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5位医学生眼中的实验室

5位医学生眼中的实验室

财经
科研成果、论文、毕业、就业,是医学生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毕业标准的提高和医院对科研要求的不断提升,卷科研、泡实验室成为医学生的日常。
作者:丁文婷 
封图:视觉中国




导读



壹  ||  接受采访的多数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实验室安全培训。
贰  ||  一些实验室会将办公区和实验区分在不同房间,有些在一个房间里但会设置隔断,而有一些实验室的办公区和实验区则完全混在一起。
叁  ||  毕业要进医院,除了看临床能力和学历,科研要求也非常高。



11月7日以来,中山二院学生患癌风波持续发酵。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此前只在小圈子里讨论的实验规则及安全问题,也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中山二院的消息上了热搜,我才发现,原来用过的那么多试剂都有毒。”这不仅是一位医学博士生的后怕,也是很多医学生的共鸣:很多试剂在使用时,并没有做过潜在的生物危害评估。


与此同时,实验操作规范,在繁重的实验任务中变形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省事,用实验容器在开水间接热水;在实验室办公、吃饭……


中山二院的热搜也给这些实验室里的医学生敲响了警钟,哪怕大家尚不确知中山二院学生患癌的真正原因。


科研成果、论文、毕业、就业,是医学生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毕业标准的提高和医院对科研要求的不断提升,卷科研、泡实验室成为医学生的日常。


经济观察报联系了40位在实验室里工作或工作过的医学生,最终有5位接受了采访,其中仅一位是目前在读的医学生,多位在读医学生出于对毕业的担忧拒绝了采访。




隐身的安全规范


沈南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她仍然记得硕士期间自己第一次进实验室的场景,导师把任务分配下来,由师兄师姐带着操作实验,第二次就自己上手了。没有相关的实验安全培训。


“我们的防护知识只停留在知道戴手套和口罩,至于为什么戴?哪些东西对身体有损害,大家不清楚。”


一名医学硕士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师姐教染片子,由于师姐不在实验室,她独自一人染了两个多小时,二甲苯的气味熏得她头疼,饭都吃不下。直到有一天,她去另一个实验室才发现,那里配备了可供染片子的实验台。“二甲苯可能会对呼吸道、皮肤、造血功能等造成损害,很多危险的操作都是我自己后来慢慢反应过来的”。


进行病毒或相关实验,需要在相应等级的生物实验室中进行,也需要有相应等级的防护用品和措施。


接受采访的多数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实验室安全培训。


也因此,他们的实验安全主要依赖导师、师兄师姐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安全意识。


一所211大学的教师陈康告诉经济观察报,学生进入实验室,一般由师兄师姐带,告知一些实验步骤和安全防护,但如果遇到师兄师姐也不了解的新试剂,只能自己上网查询,否则无法得知具体的毒性、可能的危害,以及需要做的防护。


采访内容显示,在一些实验室里,安全似乎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两年前从浙南一所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的苏晴告诉经济观察报,研究生期间,自己所在的实验室,不论做什么实验,都是一双手套“打天下”。甚至导师偶尔来实验室做细胞实验,手套也不戴就徒手操作,“细胞实验不算危险,但有时候会用到有毒试剂,他也没戴口罩”。


一位医学博士仍然记得读硕士时实验室里松散的管理,许多注意事项来源于“随口一提”,有一次,有同学没盖DNA胶缓冲液的盖子,师姐就说了一句“这个有剧毒”。当时他又惊又怕,但师姐告诉他,淡定。


“不怕是假的,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也就存了侥幸心理。”他提到,在实验室里,没有人明确管实验应该怎么做,实验一上手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好自己,有结果就行”。


一方面是防护意识的淡漠,另一方面,一些实验室的客观防护条件不足。


沈南所在的实验室,大家对防护措施都比较重视,但保障安全的试验设备仍有缺失,按道理说,涉及到二甲苯的实验,应该在通风橱里做,但其所在实验室没有通风橱。


“看到中山二院的事件,我才去搜索了通风橱是什么样子的”,要不是这件事,她甚至不知道慢病毒实验需要在P2实验室(指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级的一个分类,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做。


“我们实验室经费比较充足,防护用品都有。”一名北方某医科大学的医学生表示,但是同专业许多实验室,可能护目镜都是破破烂烂的,甚至一些防护的手套也需要学生自己购买,“倒贴做实验”。




生活在实验室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实验室里。实验区和我们的工位都在一个房间。”苏晴的工位和实验台只隔一条小走道,不做实验的时候,苏晴和同学们通常坐在工位上做PPT、处理数据。烧水壶就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有时也在工位上吃东西。


“是侥幸,也是无奈。”苏晴表示,虽然“老板”会提醒大家吃东西要去食堂,但由于实验时间不固定,常需要待到零点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在实验室里喝水。“一些人多的实验室,因为排队,在实验室里干通宵也很常见。”她提到,需要卡点的实验很多,“就像收菜一样,好了就要收割”。


一些实验室会将办公区和实验区分在不同房间,有些在一个房间里但会设置隔断,而有一些实验室的办公区和实验区则完全混在一起。陈康说,其所在高校的实验室基本没有分区。


一次常规体检,让陈康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虽然他不确定是否与实验相关,但他比较确信,由于实验室通风不好,自己的咽喉炎可能与长期吸入一些气体有关,“学生的办公桌就在实验室里,长期生活在实验室的环境中,一些化学试剂,如苯酚、醇等实验试剂会有致病可能”。


