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捧起是温度,喝下有后劲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将酒倒于河中,与将士同流共饮,这是绍兴人的“胆剑精神”。山阴道上,想起长安“金龟换酒”时,你呼我“谪仙”,我尊你“狂客”,这是绍兴人的君子之交。深深沈园,难忘那“红酥手”捧起的一杯酒,山盟在心,锦书难托,这是绍兴人的深情款款……
早在9000年前的绍兴嵊州小黄山遗址和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就可窥见绍兴酿造黄酒的充足物质条件。作为中国黄酒之都,绍兴黄酒的确切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传承有序,以至于今。
而当下的绍兴,也是一座充满酒香的城。
不必说马路上五步一酒馆、三步一酒铺的盛景,仓桥直街浓郁扑鼻的酒香,弄堂转弯处一排排叠放的陶土酒坛;也不必说黄酒小镇东浦河边树上挂着的酒诗灯景,家家门头上悬着的各色酒旗招牌,远处公共墙面上书就的醒目的“黄酒”大字;单是市井间寻常一户人家的门口,也总能见着摆放齐整的空空如也的黄酒瓶。
黄酒之于绍兴人,是刻在骨子里的心头好。
“吃老酒”与“咪一口”
喝黄酒,绍兴人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他们将喝黄酒形容为“吃老酒”。一吃,一老,尽显地道。
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级黄酒资深评酒委员的钱斌说:“绍兴酒酿出来需要一段时间的‘陈酿化’,使其自然成熟,减少新酒的刺激和辛辣。”
黄酒“陈酿化”沉淀后,更显醇香
其实古人很早就掌握了陈酿的智慧,认为酒越老越好。绍兴黄酒的“陈”,可以从“女儿红”的典故中略窥一二。晋代上虞人稽含在《南方草木状》中写道:“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后来风俗下移,渐渐成为绍兴城俗。一般人家生下儿子女儿之时都会酿得该年份的黄酒埋于地下,待其长大婚嫁之时再取出,其时酒味醇厚,酒色喜人。历史上除了家家酿酒,绍兴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酿坊。清初,沈永和、云集酒坊等等大型酿坊纷纷创立,形成了康熙《会稽县志》所记载的“越酒行天下”的局面。
时至今日,沈永和成为出品国酿、国礼、国宴用酒古越龙山的中国绍兴黄酒集团的一部分,云集酒坊则带着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殊荣演变为会稽山品牌。“老酒”说法的背后,还有着这些老酒坊的延续与传承之意。
酿酒师傅正从酒窖里搬出老酒
具体到喝的方式,绍兴人喜欢说“咪一口”——嘴唇轻启,酒杯轻斜,唇舌与酒稍微碰触,酸甜鲜涩辣的滋味,悄然间纷纷涌来,这是最惬意的喝酒状态。一个“咪”字,背后全是学问。
中国酿酒大师茅来根告诉笔者:“黄酒比较清爽,所以入口不会有特别‘凶’的感觉。”黄酒的度数不高,好入口,但是酒精挥发得慢,累积到一定程度,难免不适。
在全国黄酒行业唯一一位“轻工大国工匠”,首位“中国酿酒大师”胡志明的记忆中,绍兴人喝黄酒通常只是辛苦一天,下班后的小酌,或与熟人佐酒谈天,悠哉悠哉地慢饮。“黄酒是有回甘、回香的,一口闷掉简直是对好酒的亵渎!”
绍兴黄酒:北纬30°的礼物
老酒的滋味刻在了绍兴人的基因里,所以今人不见古时月,却能喝到和古人滋味略同的酒。
那一口滋味,是这座北纬30°的城市用特有的风、水、土所共同造就的。
首先是特别的“风”。中国酿酒大师徐岳正说,绍兴有着适宜酿造的气候,所处的北纬30°,正好是一条世界酿酒带,法国波尔多、德国慕尼黑、埃及的亚历山大市和尼罗河沿岸等都位于这条纬度带。周作人写绍兴,“夏天热煞,冬天冷煞”,湿润的温带季风性气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发酵。茅来根曾多次动情地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酿酒师”。黄酒的酿酒师自然也就顺应四季,夏天作酒药,秋天制麦曲,立冬开酿,春天榨酒。在绍兴特有的气候中,黄酒就这样自然地生长出来了。
绍兴气候宜人,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其次是优质的“水”。绍兴有着富含微量元素的鉴湖水。正所谓“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
黄酒行家曾这样论述:“真正的佳品,必须汲湖水酿造;水的成分不要过清,也不可过浊;清则质薄,日久变酸,浊则失掉清灵之气。鉴湖水,源出会稽,有如崂山泉,所含矿质,恰合酿酒之用,因此绍酒独占其美。”绍兴的酿酒师傅,更是将鉴湖水称为绍酒的“灵魂”,足见其重要程度。
最后是厚重的“土”。绍兴本土传承至今的传统酿造技艺。黄酒酿造中最考验“开耙”的功夫。(注:开耙是指发酵期间的搅拌冷却,其作用为调节发酵醪的温度,补充新鲜空气,以利于酵母生长繁殖)
开耙讲究“人等耙”,而不是“耙等人”。缸头师傅一拢、一按、一提的动作不仅娴熟,还带着舞蹈的节奏和韵律。黄酒复杂酿造工艺中,中心要义是“控制”。尤其是开耙时,师傅们要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并用。中国酿酒大师傅祖康直言:“这是绍兴黄酒的‘核心技术’,也是一代代酿酒人的功夫真传。”
酿酒师傅在酿造黄酒
如此一杯酒才称得上是“老酒”。风赐它以精神,水赐它以灵动,土带给它厚重,这杯酒中蕴含的质素,共同造就了绍兴黄酒特有的迷人口感。
大风起兮“后劲”扬
虽然地处温婉的江南,绍兴却自有一种刚猛之气。古时越人,卧薪尝胆,磨砺出千古一剑。近代绍兴,更是有誓愿“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瑾。勇猛,然而自有一种柔肠,或许这也赋予了绍兴黄酒外柔内刚的气质吧?
