颈
在9月11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李克强总理面对全球1000多位政商学界领袖,系统阐释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令“克强经济学”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而自今年初主政以来,李克强总理就多次强调,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国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的重要经济方略。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当前主要面临八大瓶颈。
一是体制瓶颈。时至今日,政府与市场边界仍不够明确,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仍很严重。
越位是指政府在重要资源要素配置中的话语权过大,各级政府往往利用对资源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在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机制的驱动下,违背经济规律和现实需求, 大上、快上短期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增加经济规模和本级财政收入的工业项目,成为当前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者。
缺位是指在公共产品提供等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本该发挥积极作用,但却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如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抑制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经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错位是指在某些行业或领域,政府直接参与竞争性经济活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导致市场公平、公正的缺失。以土地市场为例,政府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一级市场唯一的买家、二级市场唯一的卖家,政府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衡,往往导致盲目决策、权力寻租等现象。
二是需求瓶颈。近年来,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增速逐渐下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海外市场低迷,出口不振;政府过度投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率持续走低,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三是成本瓶颈。经过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我国的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5-2009年,城镇职工(不包括私营企业)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5.2%。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2012年,则有23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土地资源方面,土地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加上国家严控用地指标,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以电力供应为例,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用电价格累计上调10余次,累计涨幅约40%,且存在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我国的要素成本逐步提高,并且在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作用下,生产成本还将继续上升,并且通过产业链向下传导,加大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四是模式瓶颈。30年来,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条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之路,经济快速增长中付出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过大。有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周转中,社会需求的最终商品仅占原材料用量的20%-30%,结果有70%-80%的资源最终被浪费,进入环境成为废物,造成水、大气、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以高增长、高投入、高浪费、重污染、 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五是开放瓶颈。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开放理念、开放步伐、开放战略却没有及时跟上,对外开放的红利效应日趋减弱。总的来看,我国当前对外开放已经滞后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下一步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国民经济升级提出了严峻挑战。
六是区域瓶颈。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2012年,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
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区域发展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大瓶颈。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
七是资源环境瓶颈。我国三十年来的高速增长基本是建立在粗放型经济的基础上,竞争优势相当程度来自资源能源的低成本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缺失,这种发展方式不仅造成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浪费,同时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雾霾、殍猪、赤水、地陷等生态灾难事件频发,一些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2012年上半年,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7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3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我国七大水系中,长江和珠江水质良好,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松花江和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资源供给越来越难以支撑,资源能源需求越来越依赖外部供给,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钾盐等大宗资源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海外市场略有风吹草动,必将对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八是创新瓶颈。从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来看,2012年中国申请量为18627件,虽然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增幅,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的51207件和日本的43660件。
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处于全球产业分工链中的低端,利润微薄。
此外,我国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很强,集成电路芯片、轿车、石油化工、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依赖进口。我国制造业尽管规模很大,但普遍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