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有人说,人都会在25-33岁之间死去一次,然后呢?

有人说,人都会在25-33岁之间死去一次,然后呢?

心灵鸡汤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351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Pexels on Pixabay

作者:老姜,诺友,资深内容策划人。保持好奇,保持有趣。多领域爱好实践分享者,追求知行合一。


偶然留意到一个观点,说人都会在 25-33 岁之间死去一次。


不知道这个观点出处,却莫名心有戚戚。想起了自己 29 岁那一年的焦虑,焦虑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焦虑自己终将成为一个平庸的普通人。


未曾预料的是,接下来的几年,世界无常变幻,每一个普通人都迎来了始料未及的严酷考验,被生活、世事暴击。


然,在 2020 年末,我 31 岁,我写下的是,选择平庸而伟大地活着。2021 年末,我 32 岁,我写下的是,风吹则飞扬,风平则静安。2022 年末,我 33 岁,我写下的是,人终将走上内心引领的道路。


从 29 岁到 33 岁,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死去一次”,我知道的是,自己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内心成长之路。





经历暗时光


2020 年,经历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低谷时期。


在写《力量从哪里来》深读会作业时,曾回顾描述了这段暗时光。


回顾“暗时光”,我似乎看起来较为平顺,没有经历一些个人沉浮或是极度的现实煎熬时光。然,我能描述一段自己的“暗时光”的状态,我谓之“深潜时光”。


从生活客观本身、家人安置、自己处的条件来说,似乎是更好,但却时常陷入一种生活困局的苦闷、无力感,做事和行动动力明显降低。缺失了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然后想到的,都是生活的现实和责任压力。


你走在一条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稳定之路,外表岁月静好,只有偶尔的你自己知道,自我走在崩塌的边缘。


现在回想,这份崩塌,始于 2019 年底决定离开北京和考虑不做书了的失落感开始,紧接着疫情爆发,年前还一起锻炼的伙伴、两天前还在微信语音提醒我注意防范保护的伙伴、不到三十岁尚未结婚的伙伴,不打招呼,人说没就没了。接到伙伴打来告知的电话,我难以置信,泣不成声。


后美国疫情爆发,开始看到朋友圈一位身在纽约的记者友人写“纽约疫情日记”,数天后,却在我俩共同友人发的朋友圈里得知,该友人没了,消逝于纽约一场车祸。虽然我与该友人仅是朋友圈相识、点赞之交,看到一个几乎同龄人的美好生命的意外离去,内心少不了震颤和难过。


不久,又从朋友圈一位友人发的一条奇怪动态,得知她也已离世。虽然与她也仅限于朋友圈相识、点赞之交,许是自己的易感体质,许是多方面的累积,离去的这位尚未见过面的友人,依然成了内心的一道伤。


接二连三获知的“友人离去”,加上大环境疫情下见到的人性参差百态,乃至朋友圈呈现的撕裂……无处诉说与道不明的难过、悲伤,成了内心隐秘的一道道伤,也构筑起内心封闭的城墙。


▲ Photo by Bernd on Pixabay


那段时间里,生活表面似乎安稳,然而我却变得“失语”,个人公号碎碎念足足断更近一年,之前热衷在朋友圈记录、发声的自己,除了运动打卡,极少分享。


一向热情、行动力强的自己,变得拖延,一件轻松而平常的小事,比如淘宝给娃买个衣服,都需要打起极大的精神,才能着手去做。


我不关注更多的人和事,亦不想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乃至闺蜜的邀约吃饭,我内心的第一反应都是抗拒。


午夜难眠时,一个人看着黑夜,会想,我就这么离自己的梦想事业渐行渐远了吗?我终将成为平庸的中年妇女,被生活车轮带着滚滚向前了吗?内心充斥不甘又被束缚的无奈、无力感。


与之相随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感。即使身边最亲的队友,亦常以沉默回应。偶尔转发一则负面新闻给队友,队友甚至会回复:“别天天给我转发负能量咯,你自己接收就行了。”





穿越“无人区”


一诺曾提到成长的“无人区”概念——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会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觉得四周荒芜,只有你自己,你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也不知道这个无人区什么时候会结束……


如何穿越无力、孤独的“无人区”,走出暗时光?唯有自救,在艰难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


行动拖延,不想做事。我却雷打不动地,每日拖着自己起床,出门运动。不想跑,便快走,围着小区不到 150 米的一圈快走道,一圈一圈地走。


凌晨三四点早醒难眠,我便开始在书架上找书看,无论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还是《乡下人的悲歌》,或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儿童健康讲记》《精神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故事》等,都在某个纬度,给我带来慰藉与释怀。


影视剧亦是,在得知友人离去后,某夜悲从心起,深夜里,一个人又重看《日日是好日》,看得泪流满面,深刻体会到“一期一会”。看《隐藏人物》,备受鼓舞,看《我们由奇迹构成》《我是遗物整理师》《觉醒年代》等,在不断的负面新闻袭来下,我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正面情感滋养。


