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舰”自毁,阿尔特曼被逐出OpenAI……硅谷大佬失意的一周 | 一周人物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陶淘
编辑|李薇
一周人物热点
本周,硅谷的巨头们纷纷失意。
美国时间11月18日早7时3分,继SpaceX的“星舰二号”在今年4月底发射失败后,再次发射顺利升空几分钟后,任务控制中心与“星舰二号”失去联系,被迫启动自毁系统。不过,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祝贺SpaceX公司团队!”
就在“星舰二号”未能完成既定任务前的24小时内,OpenAI的联合创始人阿尔特曼,被赶出了CEO办公室,全球科技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对此表达震惊。不过,最新消息是,OpenAI董事会正在与阿尔特曼讨论重返CEO岗位。
本周,英伟达发布了尖端产品——比先前提升了两倍算力的芯片H200,然而受美国芯片出口管制,该芯片无法对国内销售。中国市场是英伟达最核心的市场之一,占到20%~25%的市场份额,即便股价屡创新高,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估计也在担心管制会影响英伟达未来业绩。
国内方面,小米汽车在宣布造车960天后,终于显现了真身。造车,被雷军喻为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他在2021年宣布造车时说:“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01
一周人物
埃隆·马斯克
当地时间11月18日7时3分,SpaceX在得克萨斯州进行“星舰二号”二次试飞后,火箭顺利发射升空。然而,火箭升空后,重型推进器发生爆炸,飞船与推进器失去联系,SpaceX称飞船在飞行途中可能已经损毁。
这意味着本次挑战相较于今年4月底星舰二号第一次试飞,取得了一定技术进展,但“星舰二号”仍未完成任务。
“星舰二号”的发射失败,不过是马斯克无数次失败中的一次。毕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马斯克涉足了太多“不可能实现”的领域,其难度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在此之前,SpaceX公司和火箭发射,还经历了无数生死攸关的时刻。SpaceX每一次发射火箭,都意味着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无数次试错。
成立于2002年,SpaceX至今已经走过了21年的历史。2006年,马斯克在自掏腰包投入1亿美元资金后,于两年后又从the Founders处获得了救急的2000万美元资金。然而此时,SpaceX自成立以来,已历经了三次火箭发射失败,并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签订了只有火箭发射成功,才能获得报酬的协议。
2008年9月,正当SpaceX背水一战、第四次发射时,火箭终于发射成功。
本次发射之前,用于投入“星舰二号”的研发费用就达30亿美元。该火箭曾在今年4月20日首次发射,并在3分钟后就发生了爆炸。当地时间9月8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了对SpaceX超重型火箭“星舰”4月20日首飞“爆炸”的事故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及马斯克需要对其中的6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措施。
可见当时遇到的问题,并未完全得以解决。
不过,在此之前,马斯克和他创立的公司已经无数次震动了硅谷和全世界:
SpaceX的第一次发射颠覆了私营太空事业的前景,PayPal改变了了人们的在线支付方式,特斯拉不断向人类使用可持续能源的愿景迈进……
马斯克在航空航天、互联网和新能源车领域成就的高度,是因为他是一位把影响人类社会当作使命的创业者。
据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马斯克传》,早在1995年夏天,马斯克就想出了三个能真正影响人类社会的愿景,分别是“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太空旅行。”这就是此后他会把特斯拉和SpaceX这两家公司当作自己的孩子,在两家企业陷入资金绝境时,依然“无法决定一生一死”的原因。
虽然马斯克的火星星际旅行似乎还需多年。但“星舰二号”一级火箭的成功升空,意味着人类离商业化登月或登陆火星,再进一步。
02
一周人物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造车。
960天之后,2023年11月15日,工信部公布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文件中,小米汽车位列其中。该公示文件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的产品商标为“小米牌”,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产品名称为“纯电动汽车”。
小米汽车的真身也终于呈现在大众面前,雷军做到了。
回望过去两年半,小米之所以会冒险烧钱汽车行业,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增长天花板,在3年前就已经显现。
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1.5亿部,同比下降4.7%,将创下十年来新低。小米自身的财报也显现出这一点。一年前,2022年第三季度,占据小米支柱性业务的智能手机收入425亿元,同比下滑11.1%。
