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炸了北溪管道!一个历史分水岭事件
结论:《华盛顿邮报》关于乌克兰炸毁北溪管道的报道将极大损害乌克兰的国际形象,改变美/西方民众对俄乌冲突及乌克兰的看法,削弱其对乌克兰的支持意愿及投入,并最终加速战争的结束。历史也许将证明,《华盛顿邮报》报道是改变俄乌战争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事件。
正文:
习近平主席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距离中美领导人印尼巴厘岛G20峰会会面时隔恰好一年。
俄乌战争爆发后,一开始人们认为很快会出结果;但数月后,大家发现,这场战争不会一下收场,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
复盘来看,普京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时是有诸多考虑不周的,使其陷入后面的军事与政治被动。普京也不得不因此调整行动的目标与战略、战术,就是把目标变为守住所占的东乌克兰四州领土(及克里米亚),并把速战速决变为持久战。
乌克兰之所以能够坚持,依靠的是美/西方的援助——特别是美国的援助。普京一定相信,只要俄罗斯军事上能守住,内部在政治和民情上能稳住,则假以时日,西方阵营一定会先分化、先瓦解。
——一个是美国和欧洲国家援乌联盟的瓦解;
——一个是美国国内援乌共识的瓦解(民主党vs共和党;大选更替)。
俄国人了解西方政治内不同群体的关系,对此是有把握的。也参见作者在俄乌战争早期时所写文章,如《中国视角看俄罗斯的政治理念(三)与西方阵营对话的问题》
而如果美国停止援乌,则乌克兰将只能接受最终的结果,即被迫放弃领土。
二、美国国内民情的变化
美国民众对援乌的信心和热情都在快速消减。近期拜登希望国会进一步批准240亿美元的援乌计划,遭到朝野与舆论的大量反对声音。分享一些美国的民意调查。
1.路透社/Ipsos的民调(2023年10月份)
——对华盛顿是否“应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有41%的受访者表示同意(5月份时为46%,支持者下降);35%的人持反对态度(5月份时为29%,反对者上升),其余人表示“不确定”。
——分党派来看,52%的民主党人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5月份为61%,支持者下降),而共和党只有35%(5月份时为39%)
——调查并显示,有34%的民主党人和56%的共和党人认为乌克兰问题“与[美国]无关,我们不应该干涉”。
2.Gallup的民调(2023年10月份)
参考链接:https://news.gallup.com/poll/513680/american-views-ukraine-war-charts.aspx
1)“俄乌冲突中,美国给乌克兰提供的帮助是太多了,还是不足,还是恰到好处?”
——绿线是认为美国对乌克兰提供的帮助“太多了”的占比,从2022年8月开始一路提升到2023年10月的41%;
——深蓝线是认为美国帮助“不足”者,从之前接近40%一路下降到现在的25%。
2)民主党与共和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
——只有14%的民主党人认为美国给乌克兰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深蓝);
——持有这一观点的共和党人达62%(橘色);独立选民为44%(浅绿)
3)是应该帮乌克兰收复领土,还是应该赶紧结束战争?
——支持帮助收复领土的人(蓝线)逐渐下降,目前占54%:
——支持赶紧结束战争(意即“打成什么样是什么样”)的逐渐上升(绿线),目前占43%;
4)针对尽快结束战争,不同党派选民的看法:
支持尽快结束战争者(“打成什么样是什么样”,俄罗斯保有占领的乌克兰领土):
——获55%的共和党受访者(橘色))和49%的独立受访者(浅绿)认同,且一路攀升
——获民主党受访者认同较少,占19%,有微弱下降但能大致维持
5)对乌克兰的财务援助是否应该一直继续下去,还是有时间期限?
上图,绿色是认为对乌克兰的财务支持应该一直继续下去者;蓝色则认为必须有时间期限。
——61%的美国人认为援乌应当有时间期限,37%的人则认为援乌应一直坚持下去;
——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人的看法差不多,认为援乌有时间期限的都在六成左右;认为援乌应该一直坚持的不足四成;
6)谁正在赢得俄乌战争?
