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黎写了个“拆”
蒙马特高地,巴黎的艺术心脏,集结了圣心堂、小丘广场、狡兔酒吧等,当你漫步在巷道间,将有幸偶遇诸多艺术家流窜的痕迹,以及一个“拆”字。
飘逸的笔触和点睛之笔的红圈,完美复刻了这个曾让无数人阶级跃升的东方图腾。
在“拆”字的映衬下,巴黎十八区多了一丝城中村的富盈气息,塞纳河流经妇幼保健院、农村信用社和大润发,一路奔向了人民广场。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公社在蒙马特高地打响了第一枪,21世纪的“拆”字遥遥呼应了这个革命老区
图片来源:抖音@老白干一喝就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就足以唤醒海外华人共同的记忆,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巴黎人很难破译这个神秘文字的真正含义:rich。
当这个字被人拍下传回国内,并引起数百万浏览量的围观后,公路商店联系上了“拆”字的画手,和他们聊了聊背后的创作。
不是基建狂魔,也不是拆迁大队,而是一对在巴黎闪现的情侣:@带猫去旅行 和@精卫是只暹罗猫。
带猫去旅行:我们都是学生,我兼职摄影师(图虫,视觉中国,Unsplash,视觉法国的ID:Xavier Photography)。
精卫是只暹罗猫:我也是兼职摄影,还算可以但远远没有铲屎官厉害,有时带队一下户外徒步,这些都是兴趣,最近搞搞毕业、找工作、自媒体啥的,还有在被封控。
图片来源:小红书@精卫是只暹罗猫
“拆”字带来的反响远超他们的预期,这其实是他们的即兴创作,没有锦衣夜行的踩点“作案”,而是一次约会的练手。
带猫去旅行:首先这个拆字是一时兴起中一时兴起的结果,并不能代表这次活动。我们打算在蒙马特的某一面墙上喷上一句论语。“拆“字是测试喷罐性能的试验品。
我们没有选定时间,那一天有闲有兴致就去做了。
关于地点,在刚刚开始有爱情的火花不久,我听猫猫说她想过晚上去蒙马特高地看巴黎的夜景,可是夜晚的那里有些危险有点害怕就一直没去,随后我带她去看了。所以说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精卫是只暹罗猫:完全就是试验品,我家铲屎官写的,就是想到啥好玩就写啥了。我俩比较随性,蒙马特全是涂鸦,在那里喷不会影响别人,我俩很有素质的,一排涂鸦也很有氛围,再加上一直想去那里看夜景,就去了。
游客进入蒙马特,得先攻克爬不完的楼梯和随时给你系红绳的老黑,而对艺术家来说,起伏错落的房屋建筑为街道两侧留存了大量的绘画空间,过去他们为了便宜的租金和免税的葡萄酒聚集,也为这里留下俯拾皆是的灵感和宽容的创作氛围。
虽然有巴黎的朋友称在巴黎圣母院附近也看到过,还有人说意大利米兰也见过“拆”字的涂鸦,但据本人回应,他们一共只写了两个“拆”字,如果你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拆”字,只能说是国人的默契。
带猫去旅行:没有在其他地方写过。如果是之后写的,那可能是那个视频火了。如果是之前写的话,那可能是巧合吧。
@带猫去旅行 和@精卫是只暹罗猫在巴黎留下的两个“拆”
图片来源:小红书@精卫是只暹罗猫
随手的“拆”字涂鸦比他们认真拍的自媒体视频带来了更高的流量和关注度,也带来了更多指责:“乱涂乱画”、“不能算涂鸦”、“影响市容”,“丢脸丢到国外”,话题已经被注重大局观的网友指点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
带猫去旅行:涂鸦艺术我认为是一座城市生活过的人与这座城市的交流形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艺术思考与表达,这与笔法和创意无关。这些涂鸦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在这座城市的共同回忆的表达,如果不合适的话政府会挑选没有意义(个人看法)的涂鸦去选择去除。如果它们有幸一直留着,我们的回忆也会刻在这座城市里。
评论区有很多人赞同或反对,其实我们不在意的,言论自由谁也管不着谁。我们认可,我们做了,我们的回忆,我们知道理解就好。
我们不是涂鸦手,如果有其他涂鸦手来交流的话那很开心,没有的话也正常。
精卫是只暹罗猫:我认为艺术就是一种个人意识的非直接表达,只要是有个人思想、有有趣的表达方式,都可以叫做艺术,没有好与不好的分别,只有能不能充分表达自我的差别,是充满个人世界观与哲学的。不算涂鸦就不算呗,这是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表达,我觉得我们棒呆了!至于别人怎么看,喜欢我们的就谢谢,不喜欢我们的您划走,也就评论区里杠杠,我也不在意;我也有好朋友不喜欢,那就聊下一个话题吧哈哈,我也不太在意,对我们的友谊也没影响。
