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华文教育怎样融合?看这场论坛怎么说→
11月15日,由中国华文教育网主办,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华文学院支持的“科技赋能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本次活动是北京市科协首都海智“创新链接”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共邀请十余位海内外华教专家、华校校长、中文传播专家、科技企业代表等,就华文教学设备智能化应用、华教领域科技内容教学等议题展开主题讨论,为促进海内外华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新需求 新态势
在研讨会的第一部分,三位与会嘉宾做不同主题演讲。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艳表示,语言技术在中文国际教育产品供给升级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当前,网络中文教学平台和新的语言智能产品供给处于增速状态。随着在线中文教学和远程教学平台的发展,与之匹配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亟待推进。
华文教育要形成“学以致用”的模式,将中文学习、中文能力水平测试与学习者的就业需求相结合,同时,定制化打造国别化中文学习产品,运用相声、戏曲、脱口秀等语言艺术资源助力国际中文教育进行。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云山学者王治敏通过数据讲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态势。她表示,当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体呈现以官方为主导、多主体参与,具有鲜明类属性等特点。华侨华人既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受众,又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面向华侨华人的传播矩阵是以服务华侨华人为出发点,用易于理解的话语体系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华侨华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矩阵内各主体可积极互动合作,发掘华侨华人的传播潜能和传播优势,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助力。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阿派朗创造力乐园联合创始人吴卓浩在研讨会上以海内外小朋友与AI共同创作的绘画作品为例,分享探讨人工智能在青少年创造力教育上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拓展学生思维创意等议题。他认为,要通过AI技术推进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让华文教育走出去。
新技术 新融合
主题交流探讨环节,嘉宾们着眼于“数字技术在华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华校的科技教育”两个议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科大讯飞国际中文教育产品总监胡阳分享了科大讯飞如何利用星火大模型、语音合成、口语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不同中文学习场景,打造国际中文教育学习平台。
哈兔中文网络学院院长朱敏在海外生活工作三十多年。他认为国际中文教育目前面临华文机构师资力量紧缺、系统化内容建设缺乏等问题。元宇宙是新兴领域。从业者可依靠新兴技术力量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和中文应用场景,助力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
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校董王杰表示,近年来,德国中资企业数量的增长催生了对华文教育的需求。华文教育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学生的中文学习目标呈现多样化。海外华文教育对中文教材的选择使用也因此产生了影响。科技公司可根据海外传统华校实体课的授课模式,推出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和产品。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资深教师连朝胜、法国华文教育协会代表徐嘉蓉、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科技教育主管丁建军、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校长潘丽丽、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校长孙杨和泰国罗勇公立光华学校校长张立超结合学校课程案例,分享华文教育的转型以及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
编辑:门睿
责任编辑:丁乙
国际航线,复航+1!
古筝版Hotel California,走红美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