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透6亿年生物进化史!一起追寻《消失的动物》 !
在生物进化史上有一段令人直呼震撼的时期:
这时的蜻蜓翅展有半米多,
大象牙齿长到了下巴颏,
鲸鱼长出四肢练就水中“凌波微步”,
老鼠也凭借自己3米的身长震慑一方!
牙齿反向生长的恐象,在水中漫步的游走鲸。
图片来源 |《消失的动物》。
你是不是觉得不敢想象?但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中的神奇现象!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动物知识,梳理清楚生命进化的脉络,美国《自然》《科学》杂志特约作家约翰 · 怀特菲尔德教授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结合当下最新的科研资料,写就了这本《消失的动物》。
全书按照生物进化的时间脉络,分别介绍了100种灭绝动物及濒危动物,详尽展示每种动物的出现时期、形态特征、生命轨迹、灭绝原因,大量专业图文资料,最新科研成果,高度还原不同时期令人震撼的怪奇动物。
这本书在引进国内时,特别邀请动物学专家王志良老师进行翻译,图书一经面市,就得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高源、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特别推荐。
王志良老师在野外调研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本《消失的动物》吧!
6亿年生物进化浓缩小史,
古生物入门有它就够!
为什么最早的动物出现在海洋?
它们又如何向陆地进军?
一度称霸地球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在这之后,哺乳动物如何崛起?
远古动物为何几乎都是“大块头”?
现存于地球的动物和它们有何关系?
《消失的动物》从人类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动物——狄更逊水母开始讲起,陆续介绍了海绵、三分盘虫、三叶虫、怪诞虫、皮卡虫等早期动物,为求生存,它们不断进化,柔软的躯体外渐渐长出了自我保护的外壳。
怪诞虫靠细长的足行走,背部有用于防御的刺
科学家在勘测取证时,不仅需要还原它们的外形特征,更要依据勘测结果,研究它们之间的生命关系。
一位古生物学者正在研究狄更逊水母
寒武纪海洋中“最恐怖的掠夺者”——奇虾复原图
伴随掠食者的不断出现,为争取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海洋动物们迈出了走向陆地的第一步。
“最古老的陆生动物化石来自志留纪晚期,距今大约4.14亿年”。植物种类的不断丰富及大陆版块运动,也让陆生动物出现“巨大化”的特征。到二叠纪时期,巨型脊椎动物变得非常常见。
提塔利克鱼展现了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
在加拿大北极圈内发现提塔克利鱼化石
异齿龙(并非恐龙)是当时陆地上最大的掠食者
“自从恐龙被发现以来,人类的想象力如同被暴龙的牙齿紧紧咬住一样,一直被它们所牵动。”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对恐龙都充满了敬畏和神往。
这神秘的远古巨兽,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在《消失的动物》中,作者同样不惜笔墨,对恐龙时代展开了全面的介绍。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装甲巨兽”棱背龙想象图,创作于19世纪
阿根廷龙为群居性的植食性恐龙
风神翼龙可能在地面捕食,并且通过四肢行走
发现于阿根廷的始盗龙是最早的恐龙之一
从大陆的版块运动、气候变化,再到物种的更替演化,作者选取21种该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以恐龙为主,同时穿插一些非常有趣的动物科普。
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原颚龟,它是已知最早的具有完整背甲的龟类,它在三叠纪时期出现。“最早的龟类看起来则更像蜥蜴,没有外壳,满嘴獠牙,一点儿也不像现在那些龟类。”
再比如,在白垩纪早期,访花花蚤作为一种体型微小的昆虫,已经进化出提高传粉效率的生物结构,体表多毛,可以卡住花粉。
正是有了昆虫和花粉间的“互助互利”,被子植物才出现物种大爆发和快速演化。
保存于琥珀中的访花花蚤是已知最早的传粉昆虫
小行星撞击地球,让恐龙趋于覆灭,地球也长期笼罩在黑暗之中。
时间来到古近纪,“那时的哺乳动物大部分是夜行性的,它们体型矮小,不需要大量食物,而且大部分为穴居生活。这使得哺乳动物可以在恶劣条件中生存,当烟雾散尽,地球成为了它们的天下。”
在“哺乳动物的出现”这部分中,出现了很多让人过目难忘的神奇动物。
比如象牙朝下生长的恐象,它的体重大约是现生大象的两倍重;
比如只有一只家猫那么大的始祖马,它也是已知最早的马类;
还有凶悍好斗的地狱猪、拥有四肢的游走鲸、身高7米的副巨犀、体长3米的啮齿巨鼠……
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从上至下依次为:恐象、安氏中兽、副巨犀
在“人类到来”“上一个千年”这两个章节中,人类的祖先开始登场,大量的化石对比及考古复原展示,会帮助我们看到非洲古猿如何一步步进化为现代人类,而人类活动,又为生物世界带来哪些改变。
霍比特人外貌重建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正因为这些古人类学家的辛勤努力,我们才逐渐清楚自己从何而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22年得主斯万特·佩博
不得不提到,因人类猎杀捕食,造成了大量动物的灭绝。
比如被称为“肉罐头”的阿特拉斯象龟,它们体型巨大,很容易被发现、捕捉和移动,可能是因人类而灭绝的第一种动物。
而在大约公元1000年前的马达加斯加,象鸟、巨狐猴和多种河马因人类大量猎杀而走向消亡。
马氏象鸟是四种象鸟之一,它们的近亲可能是新西兰的几维鸟
读完整本书,你将完成一场贯穿6亿多年的时空穿越,从早期动物到上一个千年,这些动物共同谱写了地球生命的历史。
300幅官方授权专业图片
走进纸上动物博物馆!