显然,小米预判到了这种趋势,从中看到了向外拓展生长曲线的必要性。加之智能手机之外,AloT早已是小米的关键业务,而造车可以进一步拓展AloT业务。
不过,尽管造车似乎“逻辑正确”,但雷军深知,再次踏入全新领域必然面临诸多挑战。
2022年,雷军曾表示“首期投入研发33亿元费用用于造车。”然而事实上,此前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两年,研发、工厂建设已经花了60亿元,到第一辆车交付时,大概还要花180亿元。
除了资金挑战,雷军和团队着重分析了大公司做新业务的三个大坑:错估行业复杂度与高估自己的能力;照搬原有的成功经验;面对合作伙伴不够谦逊、总想第一款产品惊天动地。
在突破各种困境之后,雷军终得以完成了造车梦。他表示,未来3年小米将冲刺90万辆汽车销量。
按计划,小米汽车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启上市。11月18日,据招聘平台信息,小米正开设多个汽车销售类相关岗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招聘新能源汽车销售主管、小米汽车门店店长等。
可见小米汽车上市之期的确将近。
03
一周人物
黄仁勋
近日,在全球超算大会(SC2023)上,英伟达宣布在AI芯片H100的基础上,发布新一代H200芯片。H200作为前者的升级款,推理速度几乎比H100提高2倍,而且能耗还降低了一半,被称为史上最强芯片。
受此消息影响,英伟达股票实现连续第十个交易日上涨,创下了最长连涨纪录。然而,黄仁勋正为自己不知何时会被蚕食的海外市场而忧心忡忡——受制于美国芯片出口管控,这款H200注定与中国大陆无缘。
据悉,英伟达因此开发了“缩水版”芯片HGX H20、L20 PCle和L2 PCle,以此来守住中国大陆市场。据钛媒体报道,HGX H20整体算力比英伟达H100 GPU芯片降80%左右。
这已经不是英伟达第一次受制于芯片出口限制令,而“阉割”自己的产品了。
在此之前,为了应对2022年10月7日美国政府出台的《出口管理条例》中对高科技芯片出口的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了降低了算力的A100、H100特供版本——A800和H800。然而,随着今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推出的最新芯片出口禁令,特供版本A800和H800也面临着下架。
黄仁勋担心的是未来。
从具体的市场数据来看,2024财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来自中国的需求占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20%至25%。
然而,100%算力的芯片无法进口中国大陆,便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寒武纪等公司有可能逐渐填补英伟达的市场空白。
除了科技巨头公司和创业公司,中国国家队的入场,可能会给英伟达造成更大的冲击。
据市场消息,第三期大基金即将推出,也是目前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只——拟募集3000亿元人民币,加快中国半导体发展进程。
这些或将为“中国芯”崛起制造机会窗口。
04
一周人物
山姆·阿尔特曼
美国时间11月17日下午,OpenAI官方突然发布声明,称公司CEO山姆·阿尔特曼将不再担任CEO一职,在寻找到下一位继任者之前,由首席技术官CTO任过渡期CEO。与此同时,公司原董事长格雷格·布洛克曼也将卸任,但仍将留在公司,向新任CEO汇报。
看起来,这不可能是一次事先准备好的权力交接。根据OpenAI的官方声明,阿尔特曼并非主动离职,而是由于董事会启动了一项调查,结论是认为阿尔特曼在与董事会沟通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坦诚,这使得董事会对其继续领导公司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除了可能“没有完全坦诚”,阿尔特曼的另一个短板,也可能是造成他被赶出董事会的原因之一——不懂技术。
当然,许多人普遍认为,阿尔特曼被宫斗出局的根本原因,在于OpenAI公司激进商业化派与技术保守派之间的分裂。
据近一日OpenAI前董事会成员的推特信息和一些爆料来看,阿尔特曼被赶出董事会,或许与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有关。
在“政变”发生之前,OpenAI的董事会由六人组成,他们分别是:董事长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以及另外3个非OpenAI的雇员Adam D'Angelo、Tasha McCauley和Helen Toner。
“政变”发生之后,董事长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均被驱逐出局,唯独剩下伊尔亚·苏茨克维。
但今日硅谷再有消息传出,OpenAI董事会正在与阿尔特曼讨论重返 CEO岗位。但董事会作出的决议,除非微软能为了奥特曼重新召开董事会,否则很难反转。
即便阿尔特曼离开OpenAI,并不是他创业生涯的结束,或许只是成就了他的另一个开始。正如《马斯克传》中,他本人所言,“我感谢PayPal的伙伴们,如果不是他们把我赶出了公司,我就不会建立特斯拉。”
参考资料:
《马斯克传》,沃尔特·艾萨克森,中信出版社出版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姜辰雨 制作:吴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