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微汪磊:四个必备条件,让地理空间情报在未来十年弯道超车
11月29日,36氪WISE2023商业之王大会“专精特新”超级氪链专场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办,通过链接多方产业资源,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高效链接平台和全链服务支持。大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农业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五⼤领域,将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带来全方位、在场化、即时性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
观微科技创始人汪磊发表题为《地理空间情报行业未来十年的格局》的演讲,演讲正文如下: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能给我这样一个命题的作文,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共同探讨这样一个话题,也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地理空间情报这个新兴的产业。
观微科技是地理空间情报服务商,也是地理空间情报智能化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首先我们来看地理空间情报这件事。
简单来讲,地理空间情报就是通过图像分析获得见解。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军提出,在推动概念落地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个主体产业。目前美国从军事地理空间情报已经到了商业地理空间情报的阶段。
地理空间情报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让战场更加透明,使得现代战争看上去更像是一场直播。最近两年我们大家备受关注的俄乌冲突,普通人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更多关于地理空间情报军事价值的验证。还有最近大家特别关注的加沙地区人道主义灾难,很多人在互联网上通过地理空间情报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场灾难。
除了军事价值之外,地理空间情报在民用上的价值或者民生上的商业价值也是非常明显。以农业为例,通过对全球主要产粮区的监测,预估粮食作物的产量,同时以此为依据,调控农产品价格,指导进出口贸易,并且在期货市场上有所斩获。实际上,全世界四大粮商有三个是美国人的,控制着全世界80%以上的粮食进出口的贸易,具有定价权,地理空间情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回到演讲的主题,我认为未来十年地理空间情报发展格局,有可能从当前的美国一家独大到实现“两超多强”。中国当前在这一领域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我们具备一定的条件基础,使得未来十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看看当前美国独大的格局,美国人是怎么做到领先的?首先它有一个权威的机构--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制定政策、定义标准、提供订单,重要的是引导产业的应用场景并实现落地。NGA在全球约有15000名员工,根据近三年其网站上公开数据可以做出统计,这一机构放出的合同额超过100亿美金。
其次,要有一个地理空间情报基金会这样的组织,专门用于推动产业发展。这个组织每年都组织一次地理空间情报的年会,今年的年会大概有750个组织、超过4000人参加。
此外还应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在美国,会对5岁以上的学生开始进行教育推广,18个高校设有专门的地理空间情报学位课程,地理空间情报基金会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教育资助,包括建立起了4大类、10个细分领域资质的认证体系。
最后这个产业在美国商业上有比较完整和成熟的头部企业,表现非常突出,企业的估值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十年我们是否具备了能够进行弯道超车的条件?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弯道超车的成功经验,有四个重要的条件是必备的:新型举国体制、超级市场的加成、投资热点、技术创新。对标这四点,在地理空间情报领域,我认为也满足了相关的条件:
首先新型举国体制是地理空间情报产业跨越发展的核心动能。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出的顶层战略文件中都提到了这一新兴产业,同时也注意到近20个部委出台了15项以上的政策,以切实可行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往前发展。此外,包括地方政府和国企纷纷参与投资地理空间产业,作为其细分领域,地理空间情报领域必然将实现极大发展。
全球最大市场是地理空间情报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当前大国关系的背景下,军事领域对地理空间情报的需求逐年增长。并且数字中国战略为国内的市场开辟实现赋能,在一带一路等中国主导的战略中,为我们打开地理空间情报的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有10亿以上的网民,其中蕴含的地理空间情报潜在的空间和潜力值得我们大胆想象。地理空间情报作为一个敏感且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要求全链条的国产化。这意味着所有的市场必须由我们主导和占领,国外公司无法跟我们竞争,资源全部由我们使用。
海量空间数据是地理空间情报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是技术创新的温床,大规模投入必然推动产业发展的洪流。2022年中国地理空间的数据已经积累到了20ZB,民用遥感卫星将近300颗,是两年前的6.4倍,且这个数字还在大范围地增加。
创新驱动是地理空间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技术创新让地理空间情报插上翅膀,对我们来说,解决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之上,如果能够更好的渗透地理空间情报行业的应用场景,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理空间情报专业知识语料,就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在AI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了“两超”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地理空间情报整个产业已经开始进行赋能。阿里也好,商汤也好,这样的大厂很早就已经布局了遥感分析的大模型,这个投入和技术创新的逻辑已经说明了中国地理空间情报产业的一种趋势。
但是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一是如何在地理空间情报这一复杂的场景中使用人工智能;另外是怎样生成地理空间情报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语料。观微科技也给出了自己产品级的解决方案,即我们自主创新的平台——观微之眼,是以增强智能为技术内核,以人-人工智能共生的地理空间情报智能生成与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按需访问、实时获取的地理空间情报的专业数据、工具和情报等等,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人都可以轻松挖掘和使用深层次地理空间情报。
我们始终认为人在地理空间情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可以提高人主导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我们针对各种各样情报分析的场景,具体化定义了地理空间情报的分析流,组合调用人工智能的工具,通过人的逻辑分析和判断作为输入,并不断地回归来实现情报的最终目的,以此解决好如何在复杂的地理空间情报场景里面应用好人工智能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针对不同目标建立了情报语义的表述模型,在描述模型中,既有对目标基本信息的描述,也有高价值子目标的定义,装备的定义,装备状态的定义和历史图谱的定义。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算法,自动在图像里面挖掘这些情报语义、知识语料。
应用场景创新让地理空间情报具有无限可能。今年度举办的地理空间情报年会上,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局提出新的使命任务,从海底到太空。实际上把传统的观测扩展到了海洋和太空领域,因此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应用场景和一系列新的订单,美国老牌的地理空间情报公司麦克萨(Maxar Technologies)便用卫星去观测空间目标,也用卫星去追踪我们国家卫星的轨迹和进行偷窥,实际上在太空的战场上的对抗已经一触即发。
我们注意到另外一个新的应用场景,武汉大学新成立了一个遥感新闻学交叉的学科。我们也注意到包括美国的CNN、日本的NHK和我们新华社在内都有卫星新闻频道,卫星新闻的客户端已经成为地理空间情报的下一个战场,离我们如此之近,触手可及。
模式创新让地理空间情报无处不在。我重点讲一个新的模式——“泛在模式”,有两点很重要:1.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地理空间情报;2.任何人都有可能消费地理空间情报。我们注意到国内主流的自媒体平台上,和地理空间情报特点相关的账号超过6万个,千万以上大V有数十个,在这里做个小广告,观微有自己的抖音号“观微之眼”,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在传播自己的见解。任何人都有可能消费地理空间情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受众群体的扩展使得地理空间情报的价值空间大大延伸。
教育创新能让地理空间情报持续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入科普教育,在青少年人群里面建立认知基础。在大学阶段,建立学位教育的体系,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社会职业教育阶段针对特色化的人才进行能力素质的提升,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对人才价值的导向来促进人才活力。
在这个方向上,观微也有自己的贡献。我们另外一款产品——“解译通”,是以打造人才为目标的一个知识赋能的平台,我们贡献了独家知识小视频体系,开源了百万解译实例,并且利用人工智能助手,实现了在线的实战训练。功成不必在我,我为行业基础赋能。
最后限于时间不再展开,用一句话来收尾:地理空间情报,如同一张无限延伸的地图,揭示着无边际的价值与应用。观微科技始终聚焦于地理空间情报这个领域,欢迎大家联系我到公司参观调研,谢谢大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