《消失的动物》收录近300幅珍贵的专业图片,它们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图片库等权威机构,以及众多直接参与动物化石发掘研究的考古学家等授权提供。
主要包含生物化石图、复原图及科学家工作照片三大类别,深度还原不同时期生物原貌及栖息环境,直击科研一线,亲临调查现场。
科学家正在研究跨越4万年历史的猛犸象
比如,在介绍早期动物之一的海绵时,书中向读者展示了两种非常珍贵的海绵图像,一种为寒武纪时期的Vauxia gracilenta的海绵化石图;一种为距今6亿年的贵州始杯海绵的复原图。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形状如长烟囱的Vauxia gracilenta海绵(上)
及像一颗心脏的贵州始杯海绵(下)
所有图片都高清放大还原细节,即使是结构简单、体型微小的海绵,读者在阅读时也能详细看清它们的不同纹理走向,细节差异。
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幅幅灭绝动物复原图。比如在展示欧巴宾海蝎和奇虾时,细致到口器细纹、躯体光泽、体表颜色过渡,仿佛一瞬间进入神秘的海底世界,与它们一一对话。
欧巴宾海蝎,高清到像怼脸拍,细节满满!
再比如,还原安氏中兽时,采用对开全页面展示,图片清晰到能看清它的皮肤褶皱、毛发,甚至连四肢上粘连的泥土都能看清。
安氏中兽与古猪类近源,和犀牛体型差不多
为躲避捕食而演化出厚骨甲的雕齿兽(犰狳的祖先),外形圆滚滚非常可爱,作者在介绍它时,也同时展示了它的复原图和化石。
雕齿兽复原图(上)及化石图(下)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大部分复原图,不仅还原了灭绝动物的外形特征,也还原了它们生存的环境:海洋、森林、草原、沼泽、湿地……结合这样丰富全面的资料,我们对每种动物也会有更加系统的认知。
这本书就像是一座充满趣味的纸上动物博物馆,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每翻开一页都会被其中绚丽奇特的动物世界所吸引。
震撼心灵的生命哲学
写给未来的生命启迪之书
“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物种,我们不能确切掌握哪个物种正在消失。”动物灭绝不仅是某个物种的悲剧,更是生物多样性、地球生物圈的悲剧。
在《消失的动物》中,作者时刻不忘向读者传递环保的理念,并郑重地提出警示:“当我们毁灭自然,我们也在自掘坟墓”。
在“上一个千年”章节中,作者介绍了大量极度濒危的动物,比如印度洋中的腔棘鱼,它是最接近四足脊椎动物的鱼类,目前存活数量可能不足500条,已经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海洋升温有可能威胁它们脆弱和迟缓的生物机能。
看似凶猛实则脆弱的腔棘鱼
还有北美洲最濒危的黑足鼬,在20世纪受草原被破坏及鼠疫影响,数量开始锐减,且它的猎物土拨鼠也因栖息地丧失及外来病菌而大幅减少。
可爱但濒危的黑足鼬
魔鱂、突角囊蛙、红疣猴、远东豹、百慕大圆尾鹱……这些即将消失在我们视野中的动物及它们的生命故事,被作者一一呈现。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