——全美国来看,64%的人认为双方都不是赢家
1.美国民众对乌克兰的信心与支持都在减弱,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不应无限援乌。
2.在俄乌问题上,导致看法分歧的最大因素是政党属性:共和党希望停止援乌,民主党希望继续援乌;
3.明年就是美国大选,美国政府是否继续援乌,就看大选结果
1)如特朗普上台,可以判定,美国援乌立即会中止。
2)如拜登连任,则白宫需要寻求一个逐渐“退出”俄乌冲突的计划
4.所以,对于俄罗斯/普京来说,就是继续坚持。
5.对于乌克兰/泽连斯基来说,除非发生大逆转,使美/西方舆论对乌克兰的信心、支持或同情巨大提升,否则,时间将不是乌克兰的朋友:
1)乌克兰取得重大军事胜利
2)俄罗斯国内发生重大政治动荡
3)俄罗斯诉诸违反人道主义/国际法和边界底线的军事手段(例如用战略核武)
4)其他可能导致战局变化的俄方的重大失误或挫折
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极不利于乌克兰的事件:谋划、执行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真的是乌克兰。
三、《华盛顿邮报》独家报道:乌克兰秘密执行了炸毁北溪管道的行动
1.报道内容
2023年11月11日,《华盛顿邮报》发布独家新闻报道:“据乌克兰国内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官员以及其他熟悉秘密行动细节的人士透露,一位与乌克兰情报机构有深厚联系的高级乌克兰军官在去年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2023/11/11/nordstream-bombing-ukraine-chervinsky/)
先说明,《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是自由派/左翼/偏民主党的主流媒体,从编辑、记者到读者,都属于力挺援乌的一方。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人揣测北溪管道会不会是乌克兰炸的,毕竟乌克兰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泽连斯基由始至终对此都矢口否认,人们觉得这个提法偏阴谋论。但从今年3、4月份开始,就不断曝出线索,将袭击方引向乌克兰。《华盛顿邮报》与德国的《明镜》(Der Spiegel)随即也开展了正式的联合调查。6月份,《华盛顿邮报》曾发布报道,称CIA在乌克兰袭击前即已知情,但再次被泽连斯基矢口否认。这次这个报道,是《华盛顿邮报》把证据链串齐了,自信能够一举实锤乌克兰。
这是一个惊天炸弹,尤其考虑到它来自民主党“喉舌”内部,像是自己人背后捅刀,对美国“援乌事业”会有极大负面影响,在发布前,《华盛顿邮报》一定也有充分的政治考量。
下面大段摘取正文部分内容(作者译):
图:Roman Chervinsky上校
“Roman Chervinsky,48岁,是一名受荣获勋章的上校,曾在乌克兰特种部队服役。了解他角色的人称,他是“北溪行动”的“协调员”,负责管理后勤即支持一个由6人组成的团队。该团队以假身份租用了一艘帆船,使用深海潜水设备在天然气管道上安放爆炸装置。2022年9月26日,这三起爆炸在俄罗斯到德国贯穿波罗的海的北溪1号和2号管道上造成了大规模泄漏。这次袭击,使得四条天然气传输管道中仅剩一条完好,而冬季即将来临……”
“据了解他的角色的人士透露,Chervinsky并不是孤立行动,也不是这次行动的策划者……据熟悉行动实施方式的消息人士透露,这名军官接受了来自更高级别的乌克兰官员的命令,最终向乌克兰最高级别的军事官员Valery Zaluzhny将军汇报……这次袭击使得乌克兰的外交关系面临紧张,并遭到了美国官员的反对。”
“乌克兰对俄罗斯军队发起了许多大胆而秘密的行动。但北溪攻击指向的目标,是为欧洲数百万人提供能源的民用基础设施。尽管Gazprom——俄罗斯国有天然气集团拥有北溪51%的股份,但德国、法国和荷兰等西方能源公司也是合作伙伴,在该项目上也投资了数十亿美元。长期以来,乌克兰一直抱怨北溪俄罗斯绕过乌克兰的管道,剥夺了基辅的巨额运输收入。”
