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意外!江苏成全国产业转移的最大赢家,中西部狂建副中心时事2024-01-18 14:01◎作者 | 黄汉城江苏的王者气势前几天,我受邀去参加珠三角一个万亿GDP城市的经济研讨会,听到一个十分震惊的消息。会上一个做线缆的企业代表说,他们行业有不少企业除了应欧美客户方的要求,到东南亚、墨西哥设立新的产线之外,还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转移到江苏。这是十分意外的事情。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内的产业转移多半是下沉到中西部去,大范围被另一个沿海省份所“虹吸”,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原因是什么呢?这名企业代表的说法是,珠三角历经多年发展,土地瓶颈已经非常明显,江苏相对充裕一点点。“而且那边的生产链条,人才什么的,也更齐全一些。”放更大的视野看,江苏确实是2022年度全国产业转移的最大赢家。第一财经有个统计,去年全国82.2%从原登记地搬出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被招去了江苏。徐州拉到了两百多家,全国第一。盐城一百多家,全国第二。常州62家,全国第四。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从北京、武汉、成都这一类高阶城市口中虎口夺食的。与江苏产业吸引力相伴随的,是江苏的工业实力蒸蒸日上,反超广东问鼎中国第一。2021年,江苏的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16万亿,二十多年来首次超越广东,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江苏的整个工业增加值,也就是制造业+采矿业+电气水生产供应业达到4.85万亿,反超广东,又是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在工业体系上广东已经不再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了,全国工业中心似乎正在迅速北移到长江沿线。可以说,现在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角逐,已变成了两种路径之争。广东偏向单级化模式,珠三角富到流油,而粤东西北还欠发达。江苏是多极化模式。连云港是中国药港,南通是船舶之都,宿迁是客服之都,扬州是高端纺织之都,徐州是下一个万亿俱乐部种子选手。常州是全省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也是全球电池之都。无锡是半导体产业重镇。南京苏州就更不用说了。2019年,江苏与广东的差距达到史上巅峰9330亿,到2022年前三季度,两者差距已经萎缩到2982亿。广东江苏之竞,某种意义上也是在验证到底是均衡化发展更长久,还是单级化驱动更牛。中西部正在疯狂地造经济副中心。上一个十年(2010-2020)是强省会的黄金时代,合肥拆了巢湖、成都代管了简阳,西安纳了西咸新区,济南吞了莱芜,长春将公主岭收入囊中。这一个十年(2020-2030),省会的扩容将会变得极其困难。因为国家层面的态度变得坚决起来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两道紧箍咒下,我们看到一些强省会开始了某种程度的去中心化2021-2022年,四川、湖南、陕西连接提出成都、长沙和西安的中心城区要瘦身健体。与此同时,这两年有14个省份明确提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不少都下放了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众多三线城市,摇身一变,成为与一城独大的首府相互竞争省内资源的旗手。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许,在地缘政治的震荡之下,在内循环经济的加速重构之中,均衡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失衡带来省会的狂飙突进,均衡带来资源的分散。前者代表效率,后者代表安全。在新的时代下,安全与效率并重。因此,中西部第二梯队的城市们,迎来了新的机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2012年时,浙江的温州、广东的江门,海南的三亚海口,山东的日照潍坊等,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线,到了2022年却低于全国平均线。也就是说,尽管它们自身也在进步,但全国平均水准的上升速度更快。根据笔者的统计,这样的沿海城市大概有12个,占比全国约五分之一(不含港澳台,2022年为最新数据)。这是颇令人诧异的。因为这里头有不少城市,曾经凭借着沿海优势搭上全球分工快车,独立风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陆的突飞猛进。2010-2022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十座城市当中,安徽3个,贵州江西各2个,江苏四川山东各1个,全部都是不沿海的内陆城市。排名城市省份2010年2022年上升1滁州安徽18090902阜阳安徽176103733遵义贵州13265677宿迁江苏11670464贵阳贵州10158435芜湖安徽10563426九江江西11473418赣州江西10262409绵阳四川125863910菏泽山东986929这些都说明,今天沿海已不是城市崛起的唯一路径。为什么海权时代的逻辑不管用了呢?这几年外需疲软,中西部只有富起来了,才能构建起庞大的内需市场去消耗过剩产能,避免经济陷入“大放水——泡沫出清”的来回阵痛模式。于是,我们看到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有五个放在了内陆,西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继续延长十年等等,资本、政策红利倾泻而下,助推了内陆的跨越式发展。举个例子,这几年中国重构了整个交通版图,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超级无水港……很多贸易改从内陆上岸了。像重庆、成都的出口贸易额已经悄悄飙升到了四五千亿的体量,位列全国前十三大出口地区。郑州也有3596亿(2022年),远超泉州南通。不可否认,东部沿海仍会是最重要的一块经济拼图,但未来它的权重可能会下降。随着内循环经济的推进,未来传统的全球三角结构——拉美资源、中国制造、欧美消费——可能会逐步内化,变成某种程度上的“西部资源,中部制造,东部消费”。尽管这不是一朝一夕就会改变的,但中国确实在跨越胡焕庸线行动起来了。海权相对衰退,新陆权重新崛起,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加速重构中国的经济地理空间。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