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的性情公众号新闻2024-01-18 08:01作者:哲空空来源:蓝钻故事文章已获授权熊彼特认为,最好的企业家会有一个比追求利润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类似孔雀开屏的骄傲或虚荣,提炼成一句话就是。——我能,你不能。一言不合就要爬珠峰的王石,这些天再次大出风头。他公开宣布:我女儿3岁,不是私生的。短短一句话,信息量挺大。王石今年72岁,“我女儿3岁”,意思是:王石老当益壮——我能,你不能。“不是私生的”,就给人更多遐想了:在王石的那个商人圈子里,私生子女只怕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正如马克·吐温笔下“各种颜色的孩子围着叫爸爸”。王石甩出一句“不是私生的”,让圈内人汗颜,也印证了熊彼特的理论——我能,你不能。富豪们遮遮掩掩的隐私问题,被他坦荡的说了出来。毕竟,合法夫妻生儿育女,为什么要怕被指指点点?“不是私生的”为什么可以拿出来强调?当一切都习惯了暗箱操作时,王石更喜欢用透明化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鹤立鸡群的姿态,是王石独有的性情。关于王石,最有名的“我能,你不能”,是他的“不行贿”宣言。1994年,王石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宣布万科的底线——不行贿。相信的人不多,而那时的房地产,也远远谈不上支柱产业。十年过去,王石参加一个企业家论坛,再提“不行贿”底线。王石发言后,另一个民营企业家起来打擂台说,王石先生不行贿,我很佩服。但那只是个案,因为不行贿,一事无成,比如说我自己就行贿。王石的不行贿宣言,没有迎来任何掌声。而这位公开承认自己行贿的企业家说完,全场竟掌声雷动。在他们看来,王石式的宣言,要么是“大善近伪”,要么是“不接地气”。其实,早在1988年,万科筹备上市,搞股份制改造,准备引进香港上市公司规范条例,内部遂展开关于规范化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一些灰色的行为是否真的不能碰,也包括行贿,有高管说,如果严格按条例办,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我们会失去竞争力。王石说,我宁愿失去竞争力。不论是最近声明自己的女儿“不是私生的”,还是多年前的“不行贿”,王石的行为,总能引出某种尴尬。与其说是王石个人的尴尬,不如说这种尴尬是直指环境,挑战了某种“约定成俗,却不便明说”的气氛。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小男孩,一句话戳破了“皇帝的新衣”。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出自王石口中,就令人如芒在背。成人的规则,是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谎言。只要王石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王石诸多“不合时宜”的言论,或许是源于,他自小对“商人”这个身份的怀疑。改革开放后的一代企业家,不少都是退伍军人,甚至有人戏称——部队才是真正的商学院。王石也不例外。王石在北京上的小学,学校在故宫后面。父母在机关大楼上班,属于中层干部,住在普通的筒子楼里。有时候,王石去同学家玩,发现生活条件差距明显,同学家里,地毯,电话,沙发,大客厅,一应俱全。后来,王石才知道,很多同学的父母,都是高级别的干部。八岁搬到郑州后,王石住在干部大院,邻居都是些书记、局长、副局长、政委、工会主席。17岁时,王石参军进入部队。正逢“特殊年代”,他所在的部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王恩茂,一派支持武光。部队里的人开车遇到,如果你按喇叭,是“叭叭-叭叭”这四下,意思就是“打倒武光”,说明你是站在王恩茂这边的。如果你按“叭叭-叭叭叭”这五下,意思就是“打倒王恩茂”,说明你是站在武光这边的。令王石困惑的是,这些派别并不确定,忽左忽右,来回摇摆。而他们的势头,也像翻烧饼,一会儿这面向上,一会儿那面向上。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开卡车的那些年,王石也许没少思考这个问题。王石的家庭没有商人背景,那个年代商人也是被批斗的,那时王石看过的书里,商人总以唯利是图的形象出现,比如要割主角一磅肉的《威尼斯商人》、还有吝啬成性的《欧也妮·葛朗台》。1980年,王石在书店找到一套《红顶商人胡雪岩》,读得如饥似渴,一度奉其为偶像,觉得胡雪岩太能干了,太会察言观色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完后,王石改变了看法。王石发现,胡雪岩和浙江巡抚王有龄、闽浙总督左宗棠是典型的官商勾结,官商编织的这张生意网支撑着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胡雪岩公开行贿,跟长官们互换小老婆,称兄道弟,实际上,地位却是不平等的,自己的命运被攥在别人手里。