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留美博士流浪街头16年,不管真相如何反转,我觉得看懂这三点就够了
最近,“美国流浪博士孙某东”的消息一直挂在热搜上。
一开始,我以为这又是什么标题党在炒作。但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发现,“美国流浪博士”这充满戏剧冲突的六个字,还真不是标题党。
或者可以说,孙某东的真实经历,比这六个字,更加让人唏嘘。
图源网络
他是天才神童,被复旦少年班选中,然后出国深造,一路高歌读到博士毕业,最后拿到美国国籍、进军华尔街,十几年前就拿到了十几万美元的年薪。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拿着“成功人士”人生剧本的人,在纽约街头流浪游荡十六年,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顶级学霸的陨落
孙某东,1969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
网上与他相关的众多消息里,那些分析他落魄原因的人都各执一词,婚变、赌博、精神疾病……说什么的都有,但关于他出国前的情况,所有人的说法几乎都是一致的——
孙某东,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学习成绩极好,是复旦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高材生,还是江阴市高考状元。
80年代,国内有一个由李政道教授倡议设立的CUSPEA项目(即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专门针对物理类本科生。(李政道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杨振宁教授因共同发现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单来说,这个CUSPEA相当于学界大佬为中国优秀学子争取的一次特别的“考研”机会,被选拔出来的,都是成绩名列前茅的超级学霸,有机会前往美国一流大学学习。
有人说,CUSPEA筛选出的是国内本科水平里,物理最好的几十个人,属于0.01%的天才。
图源网络
孙某东是CUSPEA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他本科毕业后,通过选拔前往美国,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rooklyn College),拿着学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在核物理领域继续深造。
求学期间,他除了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之外,还做过一段时间博士后,发了32篇全英文SCI论文。
这就是孙某东一路高歌猛进的前半生。
90年代时,因为政策变化,孙某东没有办法继续在核物理领域深耕,必须改换赛道。
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很多人说,从孙某东的身上再一次看到了,人生是一次长跑,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高智商、高学历并不能保证什么,有太多的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考上名校很重要,但它从不是永久保障。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进入一所好学校,必然意味着人生上了一个台阶,它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优秀的人,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得到更多的机会(比如将孙某东送出国的CUSPEA项目)。
但是登上了台阶之后,孩子能否站得稳、走得远,还要看很多因素,如性格、选择、心理素质等。
这些都对,我也认同,我今天还想聊聊一些不同的想法。
1. 好好学习能改变命运,但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
前几天,我和朋友聊天说,40岁以后好可怕,开始思考人生意义了。
他的回答一下子说到我的心坎上:到了这个年龄,没有标准答案了吗!
是啊,一到学龄,接下来的十几年(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上学、升学,按照规划去走,总不会出大错。
无数人告诉你,教育是改变命运唯一的一条路,别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定要考个好大学!
一般的孩子也许还会观望、摇摆、举棋不定,学习好的孩子、学霸学神、天才神童(像孙某东),正因为他们的优秀太出众了,一眼就能看清那条最好的路径。
然而,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孩子一下子被甩进了社会大学校,没有教材、没有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参考答案也没有。
学校是简单和单纯的,社会是复杂和多样化的。
原来不用想,好好学习是唯一的要务;现在,每走一步都要选择,要决策。
此时,相比学习能力,性格底色、思维模式、眼界胸襟才是更重要的底层能力,会让孩子走上不同的道路。
因为,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我们帮助孩子准备好了吗?
还是只知道让他们好好学习,磨光了他的棱角,把他推进了标准化的好学生流水线。
2. 顺境决定人生的上限,而逆境不断击破下限。
最近,又在翻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看他写在双腿瘫痪之后的痛苦、愤怒、彷徨、怀疑一切,三番几次想死,所幸后来摸到了写作这条路,重新看到了光明。
再看苦难,他的看法就变了。他的这些话深深打动了我(摘自《我与地坛》p15-16)。
他说,原本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但多想一步又坠入深深的迷茫:
“假如世界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银企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
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我想,孙某东肯定也遇到了困难,甚至苦难。
但谁不会呢?没有谁会永远一帆风顺,再伟大的父母,也不可能永远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永远不让他们遭受风雨。
我们希望孩子一生顺遂,正是因为我们知道,逆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行。
深处逆境,如何不消沉、不放弃,不慌不乱,沉着应对,不仅兜底人生的下限,更是会改变和修炼身心,影响他们如何抓住顺境的机会。
3. 站得远一点、看得远一点,心气就平了
估计有同学说,看到我写到这里,好像更担心孩子了,太多变化会影响他们了。
孙某东小时候那么优秀,现在确实如此的境遇。
确实是,但我看问题的角度比较逆向,反而轻松放松了很多。
如果一时的成绩不能决定一生,那么一时的落后同样也不能决定。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会焦虑,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很严重,而是我们离这个问题太近了,甚至拿放大镜审视它。比如,孩子不太擅长跳绳,别人家的孩子一分钟跳200多个,他才跳100多个。
但如果我们站得远一些、看得远一些,把跳绳这个问题放在孩子的整个小学阶段、整个求学阶段,甚至整个人生中看,它立马变得无足轻重了。
大宝那天问我,如果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怎么办?
我很干脆地回答:不怎么办。即使高考没考好,人生也不会因此就毁了。
我给他讲了老王的经历。
由于当时考试发挥失常,再加上填报志愿出现重大失误,他拿985学校的分数上了一所普通院校。
怀抱一腔的失意,他度过了消沉的四年大学生活。
但现在再回头看,他说,很感激那次摔倒,摔掉了他的骄傲和自负,让他学会停下来、低下头,复盘他的过往、思考他的将来。
那个四年,他看了很多书,整个人沉静下来。
当下,那是个巨大的挫折,但放在更长期的人生中,那是一段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
年过40,越来越深刻懂得,人生是一场修行。
短期看,它是幸运成就,或者挫折苦难;长期看,它们都是经历成长,经过它们,人发现和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开始这样想,再看孩子所谓的问题、不足、落后,心境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的人生那么长,何必这么慌张。
写到最后,我突然想起之前看《十三邀》,许知远采访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的那一期。
在讲到中国人与西方人心理差异的时候,彭凯平教授提到了卢刚杀人案。
北大学生卢刚,是与孙某东同一时期、同是因CUSPEA项目(不同批次)赴美深造的。
卢刚在爱荷华大学读天体物理博士期间,因为奖学金等问题,持枪杀死了数名老师同学……
图源网络
彭教授说,他曾经把自己妻子的室友介绍给了卢刚做女朋友,只是两人相处没几个月就分手了。
然后他提到,身边的中国人大都觉得,假设卢刚和这个女孩一直在一起,结婚生子,他可能不会走到杀人泄愤这一步。
而彭凯平的一个美国老师听到这个故事后,第一句话却是:“真为你太太的室友感到高兴。如果她嫁给了卢刚,一定也会死在卢刚的枪下……”
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那么,对于孙某东纽约街头流浪这件事,我突然很想知道同学们的看法?
比如,如果他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国,现在会是怎样的状态?
我设置了一个投票,欢迎大家参与。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理由……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