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暖气了
“中植系”暴雷、杭州私募造假跑路、一兆韦德创始人卷款失踪......
不禁让人想起任老爷子的名言——
2022年8月份任老一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一年过去了,年轻人逛商场去B1B2了;天然钻石不好卖了,59.9包邮的人工钻石销量火爆;消费者们也从谴责拼多多,理解拼多多,到感谢拼多多了...
寒气袭来,降低了每个人的消费力,本来大家预想着一年半载就能恢复正常,没想到这寒气持续这么久伤害这么大,房地产也难以独善其身。
想当年各位地产大佬们还在福布斯榜上名列前茅,如今一个接一个的暴雷,觥筹交错之间跳楼的跳楼,上黑名单的上黑名单,还有几位还在局子里踩缝纫机...
2020年8月出台的“三道红线”正是开发商们噩梦的开端: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净负债率大于100%;
现金短债比小于1。
同年12月,贷款集中管理,从供给端收紧了地产融资,阻碍了信用投放、宽信用传导,银行授信越来越严格。
2021年2月,集中土拍出台,从投放端收紧了地产投资。
从此各家开发商身上附加上了一件又一件沉重的枷锁。
三道红线落地开始,房地产行业就不再是运作杠杆、运作资金的行业,银行对房地产纷纷停贷,少数没停贷的也加强了放贷管控,同时融资也更加严苛,三张表变成六张表,还要再加上负债明细、拿地明细...
节奏打乱,完全吃不消。
小到地方开发商,大到各地龙头开发商,死的死伤的伤,暴雷接踵而至,时至今日,连碧桂园、恒大、融创等行业龙头也相继倒塌。
昨天还是风风光光带头老大哥。
如今被打的遍体鳞伤,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全靠一口仙气吊着。
事有转机。
金融监管部门于11月17日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其中包括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5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大型证券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
会议中提出“三个不低于”
各家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
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
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放松房地产信贷政策对帮助房地产加快走出困境大有裨益的。
同时参会的大型国有银行用雄厚的资金实力释放了明显的信号,给床上奄奄一息的房企们送了碗鸡汤。
流动性不足是吧,现在给你提供流动性;
信用不太行是吧,现在给你背书;
资金不足是吧,现在国有大行有充足的资金。
和当年“三道红线”卡开发商贷款相比,这次“三个不低于”相当于掉了个头,鼓励并落实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放贷力度!
此次不同于去年2022年11月陆续出台的“金融16条”以及“三支箭”等政策。
本次“三个不低于”属于量化的指标性监管要求,不搞概念性虚的东西,有量化指标就按照指标来,该放贷放贷,不得含糊。
以前金融系统一直是最不贯彻上面决策的部门,上面想打压房价的时候还在一个劲放贷,上面想放开房价的时候揣着一口袋钱就是不往外贷。现在金融系统都统一归上面管了,还想着不好好贯彻?
不可能,各家银行如果再对监管要求阳奉阴违,有自己小九九,搞变通,搞折扣,可能就很难行得通了!
当年“三道红线”等一系列打压楼市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主流观点仍认为房价会继续涨,大家都觉得市场不会被打压下去。现在都看到结果喽,大锤加小棒,房地产的发动机最终还是熄了火。
现在“三个不低于”等一系列救楼市的调控政策出台就是让市场恢复活力,棒棒糖、棉花糖都塞给你,房地产的发动机重启是迟早的事。
11月22日人大常委发布对金融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提到:
为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加大对“保交楼”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降低其信用违约的风险,缓解居民购置期房的恐慌预期;
继续优化购房政策,推动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全面落实落地;
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加大对汽车、家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针见血的指出需要在货币政策上发力。
中央频频表态,地方ZF也铆足了劲扶持楼市。
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从70%降低至40%;取消750万豪宅线;广州土拍取消最高限价。
广州和深圳这两个显眼包又出了风头,两大一线城市同时放松,再一次表明了放松的态度,接下来降准、降息、放开限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放松的方向现在已经明确,“三个不低于”如果能落实到位那对房企而言将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近日市场也是消息不断,或“允许向房企提供无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房企不需要提供土地等抵质押物”。
若消息属实对于出险房企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在实操中把控风控将会是一大难点,考虑到高风险贷款可能出现的坏账率,银行对于这类贷款投放或仍保持相对谨慎。
所以银行后续的执行才是关键。既要完成硬性量化指标,又要控制自身风险敞口,若严格执行,可能会将当前地产存在的风险传递给银行体系。
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高,对房地产的贷款稳步削减,银行对于房企的贷款投放或仍保持谨慎态度。
如果通过国有银行增加了对房企贷款,但是没有解决销售端疲弱的问题,获得贷款的房企只能活过一时,债务风险无法完全化解,仍需化偿还贷款。
这个冬天比以往更久、更寒冷,保持谨慎,苟住!看后续银行对贷款投放的态度再行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