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岗,情侣APP的敛财术
专注婚恋的阴暗面。
文|石雨菡
编辑|马路
来源|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
作为互联网最古老的赛道,大社交时至今日依旧能创造出新花样。在谈情说爱变得廉价、爱情变得奢侈的当下,一些情侣APP开始在年轻人特别是学生群体中流行。
尽管情侣实时定位、每日打卡等功能带着个人对爱情的一厢情愿,但这些处于婚恋阴暗面的情绪被平台的产品经理们准确抓住,并成为收取会员费、提升平台日活的手段。
甜蜜还是负担
夏婷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男友怀疑对感情不忠。始作俑者,是一个两人已经用了一年多、为了增加安全感的情侣APP。
今年9月底,夏婷与男友暂时分别回了趟老家,不久后男友发来消息,询问夏婷为何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去了一家电竞酒店。
男友的“证据”来源于一款叫“心动日常”的情侣APP。2022年,夏婷闲暇刷短视频时发现了这款APP的广告,“情侣定位”“活动轨迹记录”等功能正是夏婷所需要的。
“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我和我男友必须时刻知道对方在干什么。”在夏婷看来,有互相定位的功能的APP,可以在恋爱中增加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
定位出错的情侣APP,受访者提供
面对男友的质问,夏婷无语又生气。在老家的那几天,夏婷连家门都没有出过,但这款APP不仅有夏婷的外出轨迹,夏婷每天躺在床上,还有一千七八的步数显示。
出现这样的bug后,夏婷曾询问过APP的客服,但客服以“GPS较弱会影响行程轨迹”为由搪塞了过去。无奈的夏婷为了“自证清白”,花了800多元通过第三方渠道来查询自己的真实轨迹,结果又遇到了骗子,钱也打了水漂。
“定位软件害死人。”夏婷深感无力。
社交平台上,以“情侣APP”为关键词搜索,会发现不少同款软件。尽管此类应用的功能不乏一起看电影、装扮小屋、养宠物等有趣的情侣互动,但营销卖点的头牌,仍然是定位功能。这些APP的广告文案中,有的直白点名这是一款“查岗神器”,有的则稍显委婉,称这是为了“远程守护”伴侣。
事实上,除了定位功能,不少情侣APP还会提供共享“手机使用时间”“手机电量”“网络状态”“屏幕解锁记录”等功能。一套组合下来,某种程度上,两人人之间只差“屏幕共享”了。
一直对感情有焦虑感的周悦,也曾在今年上半年和男友试过情侣定位APP。起初,周悦认为只要能知道对方在哪,就会让这段异地恋安心许多。但男友工作较忙,经常很晚才回复微信。除了看行程轨迹,周悦又开始不自觉关注男友何时开屏、锁屏等记录,猜测男友明明打开了手机却不回消息的原因。
与男友多次争吵后,周悦和男友都身心俱疲。周悦觉得,对于她这样在感情中有严重内耗的人来说,情侣APP并不能缓解感情焦虑,反而会成为内心控制欲望的“放大器”。
收费乱象
“在哪里呢?”“干嘛呢?”“睡了吗?”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刚刚陷入爱河的情侣间,背后的隐晦含义大多是“我想你了”。几句简单的问候,往往是一段甜蜜感情的开端。
不过,简单的问候如果变成了情侣维持亲密关系的硬性诉求,这便成就了各类情侣APP的生财之道。
据媒体报道,日本德岛文理大学2021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25%的日本年轻人(18-25岁),可以接受交往对象以GPS APP监视自己。查出轨、了解对方实时动态等需求相当旺盛。
这是友邻的情况,而回到国内,在搜索、社交、电商平台上,不仅各类定位APP、工具五花八门,情侣、夫妻为查对方踪迹而被诈骗的社会新闻,也年年发生。不可否认,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在,人类的窥私欲正在被无限放大。
情侣APP的商业化正是在建立在这样的窥私欲和愈加复杂的亲密关系上。
打开这些情侣APP,虽然实时位置显示是免费的,但活动轨迹、查看对方手机状态等升级版功能,大多都被打包进会员功能里。
当然,会员的价格也经过了精心设计。比如心动日常、Mua、卡普喔等情侣APP,均推出了一锤子买卖式的“永久会员”,这种竭泽而渔的收费方式,在互联网行业往往被视为对未来缺乏预期以及跑路的前兆。
为了提升平台活跃度,小恩爱、恋爱记、心动日常等APP都上线了打卡活动,承诺只要情侣双方能坚持365天每天打卡,就能获得1314元甚至更高的奖金。