周围的环境是,有人跟你聊生活现实,有人跟你聊孩子,却少有人跟你聊读到的好书、看到的好电影。很多人关心你的生活现实,买车买房了没?孩子上哪所学校?生不生二胎?却少有人问问你,你心中有意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少有人会理解,选择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至少赚钱不是第一位,背后的价值考量与选择。


▲ Photo by dmytro_R on Pixabay


不可言说的孤独需要出口。对自我内心的一次次拷问,我开始意识到内心困扰的症结所在和解决之道,我需要找到更多的精神同类。


冲着一诺和一诺的课程加入了诺言社区,却不曾料想,更让我感觉到持续能量流动及眷恋的,是一群同频人共创的神奇场域。


不怕被人笑话,刚加入社区时,我尝试过给自己背重重的标签铠甲,甚至在最开始参加的成长营备注所在地时,我都会备注成“长沙(北漂 8 年,2020 年回到长沙)”,因为当时内心里会觉得北京比长沙高大上,北漂工作的人会比长沙工作的人综合能力强,背后是希望不被看轻和得到关注的心。


如何脱去标签铠甲?我想,是成长营的讨论视频会,伙伴们分享起与生死相关的话题,受场域激发,自己分享了大学时大堂哥因心肌梗塞的突然离世和日前还一起锻炼的得到大学同学因动脉破裂的突然离去,几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却能如此敞开、坦诚地聊自己经历的生死。之后的某一天,我默默地把备注括号里的文字删除了。


通过自我对话,层层内心叩问,我更是意外地探究到,自己不敢谈钱的背后,是自认为偷了姐姐大学梦想的深深不配得感。作为妈妈,无法忍受孩子的看似无理哭闹,背后是不允许自己的内在小孩哭泣。对婆婆带娃提建议的表面“高要求”,反映的是对自我的苛刻要求。


回听《生于 19?7》那场直播时,听一诺提到,当开始念“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时,眼前出现的不是别人,而是 9 岁的自己。我默默流泪了,我自己又何尝不曾是那个害怕给任何人添麻烦的小女孩,那个即使受到了父母能给出的充足的爱却依然默默压抑诸多需求的小女孩,那个外界要求 100 分而自我内心要求 120 分的小女孩。





成长就是建立新的大脑通路


以前的我,认为成长是个人努力的事,却也常常困惑,为什么读了许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也好奇,为什么一群初相识陌生人的聊天讨论,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慰藉与力量,乃至提升个人状态,走出现实困境。


回到前文的“暗时光”,底层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悲观,对无常的恐惧,从而导致的不快乐。


在《颠倒的世界》里,一诺提到自我认知对应的是我们是否快乐,人生最终实际上是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穿越内心的恐惧,追求深层次的快乐。


如何快乐?一诺说,我们最大的工具实际上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在,智慧的形成需要一个场域或者一个环境。


作者张春说,没有什么比从精神上认定自己“我的感受都是病”更深刻的剥夺和摧毁。正如面对队友的漠然和不理解,阻断了感受的表达,增添了我心里的委屈与失落。


在成长营里,场域里伙伴的打开和信任,鼓励了抱着旁观心态参与的我自己,尝试去打开,去倾听和诉说。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你的问题,你的感受也值得被看见、被允许,你收获了共鸣和真挚的情感流动。


人是如何改变的?如一诺言,有时候,我们所谓的成长就是建立新的大脑通路。有新通路,就是说一件事情发生时,突然让我看到了一个以前没有看到的角度。当我们习惯性地这么去觉察和做时,新的大脑通路就建立了。当新的通路建立的时候,我们对世界的反应模式就不一样了。


比如当我意识到自己受不了孩子“无理”哭闹,背后是不允许自己的内在小孩脆弱和哭泣,这样的觉察下,我变得能从孩子哭闹中抽离了,去拥抱、允许自己的内在小孩,而不再重复陷入被孩子哭闹点爆脾气的反应模式。


改变的新通路如何建立?一诺说,一个人建的时候比较难,因为惯性反应的背后是不容易被觉察的潜意识,但十个人一起,互为“镜子”,彼此照见,就要容易十倍。在一个包容、同频的场域里,你会感受到共鸣,允许被表达,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看见,这个正循环的形成就是在建立新的通路。这个新的通路建立了,该来的东西都会来,这是改变真正的路径。


距离第一次参加成长营第 5 期,已经近两年。9 天成长营的陪伴短暂,由之生长出来的“日日是好日”小组伙伴却持续陪伴近两年了。即使生活工作再忙碌,我却一次也不舍得错过小组的视频聊天会,数次在参会前心情低潮,或是纠结于生活一地鸡毛时,在参会轻松地当下聊天后,心情能量值常常会上升。


我想,这就是同频场域带给我的滋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真正体会到,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写在后面


