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自财联社、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等二线锂电池生产商捷威动力停工停产,动力电池行业淘汰赛正式打响。近日,捷威动力的一则名为《公司停工停产、员工放假及培训通知》的文件在网上流传,引发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关注。该文件显示,由于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为保证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经管理层研究决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开始停工停产。记者从捷威动力相关人士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但其表示,并非全部员工放假,只是对于(需要)精简部分的人员,采取了放假处理。上述人士解释:“因为最近公司有一些战投可能要年底进来,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采取了放假的处理方式。”“根据每个岗位的情况,签了(放假)协议的人的比例不一样,如新能源这块比较重视的研发团队留了50%,剩下那部分人也并非说公司不再要了,只是采取临时的措施,调整一下资金的状况,等战投进来之后,有些人还需要重新再签。”记者曾拨打捷威动力官网公开电话了解情况,但因对方欠费停机无法接通。据其官方网站介绍,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威动力”),是一家集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它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21.8亿元,总部设在天津,同时拥有盐城、长兴两大生产基地,有效产能达到10GWh,在职人员超过 2400名。截至今年6月底,复星国际(00656.HK)及其管理的基金持有捷威动力49.95%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复星国际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捷威动力营业收入达25.89亿元,同比增长127.22%,未披露净利情况。去年,该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67.59%,达2.43 GWh,排名国内第11位,市场份额为0.82%。捷威动力主要以三元电池为主要产品,其三元电池装机量去年排名国内第八。受行业去库存,下游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等综合因素影响,捷威动力的经营业绩今年滑坡明显。复星国际披露,今年上半年,捷威动力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4.77%,为4.88亿元,未披露利润情况。同期,捷威动力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下降19.34%,为0.73 GWh,以0.48%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12位。今年前10个月,捷威动力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至0.3%,排名降至第13位。据记者调查,捷威动力的停工停产已经影响到了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物流运输商等。捷威动力的员工也表示,他们对公司的未来感到担忧,不知道是否能够按时复工,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拿到工资和补贴,目前只能等待公司的通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锂电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即便是捷威动力后续引入战投,可能效果也欠佳。“以目前情况,捷威动力年内装车销量或不超过1GWh,而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的产量超过1000GWh,捷威动力市场占比份额十分有限。”该人士对记者说。
捷威动力的停工停产并非个案,而是动力电池行业普遍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白热化竞争的阶段,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但同时也伴随着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技术标准提高、政策补贴退坡等多重压力。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日前发表文章称,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为1260GWh。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为1860GWh。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为51.6%,2023年有可能降至41%。而一般产品产能利用率的合理范围在70%~80%,动力电池因为行业特性,综合产能利用率在50%~60%是比较理想的状况。即便如此,今年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已远低于理想状况。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情况通过头部企业便可窥见一二。2022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为83.4%,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产能254GWh,在建产能100GWh,产量154GWh,产能利用率跌至60.5%。“整个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行业隐忧,今年上半年只有40%多,大部分没有达到50%,所有的项目都在放缓。”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近日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今年预计电池出货量会达到860GWh,到2025年约达到1.45TWh到1.48TWh,而产能投产量预计达2.2TWh,这意味着届时有近800GWh的产能闲置,几乎相当于今年全年的出货量。动力电池产业的过剩也加速了行业的淘汰潮,随着头部企业规模效应的不断加大,行业集中度今年以来在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二的企业市占率超71%,前三的企业市占率超80%,去年底该数字为78%,前十的企业市占率更是高达97.5%,去年底该数字为95%。前三和前十的企业集中度均在进一步加大。而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装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仍有48家,这意味着另外38家企业只能分到不到2.5%的市场。张小飞称,此前行业谈CR10(前十企业市占率),放到现在没什么好谈的了,CR10占比远超90%,现在说CR6(前六企业市占率),该数值还在继续上升,产业链端来看,电池负极、铜箔市场基本上已经被排名前6的企业霸占了。捷威动力的停工停产,无疑给动力电池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去年讲产能,今年讲价格,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一家企业技术迭代和质量把控的能力。我们认为动力电池还处于技术驱动的阶段。”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在未来的两三年时间内,动力电池仍要发生深刻的技术迭代,如果企业踩错了技术方向,基本上就会被行业淘汰。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技术驱动期、规模效应期、红海竞争期。当技术路线在迭代时,相关动力电池企业仍能凭借产品和技术获得一定溢价空间,但当技术路线已成定局,产品开始同质化,行业内企业将开始拼规模、拼成本;当产品全面同质化,行业进入红海竞争,陷入完全的价格战。刘金成认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以技术驱动为主的阶段,如快充技术和低温技术是新周期的主要突破方向,质量能力将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企业进入下一个竞争周期的入场券是靠技术拿到的定点项目。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现在能不能拿到2026年、2027年的定点项目,决定了这家企业在2026年到2028年的新周期下能不能存活,以及规模有多大。所以事实上,行业下一个周期的入场券从今年起就已经决定,或者最晚明年最终决定2027年的“玩家”。目前对于动力电池的竞争,多位业内人士均一致向记者表示,“动力电池企业比拼到最后,就是装车产品的销量。”一位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C端不同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品牌变动总体是不大的,目前动力电池企业洗牌态势毋庸置疑,第二梯队的淘汰洗牌会尤为显著。另一位锂电行业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出货量,说到底取决于C端车的产品竞争力。一辆车的产品定位,一般来说是3年,3年后车在市场的定价、定位,怎么与同行竞争,都会直接决定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相辅相成的。而市场数据表明,采用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电池,车会卖得更好,这一定程度上使得C端汽车品牌不会轻易更换电池厂家,这也间接注定了动力电池企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在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之际,储能和出口成为了消化多余产能的重点方向。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企业均宣布了新出海建厂计划。“2024年、2025年,海外布局是头部企业必然要走的路,不管是去东南亚、欧洲还是美洲。”张小飞说。*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完整显示头条封面,一不小心,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凤凰网财经添加一个“星标”哦。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