后劲,渐渐成为绍兴黄酒的特有标签
因其外柔,所以前期喝下去感觉不到什么。然而又内刚,渐渐就会觉出厚重的酒劲。钱斌笑言:“黄酒这种持续的劲,总是温和地来,又温和地去的。所以古人饮后才能斗酒诗百篇,酒喝喝,诗写写,顺便还作了个画。”
绍兴黄酒因为后感持续,会被认为喝了会“上头”,这其实是一种误会。胡志明说:“酒类产品都会上头、深醉,尤其是贪杯之后。”因此饮酒,需要适量。
绍兴黄酒酿造者都知道“好酒不上头”的道理。外柔内刚的绍兴黄酒,在浅斟慢饮之中,所产生的那种劲道,他们给出了一个更恰当的形容——“后劲”。
绍兴80后国家级黄酒资深评委许乙平是在饮用黄酒的“实战”中领悟到其“后劲”特质的。初期,他只是低频地饮用黄酒,还感受不到那种微妙的后劲。直到他进入了黄酒行业,开始“行行重行行”的体验之后,才有了一些感悟:“黄酒的后劲是当你喝下去以后,要过一段时间才显现出的那种冲击力。这其实是一种微醺的延时感。这是很多发酵酒都会有的特点,但是黄酒会更浓郁。”这源于黄酒的酒体浓郁度更高。(注:酒体指的是酒的香、味成分溶解在酒精的水溶液中,构成的酒的挥发物和固态物的整体)
绍兴黄酒有后劲,这渐渐成为绍兴黄酒特有的身份标签。
在许乙平眼中,黄酒是交朋友的酒,“人在刚认识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外交辞令,肌肉和表情都比较僵硬,然而一杯黄酒喝下去,随着延时的酒精挥发上来,那种放松感、愉悦感袭来,人就会敞开心扉”。
作家曹聚仁曾描述过,朋友坐在一起一口一口地吃老酒,让舌尖舌叶细细享受那甜甜的轻微刺激,吃到醺醺,一种陶然的心境也就油然而生。
与三两好友相聚,一起闲谈、品酒
轻松、愉悦、陶然,这样的后劲或许正是黄酒的魅力所在,柔中带刚却又刚柔并济,这既是黄酒的品格,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不过或许也正因为黄酒背后厚重的人文积淀,让年轻人总觉得黄酒离自己很远很远。
黄酒俨然是上一辈人的酒,正如其俗称“老酒”所显示的那样。
不过这些年,绍兴黄酒正在年轻人中间生发别样新枝。若在绍兴老街走上一圈,黄酒奶茶、黄酒酸奶、黄酒烧仙草、黄酒咖啡、黄酒棒冰等众多黄酒创新饮品定让人应接不暇。同时,适合年轻口味的气泡黄酒、咖啡黄酒、桂花酒、桃花酒、青梅酒等黄酒创新产品的上市,让人们发现绍兴黄酒变得多元,变得可亲,变得青春。这当然是市场的必然,也是绍兴黄酒年轻化的动力。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它,了解它,并发自内心喜欢它的时候,绍兴黄酒的“后劲”才会更绵长、更悠扬。
#分享你与绍兴黄酒有关的故事#
你在喝绍兴黄酒时,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快来分享自己和家人、亲朋好友关于绍兴黄酒的故事。
截止12月8日00点,点赞前10位读者可以获得由绍兴黄酒提供的“后劲”体验装一份。(四种口味各一瓶*375ml——由绍兴白塔酿酒有限公司提供)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幸鹏
作者丨余迟暮
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图片来源丨绍兴黄酒、摄影师张克雷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