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性发展评估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性发展评估

其他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应用场景爆发式增长所驱动,全球锂电池产业正蓬勃发展,其中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产业最大需求及供给市场正引领产业变革。为引导全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发展,并积极应对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承压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挑战,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锂电池行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合作设计了“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以期为全产业相关参与企业就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指引,并引领全行业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及政策,推动产业朝更健康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主要涵盖产业政策、市场环境、供应链成熟度、技术及制造竞争力、绿色及可持续行动五大评估维度,本报告重点聚焦市场需求与供应链供需状态的分析,从行业宏观把脉和未来产业优化方向提供指引(参阅下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受全球锂电池产业的爆发性增长影响,近年来,全球主要锂电池市场纷纷出台针对电池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规划,并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以实现对本国、本地区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指引及保障。


其中,日韩作为电池产业传统强国,近年来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挑战,为巩固市场地位,韩国通过发布《2030二次电池产业发展战略》《充电电池产业革新战略》,日本通过全力投入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以期实现“弯道超车”;与此同时,2022年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2023年欧盟出台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和《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对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核心矿物及组件产地来源等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提升本土及贸易伙伴国的供应链能力,形成产业自闭环,以有效减少对外产业链依赖度,降低潜在的供应链风险。


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最大的需求及供给市场,为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国务院在2020年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产业规划中,提出并强调提升锂电池产业的基础能力,强化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及推动全价值链发展的要求。


产业链下游——

电池生产及供应


尽管全球锂电池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但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市场——中国正面临低端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供应相对紧张的供需不平衡、竞争加剧、盈利表现下滑等挑战。领先锂电池企业正纷纷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以期应对及缓解当前国内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与此同时,欧美市场为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正加大政策、财政及投资鼓励来强化本地产业链能力的建设(参阅下图)。为顺应趋势,日韩电池企业正通过加速在欧美市场当地设厂的方式以实现对本地市场及产业链的深度参与及绑定。可预期,未来三到五年,欧美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链将得以快速建立及完备,但激烈的产业竞争态势及局面将难以回避,未来欧美市场对产业链的掌控及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建立仍是待解决的潜在问题及挑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积极乐观


市场前景评估:前景充满机遇,技术持续迭代


全球锂电池市场预期将以25%的年增速快速增长,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太瓦时(TWh),其中动力电池为核心驱动,占比达80%。得益于区域市场发展,预期全球市场将三分天下:中国市场供需体量大、领跑全球;欧美市场提供增量关键驱动及持续成长空间;东南亚、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加速布局,以期在电动化转型中实现产业链的布局、切入。


聚焦中国,预计至2025年,中国锂电池需求量将以超40%的年增速增长至1TWh、至2030年达1.8TWh,其中,动力电池作为主要需求来源及增长关键驱动,其占比将维持在75%以上(参阅下图)。



竞争态势评估:竞争持续加剧,机会窗口正关闭


以中国市场为例,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格局正稳定、固化,前五大玩家斩获近90%市场份额。受技术迭代、产能过剩及价格下滑等多方面影响,布局技术及规模优势的企业正面临极大经营挑战,部分玩家份额大幅萎缩或淘汰出局,行业整合提速(参阅下图)。


同时,技术持续迭代,伴随电芯、模组及封装技术升级,能量密度稳步提升;三元高镍、磷酸锰铁锂在高压平台、快充技术下成未来趋势,半固态、固态电池正逐步走向产业化,并预期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



行业盈利性评估:告别“高利润”时代,进入一级供应商的稳态状态


当前,全球主流锂电池厂商毛利率表现维持约15%-25%,尽管近年来受原材料价格上升、整车价格下滑的双重挤压影响,行业平均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健康态势(参阅下图)。未来,全行业恢复“高利润”时代表现的难度较大,将进入传统汽车一级供应商的稳态毛利表现区间。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优胜劣汰,波动前行