对于那些反对的声音,他们只留下了一段词作为回应:
On écrit sur les murs le nom de ceux qu'on aime, (我们在墙上写下我们爱的人的名字) Des messages pour les jours à venir, (未来几天的消息) On écrit sur les murs à l 'encre de nos veines, (我们用血管里的墨水在墙上写字) On dessine tout ce que l'on voudrait dire (我们画出我们想说的一切)
用涂鸦占领公众场所的话语权并不是他们的本意,比起留下耐人寻味的作品,@带猫去旅行 和@精卫是只暹罗猫更愿意用创作来建立两人彼此的连接。
精卫是只暹罗猫:我们总共有四个涂鸦作品,拆、那句古语、各种语言的我爱你,还有我离开巴黎前最后一晚在他家楼下的施工墙板那边写过一段情话。那段话也都是真挚的感情,就是想到转天就要回国了,要很久才会再见到铲屎官,非常不舍难过,各种依恋,想在巴黎写满我爱你,让他觉得在巴黎不孤独,我没有走,就去蒙马特写了各国语言的我爱你,这个灵感是在来自于蒙马特有一面各国语言的墙,但那天晚上那个地方锁了,就自己写一个吧。写完我爱你,总觉得还不够,我还得说点什么,回去的路上就在措辞,在他家楼下写了那段话,这样他每次看见都能想起我,但是真是一边写一边哭。当时的心情吧,就是我小红书那个作品下的那段话“在巴黎一年,留下了太多牵挂,现在,我也马上要带走太多牵挂。那就留下一座城市的我爱你,为你点亮的灯,为你铺平的路,为你解暑的风雨,都是一点一滴的我爱你”。
两人在巴黎留下的其他涂鸦
图片来源:小红书@精卫是只暹罗猫
爱墙是蒙马特高地一面40平米的高墙,上面用超过250种语言写了311句“我爱你”。
图片来源:Discover Walks
除了涂鸦,他们还一起创立了“INVINSIBLE系列”,老实说,他们根本就是以艺术的名义表达对彼此的爱。
精卫是只暹罗猫:我在南法玩的时候看见有人在地上放了双鞋,说“这是个隐形人,要是和他合影要1欧”。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和铲屎官在巴黎搞了个同款,在塞纳河的桥上放了一男一女两双鞋,写了个纸板“c'est un(e) invisible homme/femme, 0.5€ pour 1 photo S.V.P”(这是一个隐形的男人/女人,要合影请付0.5欧),我们比南法那个要便宜哈哈哈,最后我记得最高收了6欧,转天我们的鞋、钱甚至牌子都没了,可能是流浪汉拿走了。然后就以invisible为核心,创造了系列作品。这个系列本来没啥就是好玩,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一些隐形人,如果硬要挤出点什么理念,我们聚焦在一个invisible homme/femme身上,其实是对一些抽象的群体、理念或者事情的具象化吧。主要是看我们要表达啥,涂鸦只是一个形式。
我把这些好玩的事、有表达的事都叫做作品吧。比如我在六一儿童节那天,用各种小零食给他家的门上贴了个18禁的标志;他在我过生日时送过一套他设计的口罩内衣,回国隔离时我箱子被滞留巴黎,没有任何衣服,就学着他的设计也拿口罩做了一套内衣。
INVINSIBLE系列
图片来源:Instagram@jenniferli0523
一个“拆”字,引起了互联网对涂鸦的边界讨论,然而当我们试图去刺探其中的真相时,真相如此赤诚而简单,也许他们从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做一个意味深长的作品,但网友的解读已经替他们走到了这一步。
至于未来的创作,他们并没有做太多的规划,正如当初写下“拆”字的心境:
“没有计划与考虑,源自于我们对一起生活的热爱。
艺术是表达,一切的刻意都丧失其意义。”
图片及资料来源
@带猫去旅行
(图虫,视觉中国,Unsplash,视觉法国的ID:Xavier Photography)
@精卫是只暹罗猫
(小红书ID:精卫是只暹罗猫;
户外女孩精卫)
抖音@老白干一喝就醉
撰文陈只三 编辑陈只三 设计叁
本平台采用作者征稿制度
如有任何交流需求
我们向你开放作者联系方式
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坐飞机看航空杂志的人算不算异类
把下流诗写遍香港街头,却没人扒得出他是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