“通过他的律师,Chervinsky否认了与管道破坏事件有任何的关联。他在致《华盛顿邮报》和《德国之镜》(Der Spiegel)的书面声明中表示:‘有关我参与诺德流袭击的猜测完全是俄罗斯散步的毫无根据的宣传。’该两家媒体正共同推动一项调查,调查Chervinsky的角色。
“切尔文斯基的角色展示了乌克兰战时政府的复杂动态与内部对立,乌克兰的情报和军事机构常常与政治领导层存在的紧张关系”。
“据熟悉他任务的人所说,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Chervinsky一直在乌克兰特种部队的某单位服役,致力于对被俄罗斯占领的该国地区的抵抗活动。他向Viktor Hanushchak,少将报告工作,后者是一位经验丰富并备受尊敬的军官,直接与Zaluzhny将军沟通。
“Chervinsky非常适合执行需要掩盖乌克兰责任的秘密任务。他曾在该国军事情报机构以及乌克兰安全局(SBU)担任高级职位,与关键的军事和安全领导人维持着公对公及私人层面的密切联系。
“Chervinsky参与北溪的行为与泽连斯基公开否认乌克兰参与的说法直接矛盾。泽连斯基在今年六月的一次新闻采访中回应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 “乌克兰没有进行任何这样的行动。我也绝不会那样做。”(当时,《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报道,称CIA在袭击之前已得知乌克兰的计划)
“北溪行动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旨在把泽连斯基排除在外。”
“据CIA获得的情报报告,计划和执行过程涉及的所有人员直接向国防首长Zaluzhnyy报告,所以泽连斯基不会知道这一行动(这份情报报告也由马萨诸塞州空军国民警卫队成员杰克·特谢拉在Discord聊天平台上分享过)。多国官员私下表示,他们确信泽连斯基本人并未亲自批准北溪行动。”
“据熟悉这些行动规划的人士透露,其他针对俄罗斯军队的乌克兰秘密行动,也都绕过了乌克兰总统的参与。”
“2022年6月,荷兰军事情报机构MIVD获得了乌克兰可能计划袭击北溪的信息。据熟悉这些对话的人士透露,CIA通过一名中间人向Zaluzhnyy转达了美国反对此类行动的立场。美国官员相信袭击已被取消。然而,事实证明,它只是被推迟了三个月,并使用了与最初计划不同的任务出发点。计划的关键要素,包括轰炸团队的人数、租用船只、潜水装备和伪造身份等,都保持不变。”
“荷兰军事情报机构还向美国报告了乌克兰计划袭击黑海的另一条管道——土耳其海底管道(TurkStream)的情况。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该行动从未执行。2022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层表示,俄罗斯安全部门阻止了乌克兰对土耳其海底管道的袭击。但俄罗斯当局提供的细节很少,没有人被控参与这个所谓的阴谋。
“一些介绍Chervinsky参与北溪袭击的人士为这位资深情报官员辩护,称他是出于乌克兰的最大利益行事。他们认为,炸毁管道有助于阻止俄罗斯利用天然气销售中获得经济收益,剥夺了普京利用天然气进行政治施压的手段。”
2. 小结:(针对乌克兰袭击北溪管道事件本身)
1)乌克兰炸毁北溪管道,本质是一个恐怖袭击;
2)Chervinsky指控《华盛顿邮报》的报道都是毫无根据的俄罗斯“宣传”,更是极为荒诞。这都是西方主流媒体透过西方情报机构获得的信息;
3)泽连斯基是不可能不知情的,这个属于“脏活儿”,泽连斯基只是在形式上被隔离了,不具体参与。但大家是有默契的。这种组织形态和黑社会差不多;
4)这个事情也说明,在当代社会,涉及大量人参与的秘密行动是掩盖不住的,纸包不住火,最终一定会有人爆料;
