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意外去世,然后AI写作翻大车公众号新闻2023-11-20 13:11文 | 峣峣在最近的一年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遇到过以下情况👇🏻当你愉快地打开了手机里的头条号跟公众号,打算跟这个世界catch up一下,或是来一场知识的洗礼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点开的文章却通篇充斥着意味不明的比喻、迷了路的标点符号、戛然而止的分段、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关联词。一个段尾不是句号而是逗号,转折句好像转了又好像没转,说的人我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一篇文章三四千字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如说。如果你也看到过这样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大概是见证到AI写作的最新实践成果了!今年3月份,Open AI发布了他们的Chat GPT4,并迅速给国内市场开了个大眼,长期堆积的训练量引发了质变,模仿人类思路的生成式AI如今已经能够胜任个别低端创造类工种。于是国内市场迅速跟进,各种大模型陆续发布,AI除了文字生成外的绘画、变脸、变声等功能也被创来创去。到了今天,在国外,ChatGPT已经成了国外大学生们的御用枪手、实质上的毕业论文第一作者,在国内,它的绘画与编程功能也被画师跟程序猿们广泛用于上班偷懒。原本的普通人,如今依靠AI只需要简单熟悉功能便能通过提出需求来得到一个程序、一幅画、或者是一篇文章。但你说AI写作这个事吧,你说它没用它好像也有用,尤其是本科论文那种最好高大上到把老师绕蒙的逻辑类写作。但你要说它有用吧,比起AI画画跟AI编程,那就是如食鸡肋,吃着没味儿弃了还可惜。首先对于作者来说,不管是画画还是程序都相对好改,前者完全可以让AI跑出来一大堆画,最后在里面找出符合要求的,后者也可以让计算机来回跑,最终调试出来一款能用的就行。实在不行甚至可以让画师跟程序猿亲自上手微调,毕竟都属于些一览无遗的东西。但文章它不一样啊。写过作文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主旨跟基调基本在第一段就已经定下来了,一旦落笔,硬着头皮也得把后面的编完,这也就决定了一篇文章情感色彩不合格的时候,你很难去改。你有那功夫还不如重写一篇呢。而AI写作又是一个靠输入关键字把握的东西,你与其像AI画画一遍遍靠关键字去抠那一两个字眼。你还不如自己重写一篇呢。这就像是芸豆下锅了忘记去弦了,房子盖完了发现买着毒土地了,毛衣织完了才发现有一个是半截袖。覆水难收了兄弟。而对于读者来说也不划算,毕竟我几乎是得读完整个长文我才能知道自己原来是在读一个质量很低的文章。再就是对人家AI来说,家人们,谁懂啊,什么是小狼狗ntr第四爱啊,我只是想写个客观实际的文章而已为什么这帮人类嫌弃我不够下流不够有趣啊。如果说目前的AI注重的依然是逻辑,是杂糅,是确定性的话,那网友想看的就是把确定性都打烂,在堆满鲜花的屎坑上面蹦迪。于是乎,就是这样一个创作费劲、读者吃亏、AI目前都搞不懂的新赛道,如果依旧有人想靠它写文章赚钱,那他们会怎么选择呢?首先,检查费劲,那我干脆就不检查了。改着要命?那我就不改了,AI写啥样我就发啥样。你不是得看到文章最后才能知道写成啥样吗?那太好了,流量费直接到手。AI写出来质量差?我可以以量取胜啊。一个话题我生成它个二三十篇,总有一个写的不错的吧,运气好还能变成十万加。啥?账号废了?我可以同时孵化一堆新账号的嘛,发出去直接放生。何况又不是所有读者都有这个分辨能力,许多人只是想有点东西看而已,看什么根本无所谓。以前一些垂直领域的博主为了保持日更还得花个几十几百块钱跟小作者长期买文章,现在根本不用啦,AI出活嘎嘎快。于是乎,就是这样一个跟传统创作八竿子打不着的流水线出文模式,所造就的最终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就请各位品鉴,百年来最为惊世骇俗的文章标题,孔子看了直砸棺材板的文学大作,“卡琳娜抱着孔子遗体画面曝光”。文章中,卡琳娜与孔子的那点事事实清楚证据明白,甚至还有目击证人。文章作者包括了育婴号、教育号、医疗号、历史号,从出生到入土,让你不信都不行。百度那边也是十分认可文章质量嗷,甚至直接开启群体推送。咱就是说,卡琳娜一个近几年在中国十分出名的乌克兰美女coser,在最近新出现的一堆文章中居然穿越时空抱住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这但凡是个中国人都会觉得世界真奇妙的文章,如此大批量的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文章实际都是AI创作。而比起AI创作,以及“拥抱孔子”更加滑稽的事情就是,明明只要这些号主有任何一个人读过他们自己要推送的是啥就根本不会出这么大的笑话。可他们是真不看啊。自从AI这种廉价劳动力出现,各种账号已经到了作者不写,审核不审,号主连标题都懒得扫一眼地步了。而AI之所以会这么写,原因就在于卡琳娜的老公,b站美食哲学区百万粉丝up主黄小沣,他本人的网名就叫做仲尼Johnny777,与孔子的字仲尼相重合,而目前的某些AI大模型还无法理解网名,于是就把他直接等同于了孔子。11月7日,仲尼与妻子卡琳娜在巴厘岛庆祝自己的生日,在岸边水域游玩时被水流卷走,不幸溺亡,在自己的生日这天离世。消息传回国内,由于夫妻二人在网络上都有一定的名气,各大新闻也都在抢着报道,此时越快出新闻稿的媒体获得的流量最多,也最容易被平台算法推送,于是👇🏻这要搁以前吧,我们看到那些罗圈话小媒体,我们还会觉得是不是他们雇的人不行,天生说话就嘴瓢。现在一个“孔子去世”,直接实锤了,原来他们那玩意本来也不是人写的。只能说,AI时代,你就是自己的审核。没人再来帮你逐条审核信息,也没人愿意在信息的垃圾堆里为你负责,反而是产生垃圾的效率有了指数级的上升。AI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出现,从长远来看必然同时提高一个行业的上限以及下限。但在上限还没怎么见着的时候,如何不让下限把自己吞没,尤其是在文字这样一个时间投入成本较高的领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又到了该装修自己的“信息茧房”的时候了。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