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十几年,我决定跟身体和解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春节将至,与回家的喜悦伴生的是隐隐的焦虑。“逢年过节胖三斤”,今年的减肥成果是负十一斤,明年的减肥计划又成效几何呢?
肥胖是我灵魂深处的梦魇。无数次从噩梦中醒来,梦里我试图抓住肚子上层层叠叠的肉,但两手根本抓不过来。
梦醒了,我告诉自己:你的BMI处于正常区间,你是一个健康的人。但在我24年的自我认同里,我一直是个胖子。这个信念已经融入我的骨肉之间。
自有记忆开始,我就与三层脂肪相伴而生:以肚脐为分界,每当我坐下时,上腹的赘肉耷拉在小腹上,乳房又垂落在下两层肉上,像过年蒸的大屉枣馒头。
《瘦身男女》剧照
赘肉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无论我是否喜欢它。2021年,当我终于减掉46斤时,我躺在床上摸到自己外翻的肋骨,那一瞬间我开始怀疑:现在的这具身体还是我吗?
我的减肥经历是残酷的。倒不是说某一天的运动和节食有多残酷,而是十几年“决心减肥—开始减肥—跑步、节食—毫无效果”的挫败性经验,使我几乎相信减肥对我来说是件不可能的事。
慢慢地,我决定把肥胖归因于我的基因。在我的父系家庭中,所有家庭成员成员都是胖子,无一例外;而在我的母系家庭中,几乎都是瘦子。显然,我爸的基因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我一度接受了这个事实,直到大三那年,我的体测报告显示:168cm,83kg,肥胖(共有正常-超重-肥胖三个等级)。这是我目前人生的体重巅峰。那个暑假我去西安体验完碳水盛宴,回家后,我决定孤注一掷地减肥。
这一次,我成功了,一减就是46斤。起初,一种厌食的情绪笼罩着我,因为我对这具臃肿的身体感到极度厌恶,这种情感投射到一切昔日爱吃的食物上。我下载了一个热量计算的APP,每天精确地把总热量摄入控制在700-900kcal。那段时间,我不吃炸鸡、奶茶、甚至米饭,只吃一些魔芋之类的碳水代餐、清淡的蔬菜和瘦肉,几乎不吃晚饭。一个月下来,我瘦了8斤。
《Dream High》剧照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减肥的正向激励。尽管在体型上还没有太大改变,我已经对自己有了信心。遵循着这套饮食方案的逻辑,加上每天散步一个小时,几个月下来,我瘦了20斤。
这时,我已经逐渐感受到世界对瘦子的善意和美好之处。亲朋好友开始夸我“瘦了好多”,带着一种艳羡的神情和语气。我把头发染成红色,开始研究化妆,第一次主动买短裤和短裙,对着镜子自拍,甚至摆出一些做作的姿势。21岁,世界第一次准许我做一个爱美的女孩。
自小以来,因为长期买不到尺码合适的女装,我习惯于穿我爸穿剩下的“大裤衩”和“沙滩裤”,几乎从没有穿过裙子。每次试图打扮自己,照片里的我却看起来像个滑稽的谐星。逐渐地,我发觉自己处于性别气质的中间——穿男装、剪短发、拒绝粉色和刻板印象中的女生爱好。身材给我的童年遮上一块暗淡的滤镜,也让我爱上探索深邃的宇宙,以及在静谧中观赏自己的精神。
《没有工作的一年》剧照
客观来说,肥胖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性格影响是有差异的。在我的观察中,胖男孩更多外向、自信和幽默,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喜爱。大人会说:“嗬,这大胖小子,长得真好!”相反,胖女孩多数变得文静和内向,她们有一个稳定的小圈子(多为身高、体型相近的同性),不喜欢成为人群的焦点。大人会说:“胖闺女,减减肥吧,瘦下来更好看!”