5)对于乌克兰来说,只要能够打击俄罗斯,可以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原则。对他们来说,一切手段都是正义的。对于这个事,乌克兰不会与盟国商量,因为本质上它并不尊重盟国,不把盟国的利益和诉求放在眼里——不仅对欧洲,对美国也一样。乌克兰甚至会傲慢地认为,“炸掉这个管道是为了你们好!”从骨子里,乌克兰就认为这些外部国家(从政府和人民)都是服务自己事业的棋子和资源;
6)乌克兰第一时间就指控是俄方轰炸北溪,贼喊捉贼,并且在证据呈现后,仍不断否认自己的参与,更充分显示这个政府做事的不择手段和没有底线,而泽连斯基确实是一个演员和小丑。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炸毁乌克兰卡霍夫卡水电站,还有攻击核电站,是不是都是乌克兰人自己干的;还有他们描述的杀戮事件和俄罗斯战争罪行——有多少是乌克兰宣传计划的一部分?可以看到,为了升级战争,乌克兰是不择手段的。由于乌克兰没有底线,你也无法再相信它说的任何东西。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可能是俄乌战争的分水岭。
1. 人品及“与谁合作”的问题:乌克兰在没有与盟国协商炸毁的情况下径直炸毁北溪管道,让欧洲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这会让西方人认为乌克兰是一个没有道德操持底线、不择手段的国家。这极大损害、透支了乌克兰在西方世界享有的有限的“道德资本”,也让西方民众发现,乌克兰在骨子里与现代西方主流并不享有共同价值(正如以色列与西方主流不享有共同价值一样),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整个事情也与“民主”、“自由”等事情毫无关系
2. 战争性质:基于此,俄乌冲突其实是一个东斯拉夫民族内部冲突、“内战”的延续,与美/西方并没有必然联系。说俄罗斯进袭乌克兰,就一定会进一步攻击东欧其他国家的说法,未必成立,更像是一个支持援乌的叙事。如此的话,美/西方也没有必要卷入
3. 对战争持久性的判断:乌克兰轰炸“北溪管道”的做法会让美/西方公众认为:乌克兰的底线远远低于西方所能理解并接受的尺度,俄乌双方还会有更多极端的招式和策略可以使用,如此,战争还将继续,并且朝更更加极端的方式发展,西方是无法忍受、无法配合的,不如尽早退场
4. 西方政客无法向民众交代:如果北溪管道确实是乌克兰炸的(实际上,无论乌克兰如何辩驳,基本已经实锤),则西方民众对乌克兰的同情和支持会急剧下降。西方政客将需要考虑如何跟进:是否开启进一步的调查?是否公开追责、谴责?是否要为乌克兰开脱?是否要因此而调整援乌政策?无论如何,都不能不予回应,不能不了了之,不能无所作为。这就给支持援乌的西方政客以很大的压力。处理不好,可能会被反噬。不仅西方政府如此,经此一役,其他国家政府、民众对乌克兰的舆论支持也会被削弱;
5. 2024年的美国大选:拜登一定会因此被特朗普/共和党攻击,称其无能,没有驾驭外交的能力,被盟国(乌克兰与以色列)牵着鼻子走,最终损害的是美国的利益。当前的环境下,美国左右民众都更关注本国问题,拜登在诸多外交事务上不仅不加分,还扣分,只会影响他的选举表现
综上,《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会极大损害乌克兰的国际形象,改变美/西方民众对俄乌冲突及乌克兰的看法,削弱其对乌克兰的支持意愿及投入,并最终加速战争的结束。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还将延续,但对乌克兰的援助却将终止。俄罗斯将确立已有战果,而乌克兰不得不放弃丢失的东四州领土。当然,“形式”可能落后于“实质”——即各国名义上不认可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吞并,但却只能容忍之,逐渐将其作为既成事实(如同克里米亚一样),并且放弃对乌克兰的战时援助。
历史也许将证明,《华盛顿邮报》报道是改变俄乌战争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事件。
(全文结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