表面上看,这种活动是一个既可以增进情侣间交流、最终还能赚钱的好机会。但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随着打卡天数越久,APP或将打卡任务设置得越来越复杂、或随意调整打卡时间、缩短打卡时段,最终导致用户打卡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某一天忘记打卡或打卡失败,这些平台还会“贴心”地给用户留下了退路,即补签。但同样,随着打卡天数的延长,所需要的补签卡也越多。打卡至后期,补签一次甚至需要几十张补签卡。而这些补签卡,每张的价格在十几到二十多元不等。
事实上,借助打卡机制引导情侣增加在线时长和充值的模式并不新鲜,2019年,名噪一时的情侣APP“爱情银行”便是引领者之一。为了阻碍用户完成目标,平台曾设置了十分离谱的规则:一次打卡需要按住手机屏幕1314秒,也就是20多分钟。
并且手机界面不会显示时间提示,1314秒,多一秒或少一秒都不算成功。此外,完成打卡挑战的用户发现也无法提现奖励,一时间,“爱情银行”APP遭遇大量质疑和投诉。2019年3月,该软件被下架关停。
一些打卡成功的用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拿到奖金的截图,不知他们经历过365天后,是否更懂得了“情比金坚”。而一些打卡不那么顺利的情侣,有的吐槽打卡机制刁钻,有的则把矛头指向了常常忘记打卡的伴侣:
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还能指望你做什么?
CTR数据显示,针对特定场景的社交APP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今年6月份,以他趣、心遇、Blued为代表的陌生人交友软件,月活同比增长均在100%左右。“爱情”依旧在向投资者展示互联网的魔力。
相遇相知到结婚,这是普通人传统意义上的婚恋过程。相对应的,婚恋社交APP也大致可以分为伴侣寻找类、维护关系类、婚筹策划类三种。
三类婚恋社交APP几乎同时兴起于2011年前后。伴侣寻找类包括相亲平台百合网、世纪佳缘,以及基于LBS交友的的陌陌、探探,维护关系类有小恩爱,婚筹策划类有到喜啦。
三者虽然同时起步,但发展过程却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伴侣寻找类迅速在大众市场取得成功并上市,而后两者始终在默默耕耘。直至现在,作为婚恋漏斗的顶层,伴侣寻找类仍然是婚恋社交APP中的主角。
一个大背景是,移动互联网虽然让年轻人在网络上互联无间,但现实中却增加了人与人距离,再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年轻人客居他乡,人际关系逐渐趋于原子化。结识异性,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2011年,陌陌在上线第一个月,便获得了十万用户,增长速度仅次于微信和QQ。寂寞灵魂突然就被手机串联到了一起,恣意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爱情便利。
伴侣寻找类陌生人社交是刚需,但一旦年轻人迈过陌生人身份,便大多会流向熟人社交的霸主——微信,这也造成了情侣APP只能在微信的夹缝中生存。尽管它们费尽心思设置了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以吸引情侣共赴至此,但始终难以形成规模。
这种焦虑最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商业化,挣钱让自己活下去,二是如何提升用户活跃度,向投资人负责。于是,会员和打卡机制出现了。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诸多情侣APP的投诉也大多对应这两点,一是乱扣费,稍不注意就开通了会员或某项付费功能。二是打卡规则混乱,要么平台为用户完成打卡设置障碍,要么就是完成打卡,也领取不了现金奖励。
当然,这些用户的痛点,本质上也都是平台开源节流的手段。
情侣APP的用户多以学生、刚刚进入爱情的年轻人为主。他们收入有限,打卡奖励金有一定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这与老年人痴迷于点击短视频广告赚钱并无二致。同时,接近恋人的迫切性,让他们对情侣实时定位、手机使用情况等功能感兴趣,并甘愿为此付费。
维系爱情,所以赚钱,同时因为维系爱情,又要花钱。这组行为矛盾在情侣APP中得到了有机结合。
有时候,爱情很复杂,商业也是。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专注婚恋的阴暗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