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迎来松绑!财政部:延长国有险资考核期
本期导读:
新政策明确的长周期考核,或将增强险资入市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为GP拿到险资释放出更大空间。
作者|FOFWEEKLY
本期推荐阅读4分钟
这次是真长钱?
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
该消息一出,引发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过去,受限于险资内部事权、业务与考核不匹配等因素,从而抑制了险资出资股权基金的积极性。而今,新政策明确的长周期考核或将为GP拿到险资的钱释放出更大空间。
解决期限考核不匹配
时隔一个月,险资又迎好消息。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中曾提及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的内容。
如今时隔一个月,又迎来明确利好,这次,财政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三年长周期考核,可谓是险资的又一大进展。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将《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有助于增强险资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提升其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险资已经经历了多次松绑,受政策和监管推动,险资在股权领域的投资布局逐步有渐进式变化。
从数据上来看,去年险资投向私募股权基金规模为0.56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0%。
不过整体而言,险资在股权领域布局的成效却依然比较微弱。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信息,截至2023年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投资股票、基金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4%,占比12.94%。2016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基金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0%-15%之间,距离监管部门规定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还有很大空间。
事实上,过去险资在股权类产品投资上进展甚微的根本原因在于险资内部事权、业务与考核不匹配等问题。
GP新空间,获得险资出资几率在攀升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长期资金,险资天然地与股权投资相匹配,也是市场期待已久的资金来源,然而近年来险资出资的GP却寥寥无几。
根据FOFWEEKLY观察,过往拿到过险资的GP中,源码资本、德福资本、华盖资本、君联资本、华映资本等头部或业绩较好的机构较多,此外便是险资系内的自有机构。
某险资负责人告诉FOFWEEKLY:“险资LP圈子比较闭塞,如果在没有进入白名单之前能够通过专业能力触达到险资,之后或将有更多募资机会。”
而险资的出资偏好和策略与其背后决策、考核等流程有着密切的关联,根本因素在于险资内部决策流程、条线、考核等多方面不匹配。
首先,后台风控、投资前台、决策等方面的出发点完全不一致;其次前台与后台脱离;此外,决策层离市场最远,相互之间存在隔阂等因素都将影响内部沟通成本及决策机制,从而抑制险资的出资策略、偏好。
虽然险资属性为长期资金,而内部业务考核却是短期,执行人员会选择以满足考核为开展业务的第一指标。考核的目标导向,抑制了险资出资股权基金的热情,这也是造成险资投资不畅的原因。
而此次,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或将从原则上解决由于考核期限和股权投资不匹配的障碍,对GP而言,意味着获得险资的出资几率或将有所提升。
总结
一直以来,险资出资VC/PE时都相对保守,且受政策指向影响较大,成为VC/PE“爱而不得”的资金类型。
而今新政策出台,无疑是为险资在股权投资领域出资释放出了更大空间。
某机构负责人向我们坦言:过去事权和考核脱节,管理团队/决策人与执行人脱节,资金属性与现有投资考核方式不匹配等多方因素抑制了险资与GP合作的积极性。而此次,收益考核周期的放宽,至少让险资在周期性上松了绑,对险资而言,出资股权投资基金有了更大的空间,能够达到险资出资要求的GP也将增多。
事实上,险资不仅仅是缓解一级市场募资困境的良药,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作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股权投资近年来在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实体经济转型层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而眼下,缺钱、缺长钱的现状却成为投资机构难以逾越的痛点。
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支持,科技企业的培育发展需要长钱助力,随着政策和监管推动,期待未来有更多险资等长钱流入一级市场,解决募资困境,同时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将资金输入到科技发展所需的地方,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
每日|荐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