即使在电影《阳光小美女》中,奥利芙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她聪明可爱、活泼开朗,但同样经历着家人的“节食劝说”。父母当然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但面临现代社会对女性苛刻的身材要求和“嫁不出去”的恐慌,他们不得不从幼年开始干预,好让自己的女儿从小养成顺应社会期待的良好习惯。
身材对女性交往心理的影响尤其深远。在小中学阶段,胖女孩和异性同学的距离是微妙的,而胖男孩似乎不会产生自我隔离的倾向。在青春期性萌芽和旺盛的阶段,胖女孩对自己的性吸引力感到自卑,对小说中的浪漫情节既向往又排斥。总是以审判的目光旁观陷入爱情的男男女女,自己却始终无法迈出一步。
这种状况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一直持续到我的大学。即使期间曾有人真诚地追求我——据说基于我的性格、才华、审美和品行——我仍会觉得,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他一定是在骗我,或者一时被我的言语所蒙蔽。如果他目睹我的身体,一定会像我一样厌恶它。我甚至认为,我今生都不可能恋爱,浪漫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极光之恋》剧照
我不愿说减肥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是不负责的——好像在鼓吹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放大这种身材焦虑。但我又不得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瘦下来后,一切都在变好:无论是我的健康情况、我对自己的认可,还是他人对我的评价、家人对我的态度种种。
随后,我又不得不反思,以上这些后果是否真的是由减肥这件事导致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在发生的所有积极影响中,至关重要的是“自我认同”,当我变得自信时,我开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在认知转变后,我允许了别人来爱我,我向世界和他人敞开自己、展露自己。我对身体进行美的创造,与同性有了更多的话题(诸如美妆、服饰、染发等),开始主动追求喜欢的人……
但瘦的尽头到底在哪?没人知道。有无数明明体型正常甚至偏瘦的女性仍在减肥,她们长期保持节食的习惯。减肥的诱惑就像驴鼻子前的胡萝卜,让人没日没夜地跑着。“瘦下来”就像一个魔咒,回荡在每次进食之前:瘦吧,只要你足够瘦,一切都会变好!爱情将会到来!
有太多人成功后复胖,又有太多人患上了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甚至致命的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类进食障碍,约有10%的患者死于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女性患者的数量多出男性患者10倍,在西方取样的研究中,青春期、年轻女性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0%。
《星期8》剧照
复胖、焦虑,这些减肥的并发症一个不落地发生在我身上。我花了几年说服自己接受别人的爱。后来,我恋爱了,我跟现在的男朋友在读研中相识,寒暑假一起旅游,周末出去吃喝玩乐。渐渐地,健身和饮食计划变得难以执行。两斤、四斤、六斤……胖到十斤的时候,我感到无能为力,几度放弃计划,彻底开摆。
我无数次在想,瘦这件事是多么反自然啊!我的身体热爱储存热量,当炸鸡、芝士、奶茶摆在我面前时,AgRP神经元高度活跃,我情不自禁地想吃它们。这项人体机能有助于我们的祖先在狩猎采集的恶劣食物环境中生存下来。研究表明,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obesity-associated)位于人体的第十六号染色体上,那些天生的瘦子不过是FTO 基因未变异的幸运儿罢了。为了一个小小的基因片段,我要终其一生与肥胖作斗争。
再后来,我与更多的朋友探讨减肥,逐渐认识到任何对体型的苛责都是不公正的。对于“怎么也吃不胖”的人来说,除开基因的先天原因,他们更有可能成长于具有健康、均衡饮食习惯的家庭中。影响饮食习惯的因子有很多,诸如本地物产、饮食文化、经济情况等等。我开始觉得,父系基因对我体型的塑造或许不是决定性的——而是早上吃的每一顿泡面和油条,正餐取之不尽的精致碳水,以及节约粮食的光盘美德。
《小欢喜》剧照
可以说,肥胖的罪魁祸首是食物,尤其是食品工业化生产出的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更多的糖分和脂肪,并且极易使人上瘾和过量摄入。而对于父母双职工的我家来说,在吃饭方面容易追求省时简单,缺少科学饮食观念的指导,频繁购买超加工食品。
另一方面,运动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对于从小偏胖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表现多数较差。每次跑圈,我总被落在队伍的最后。慢慢地,运动对我而言犹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但减肥成功后,我惊讶地发现,跑步时我的身体竟如此轻盈:我的胸部不会甩来甩去、肩带不会滑落,只要坚持规律的呼吸,我可以跑三五公里。要知道,对于中学的我来说,只200米就足以让我咽喉充血,落寞地跟在后面。
无论如何,我至今还是没有爱上运动。男朋友总会邀我跟他一起打球、滑冰、游泳,对他这种运动基础较好的人来说,运动无疑意味着快乐和游戏。但对我而言,每次运动前都要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克服刻在肌肉中的无助和恐惧。尽管如此,我还是越来越多地在运动中感到快乐,用崭新的体验洗刷着过去的失败记忆。
《美女的诞生》剧照
在此,我要向和我一样长期与身体作斗争的女生们说句肺腑之言:身体是我们一生的朋友,从来不是敌人。不管喜不喜欢,它都会永远忠诚地陪伴我们。免疫系统帮助我们杀死入侵的微生物,脂肪帮助我们在冬天抵御寒冷,保护重要和脆弱的脏器。究竟什么样的身体是美的?每个人有自己的回答。而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快乐都可以被我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
2024年,我的饮食和运动计划还在进行着。不过这次不再是为了减肥,而是为了健康和美,为了从事多样的活动、吃世界各地美食。总而言之,为了去爱我的身体。
排版: 布雷克 / 审核:小风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