斯佩雷斯在一次采访中说,他走的高等教育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方式很多,他鼓励年轻人都要相信自己。


他说:“如果您被剥夺权利,无论是重罪,穷人还是少数族裔,我恳请您不要放弃希望。”


“追逐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


社区动态里,诺友荷荷曾分享她读到的一个故事。


在《启发》一书里,罗振宇说,我们缺的不是好东西,而是让我们感知这个东西魅力的人。


他讲了他大学时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听一个讲座,讲座的老教授感慨了两句:《离骚》好啊,《离骚》好啊,真是好啊。这个感慨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他回去把早就买了但是没读的书翻出来,从此领略了《离骚》之美。


我将这总结为“站在好东西面前鼓掌的人”。


回顾自己参加成长营前后的心路历程,是因为自己参与过、获益过,心甘情愿做那个给它鼓掌的人,期待它能让更多人受益。





新一期的「内心成长探索营」是诺言推出的 14 天线上训练实践营,可以说是 9 天成长营的进化版,不变的是,它依然有着安全、包容、赋能的场域和土壤。


在这 14天里,有 7 节诺言精华课程和 2 个大咖访谈。以「内心探索」和「自我重建」为主题,通过"一诺单人授课"、“嘉宾答疑分享"、“大咖访谈”的形式,以“情绪”“精力管理”“恐惧与爱”等最常见的议题为入口,讲解自我探索方法,层层深入,带你一步步了解自己的内心。同时设计了专门的练习作业和社群讨论,帮助学员掌握内心探索技巧,解决自身实际问题,通过自我觉察,拆掉思维里的限制。更有即兴会议 yes and 和团体冥想体验性练习,从感受和参与层面,让改变的发生更有体感。


在学习过程中,班长和助教全程陪伴,及时给予帮助,让每一位小伙伴都能被看见、被鼓励。开营见面会、两次视频讨论会、即兴会议 yes and、团体冥想、结营仪式,让大家在短短的 14 天里,也能产生深度的链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往期学员反馈……


成长探索营一共 14 天,包含:


7 次课程、2 场大咖访谈、4次活动

通过线上课程 群组学习的方式,

班长和助教带学,1V1 点评作业。


原价 ¥499,早鸟优惠价 ¥399

现在报名,还将赠送 ¥399 诺言会员代金券

优秀学员,还将获赠诺言《觉醒》日程本


成长探索营前面已经做了 10 期,已有 4000+ 伙伴在这里,通过探索自我,重新获得了内心的力量。


新一期的「内心成长探索营」,将于 11 月 4 日开营,欢迎你和我们一起走上向内寻找答案的路。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那些优秀的女孩子,都会经历一个“无人区”


我用34年的时间,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从“每天不快乐”到“每天都幸福”……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刚入职Gucci就收到2大包礼物,加州女生一激动发了个Tiktok,然后就被炒了...75人瞬间死亡!CBD凌晨公寓突发大火,数百户人被火海淹没!有人从楼上跳下,遗体太多...澳洲也要多注意...坠入情网,之后呢?刚入职Gucci就收到2大包礼物,她一激动发了个Tiktok,然后就被炒了...他在加州101高速公路上没油了,然后永远消失了我的咖啡之爱​城市都变“网红”了,然后呢?每日原则:设想其他可能的备选机器及其运行的结果,然后做出选择新型抗体策略展示HIV疫苗的潜力:静候,然后猛攻国货“团建式商战”复盘:赢了吗?然后呢?疯狂地攒钱,然后呢?大闸蟹等了两年,期待一生一次的交配,然后就……他去世,有人说一路走好,有人说赶紧开香槟急诊排队2小时,和医生聊了15分钟,然后收到5600美金账单!“润”出中国后,他终于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温情脉脉!目标:燃烧 23333333 大卡!🤜🤛理想刘杰:拿到更多道路数据,然后让城市NOA不受限制降房贷利率,然后呢?珀莱雅反超欧莱雅,然后呢?我中年了,然后呢?细思极恐!每次走进澳洲超市,都有70个摄像头盯着你,然后?更可怕!震惊!华人母亲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然后自杀,究竟是为何走向绝路?刀郎【罗刹海市】是我的故事(脏.慎入)卫生间死磕干湿分离?老土又难用,这样装,20年不过时!【装修干货】豪横!万锦有人点了$3335外卖!多伦多有人单次点105份卷饼!残雪无缘文学诺奖,然后呢?阴谋论情人節惨剧!多伦多男子在停车场突然被车倒后撞倒,夹在2车之间死亡有人说,香港是普通家庭的一场梦。童年养蚕得丝做花棉袄悲痛!加拿大4名中国留学生车祸身亡,都是15岁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他想把普京和泽连斯基带进一个房间,然后......【情感】我们相识在家庭旅馆,然后成为搭伙“夫妻”县中没落了,然后呢“开学不久,为了快速提高娃成绩我搞了台黑科技,然后...”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