实验室资源紧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存在。一位湖南知名医院的医生告诉经济观察报,自己所在医院的实验室也承担了附属院校的科研工作,而医院的医生和医学生仅有一个实验室可用,必须预约,还经常排不上号。


所有受访者都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实验室会安排定期的安全检查,但检查仅限于剧毒溶液的储存、上锁,实验室台面上是否有生活物品、食物等。“一般是行政人员来查,来的时候把东西收一收,工位上把电脑、吃的都收起来。看不见就可以了”。




“细胞和老鼠可不会双休”


在高校,一些理工科,尤其是生、化、环、材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导师也被称为“老板”。“老板”有实验课题和科研经费,学生在实验室干活,“老板”会给予一定的报酬。


通常,“老板”也是实验室的PI,即principle investigator(主要的研究者),拿到课题、有科研经费才能申请到实验室,这些资源通常掌握在一些资深教授手里,陈康说,在很多985、211高校,一些副教授都拿不到实验室。


PI也是实验室的老大。从申请实验室房间、实验室设计规划、购买设备都取决于“老板”,他们是实验室规则的制定者。


相比一些文科类专业,医学生对导师的依赖更强,因为要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而医学论文的发表离不开实验,发论文必须要有第一手数据,不能造假。


沈南对硕士阶段最深的记忆就是实验室,专硕学生通常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做实验,基本天天在实验室,“细胞和老鼠可不会双休”。


沈南说,每个“老板”风格不同,逼得紧的,手下学生做实验的节奏相当“窒息”,一些同学常常在凌晨一点后才能回寝室,脱发、失眠很普遍。


“没见过不辛苦的医学生。”沈南所在的组,每周会开1-2次组会汇报实验结果,没有结果会被骂,开组会的时间五花八门:周六周天开的,晚上9点以后开的,早上五六点就开的,一开就是大半天甚至一天。“换导师几乎不可能,不敢得罪老师,怕老师不让毕业”。


不仅是学生,“青椒“们(青年教师)也同样依赖“老板”。陈康说,高校的讲师和副教授基本都属于“青椒”,开展研究必须依托实验室,而这些实验室还得依靠实验室PI。


一些青年教师因为缺乏实验室,便跑到地下室去做实验,地下室不仅硬件设备不过关,通风条件也差,“一旦有毒气体扩散,非常危险”,陈康介绍。


这些年,陈康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基本都泡在实验室里,每周工作超过70个小时,每周需要向PI汇报实验成果,比做博士的时候累,陈康感叹,“读博的时候我周日一定会去打篮球呢”。


毕业要进医院,除了看临床能力和学历,科研要求也非常高。一位浙江某医院的青年医生介绍,进入医院后,晋升也有科研要求,所以很多在职医生也会“卷科研”。


这种链条式的压力让医学生们在每个环节都不敢放松,甚至更为谨慎。在采访中,记者联系到的两位中山大学学生均拒绝了采访,因为“即使匿名也不安全”。


(文中沈南、苏晴、陈康为化名)



对话凯文·凯利:谈AI颠覆世界还很早,现在是黑莓时刻丨驭势2023
中山二院学生患癌风波:完整回应才能消解疑云
投资者曝卖出bug、赎回约定问题 上善若水资产旗下主从基金运作悬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个绝妙的实验表明,想象力并非人类独有世界眼中的东方,东方眼中的世界哪个工程师不想在家里拥有一个这样的实验室,真是太酷啦!英国国家机器人实验室王教授:医学成像中机器学习的有效解释性|收获一作论文与导师推荐信!我们计划招收200位医学人,学习国自然中标技巧!徘徊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二)Nature | 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构建完整的胎龄为14天的人类胚胎模型可怕!开学第一天!安省著名大学女学生眼睛中枪遭射穿!满脸是血!哈佛大学教授恐失终身教职中山二院“涉癌”实验室,未见明显拆除迹象!专家:建议尽快调查现存实验室数据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眼中的世界冲上热搜!医学生集体患罕见癌, 实验室连夜拆除?人工海绵的发明源自一次失败的实验?没有自己的实验数据,如何发表SCI论文?(2024)深圳湾实验室周耀旗:亲历计算生物领域三十年后,想做一些能落地的事情哭了!科研小白实验室不停踩坑,被师兄无情嘲笑:不配在实验室混……成功发表5+!这位医学硕士一年斩获2篇SCI,0基础,多亏...血月山西大学在相互作用玻色量子气体人工规范场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实习 | 鹏城实验室童倩倩老师招聘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方向访问学生/博士后最新!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公布,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25位入选AI Pin是一场疯狂的实验,而AI PC才是个人计算的文艺复兴哭了!课题设计平等的逼死每一位医学生!某硕士上网求助,结果.....(附科研套路)科技爱好者周刊#275:彼得·蒂尔的实验Poem by yy56痛心!MIT中国留学生身亡!是自杀?还是实验室爆炸?本科就读于北大,原定明年毕业...中大二院患癌疑云引发大讨论:我们的实验室到底安全吗?紧急吃瓜!某研二医学生上网发帖: 他们不在实验室搞科研,竟然......刚查出癌症就被踢出群…顶级医学实验室多位博士被曝患癌GPT-4V医学执照考试成绩超过大部分医学生,AI加入临床还有多远?中式教育下,英国孩子会变成什么样?一个震惊教育界的实验!2023年医学生物领域年度热词“突破”,2024年预期热词“融合”。附:2023 年七大医学突破不做实验室破坏王,要做科研显眼包,这些实验室规则务必熟悉中山二院学生患癌疑云,与实验室环境、试剂有关吗?地中海邮轮之旅(18): 行程总结及简单攻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