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搬到眼前,好看的《博物》杂志来了公众号新闻2023-12-03 06:12《博物》12期征订 限时特惠包邮到手价 ¥228(原价¥300)活动价248再减20元,现在订阅还赠精美便签贴,2023年12月31日活动结束。越过星辰大海,跨过山川河流,探过史前巨物,访过花鸟鱼虫,为人族作传,给中国巨树画影,侦破螳螂“投河自尽”的谜案,帮呆萌的高原鼠兔伸冤……这本杂志,把世界搬到你眼前。它就是《博物》!创刊于2004年的《博物》,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背靠中国科学院顾问团队,内容坚持原创,融生物、地理、天文、人文、历史等知识于一体,以精美插图提供视觉盛宴,用幽默而不失严谨的科普提供思想盛宴,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认识和探索自然,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十几年一路走来,《博物》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了“上至九十九,下到刚能走”的众多粉丝,也获得了包括“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2017年度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等在内的诸多荣誉。2024年《博物》开始征订啦!12期起订,每期1本,每月1号发货,可全年订阅,也可跨年订阅,现在订阅即赠精美便签贴。杂志为16开本,软壳平装,内页采用90克铜版纸,彩色印刷,色彩清晰柔和,能提供愉快的阅读体验,适读年龄4岁及以上,低幼年龄段儿童建议亲子共读。2024年,《博物》还会有新栏目跟大家见面:“大学博物专业”,介绍高校里的博物相关专业,你不知道的教学活动、科研生活和新鲜事,快来看个够,亦对中小学读者后续的专业报考有实用性的指导意义。“元素志”,用博物方式讲解化学,让每种元素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物。让青少年读者感到化学并不局限于抽象符号和实验室,是认识真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博物旅行手账”,超精美的旅行笔记,不仅能欣赏大幅手绘图,还兼顾自然观察与地理风情。“画里乾坤”,以名画为引,了解其中的博物学知识以及时代地域等特色信息,开拓眼界,提升美学素养。__主题化板块探索互动,深入浅出讲海量知识捏一捏杂志的厚度,每一期的知识量显而易见,拥有它,就好像拥有了一座按时更新的“博物馆”。多板块设置,主题化探索,集专业、丰富、有趣于一体,知识面覆盖更广。“博物君的微科普”带你发现“世界真奇妙”,一问一答有来有回,互动性超强:把人吓得腿软的大虫子,是博物君小时候的“梦中情虫”——雄性东方巨齿蛉;脑袋上竖着一簇呆毛的小胖鸟是澳洲限定款冠鸠,评论还“坏心眼”地说它一大家子都“不太聪明”;长得像“包子”还会冒烟的是地星,这种长相特殊的真菌成熟时一受外力就会往外“噗噗”吐孢子……“娱乐底片”栏目老少咸宜,从近期备受关注的动漫、游戏、影视作品入手。借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科普硬核的天文知识,从超级英雄电影《黑豹2》中引申出非洲文明与族群,在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里看明朝后期的风物……还有古生物爱好者不能错过的“远古动物园”,历史爱好者持续蹲守的“山河故人”,探险达人满心期待的“亲历荒野”……当然,每期一定少不了重头戏——“特别策划”。这个栏目拥有专业科研工作者带来的“独家放送”、身临其境的图文记录,以及与策划主题相关的“一套”知识。比如,螳螂专题就从“螳臂挡车”等历史典故婉婉道来,介绍起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各种螳螂明星。超长拉页的“猎杀机器”说明书以精美的笔触刻画下中华刀螳的每个部位,精妙的设计让你不由感叹起造物的伟力。一页页翻过,你还将体验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里,螳螂家族的捕猎、伪装、抗敌、求偶……在糖类专题里,你甚至能亲手制作麦芽糖+老红糖,将学到知识立刻投入使用,手脑口鼻舌并用。每期结合当期策划主题,平衡不同类型的栏目占比,精心挑选材料,每次打开都有新的惊喜。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孩子们从被动输入到主动学习、持续学习,充分感受知识的魅力。__启发式阅读畅游世界,炼就一双爱发现的眼睛除开海量知识,《博物》还拥有和《中国国家地理》一样值得珍藏的高品质图片。在这里,你能看到在指尖舞蹈的小小昆虫翅膀和触须上纤毫毕现的纹理,也能看到潜伏水底的巨兽黯淡皮肤上些许绚丽的点缀。还有精美科学手绘、各种图表以及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幕后花絮”——比如在讲河豚专题时,为了说明狗头鱼(市面上的观赏河豚大都被冠以“狗头”名号)牙齿锋利,还展示了摄像师手上半月形的“惨痛”咬痕。“封面故事”记录的拍摄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但每一种、每一条河豚都性格各异,心情也有波动。本期拍摄前,我们在办公室养了一段时间,慢慢摸清每条河豚的脾气,才让它们配合拍摄。”这种富有温情的科普态度,让我们贴近自然,用平等、欣喜的姿态去看待所有的生命。正如“自然月历”栏目篇首的那句“看众生百态,无一不是明星”。一代萌物高原鼠兔,曾因打洞、吃草被大规模毒杀,但经研究发现,它们并不是草场退化的元凶,反而是高寒草甸生态中的“关键种”;看似和谐的湖光山色中,作为外来物种的大口黑鲈鱼“嘴大吃八方”,没想到餐桌上的美味一入水域就变成了灭绝本土鱼类的“杀鱼狂魔”;明末崇祯年间,一粒大黄果冷杉种子扎根青藏高原东南角,在三百八十多个春秋的风雨里,它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植物王国,谱写无言的史诗……自然界如此丰富包容,每个貌似不精心的造物里,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借由《博物》,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通往生命的窗户,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那些曾经熟视无睹的事物。《博物》让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我们天然亲近、热爱大自然。面对“万物有灵”的世界,孩子更容易炼就一双爱发现的眼睛。他们时刻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这个世界的丰饶和多彩,感受生长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幸福和快乐。文字:淼淼版式:山海相隔以上内容包含广告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