在胡雪岩身上,王石看不到现代企业家精神,暗下决心,不能再走这条老路。王石最欣赏胡雪岩的一点,是他在破产后,吞金自杀,敢于用生命承担责任。除了“不行贿”,王石还有一个著名的经营理念:超过25%的利润不做。这个理念乍一听,让人觉得王石有病,并且病得不轻,但其实是“血的教训”。万科做贸易出身,80年代进口录像机,做过利润高达200%的生意,因为暴利,许多公司一拥而上,都来进口录像机,很快供过于求,利润率一路从200%掉到100%、20%、5%、2%,乃至最后无利可图。从1984年到1993年,万科结束了这项业务,王石请财务算过账,发现这项曾经的暴利行业,最后的总账竟然是亏损的。王石对此总结:“市场很公平,之前你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你都要吐出来,而且要多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暴利,供应商、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这个链条是此消彼长的存在,如果一方得到了超额的利润,必然意味着另外某方的利益受损。追求暴利的企业,往往先伤及他人,最后祸及自己。然而,这个理念,让王石在房地产火箭式上升的那些年,栽了个大跟头。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一年,王石判断房地产拐点即将来临,万科在杭州首先降价。一群愤怒的业主,差点掀翻了万科。更惨的是,当时有不少人,相信了王石这位房地产老大的拐点论,没有搭上这一波车。随后的十年,很多人更是因为坚持判断,错过了一波波狂飙突进的财富浪潮。而王石这些年远离万科,在西藏游玩,在北大讲课,在哈佛、剑桥、牛津访问。后来更是被卖菜出身,抓住风口崛起的姚振华,踢出了万科的领导层。在房地产最辉煌、最暴利的岁月,王石似乎成了远离战场的输家。转眼间,十七年过去了,那个迟到了很久的拐点,终于来了。暴利变成了债务,许家印被抓了,碧桂园暴雷了,融创的售楼部打了亮亮丽君夫妇。曾经以土豪气势震撼资本市场的姚振华,也被保安欺负,被员工讨薪。而王石离开多年的万科,情况就好一些,还没有烂尾。07年美国两房的遭遇,曾让王石深感警惕,却并未真的被其他人当回事。如果那一年,房地产行业真的顺势而为,早一点“房住不炒”,来一次王石口中的拐点。后来会不会好一些,不用吐出那么多呢?90年代的房地产江湖,素有“南万科,北华远”之称。王石和任志强棋逢对手,堪称一对宿敌,他们的人生,也像是按响了两种喇叭。在07年之后的房地产狂飙十年中,和王石淡出江湖的失意不同,华远的任志强大出风头。凭借着一路高调唱多房价,他挨了不少骂,也成了另一些人心中“说真话”的导师。2020年,任志强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入狱十八年,当庭表示认罪。同一年,70岁的王石宣布创业,他听到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说自己“就像老战马听到了冲锋号,肯定要奔赴战场”。而对自己的老本行,王石已经颇为淡漠,他认为,“本轮楼市调整要3-5年处理各种问题。”任志强的命运,王石已经见识过很多了。1999年,王石辞去总经理职位,一度热衷于“探监”,对象都是锒铛入狱的企业家。探监的原因是,已过不惑之年的王石,仍然迷茫,他想知道企业家存在的意义。王石第一个去看的是前中国首富牟其中,后来又陆续看了玉溪红塔褚时健,德隆系的唐万兴,东星集团兰世立。耐人寻味的是,王石探望牟其中时,由当时的湖北首富兰世立陪同。而多年后,同一座监狱,王石又前去探望了身陷囹圄的兰世立。物伤其类,兔死狐悲。2002年,王石第一次去了云南哀牢山的橙园,74岁的褚时健刚开始重新创业,兴致勃勃地为王石描述六年后的挂果情况。十年之后,褚橙横空出世。那一代企业家,毁誉参半,却总有一种野草般的生命力,在褚时健身上最能体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石认为,顺境的时候不可狂妄自大,而要谦虚谨慎,逆境的时候也不可畏难退缩,而要蛰伏养精蓄锐。企业比的是谁更长久,看哪些人能真的挺过野火,度过寒冬,在下一次春风中,重新长起来。王石性情的可贵之处,在于一种某种犹疑,对既定“江湖规矩”的犹疑,对数十年来一些约定俗成的商业规则的犹疑。他说:“我直到快退休时,才开始对商业感兴趣。”这种犹疑,让王石知其雄,守其雌,风口浪尖不足夸,坦然落地才是平安。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是其中之一。1834年,伍秉鉴的个人资产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是5600万美元,是川味中罗斯柴尔德资产的十倍。但是,今天大多数人连伍秉鉴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当一些人在财富幻象中不断膨胀、迷失自己时,王石用显摆的口吻说出的这句“女儿三岁,不是私生的”,反倒更接近常识,显得低调。毕竟,他重新出山的理由,是为女儿打工。END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