供需动态评估:国内总体产能过剩现象浮现,优质产能供应依旧紧张,技术及规模优势带来领先企业穿越供给过剩的产业周期


当前,第一、二梯队头部玩家的优质产能维持供应相对饱和和紧张状态,同时,部分头部车企开始自研自建电池产线,预期市场将出现充裕供给。截至目前,国内公布2025年总规划产能已超过2.6TWh,其中预期约2TWh产能将大概率按计划投入运营,考虑到2025年需求约1TWh,全行业总体产能利用率预计接近50%。


国际贸易链路评估:出口供给稳定增长,但本地化趋势明显


随着欧美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减排环保要求从严、本土自给自足法规到位,预计到2030年欧美产能项目上线后,将从亚太手中分走约15%-25%的全球市场份额,亚太地区电池供给占比将从目前的近75%下降至约50%-60%,区域产能分布及供需格局预期将更均衡(参阅下图)。



再生闭环评估:处于产业发展早期,

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虽然当前电池回收行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早期动力电池步入退役阶段、叠加政策扶持,预计中国市场在2025年将率先迎来近150吉瓦时(GWh)的回收需求,2030年可至730GWh规模,保持年均增速约40%。


产业链中游——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前期因供给紧张而引发价格飞涨,伴随产能加速扩张及释放,当前总体产能过剩,但优质产能同样供给紧张。同时,正极材料企业正随着电池厂加速海外业务的布局,产能国际化与多极化是趋势。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


市场前景评估: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尽管近期产能过剩及竞争加剧,但市场潜力依旧值得期待。得益于锂电池市场驱动,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以20%的增速高速扩张,预计至2030年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可达630万吨。2021年以来,中国铁锂正极材料占比超越三元达到60%以上,国外则三元正极材料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中长期来看,伴随上游原材料成本回落、高压平台及快充技术成熟,以及长续航需求的驱动下,高镍三元/富锂等高端正极材料的渗透率将提升,中低端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无显著优势且成本高于铁锂而份额逐渐下降。因下游主机厂逐渐从以能量密度为首要考虑因素过渡到续航能力和成本的平衡考虑,铁锂类技术路线将更占据主要地位(参阅下图)。



竞争结构评估:行业集中度较为稳定。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格局相对集中,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近70%。早期铁锂正极材料的竞争企业数量相对有限,近两年行业需求升温大量新玩家涌入,集中度有所下降。预期未来市场集中度提升依旧是大趋势。相较而言,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因定制化需求更高而较为分散,前五大玩家占比不到40%、且排名时常更迭洗牌。高镍化是三元正极材料的主流发展趋势,生产壁垒较高,拥有技术与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逐步构筑及强化竞争力“护城河”,推动市场集中度的稳步提升。


行业盈利性评估:较为稳定。2022年主流正极材料厂商的毛利率约15%,较2021年有所下滑。由于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以及下游客户强势降本的双重压力,正极材料厂商毛利率整体低于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其他电池材料。预期伴随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领先玩家的毛利率表现将维持稳中向好(参阅下图)。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稳中向好


供需动态评估:产能利用率、集中度稳步提升。受产能加速扩张影响,当前正极材料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约55%。但两极分化严重,头部玩家接近满产。行业已意识到低端产能过剩风险,产能扩张趋于理性;叠加落后产能逐步淘汰,预计2025年起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升至60%以上。


国际贸易链路评估:当前,中国正极材料产能领先全球,但伴随欧美本地化产业政策的出台,预期短中期内产能将加速向欧美市场部分转移,区域间更平衡。短期出口仍将以三元正极材料为主,伴随铁锂技术渗透,预期铁锂正极短中期在海外也将快速提升。


再生闭环评估:仍待全面启动。目前,以正极材料起家的领先企业尚未大规模布局回收环节,但出于资源、成本控制考量及国内外法规要求、扶持性政策出台等背景下,领先企业正积极探索有价金属和固废循环利用等新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供需市场,预期回收市场机会将率先启动并形成规模。


产业链中游——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据主流且技术较成熟,同时行业积极推进硅基、碳基新型材料科研攻关和产业化。由于超前产能规划,面临短期产能不足、长期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

技术持续升级,市场快速增长


市场前景评估: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以21%的增速高速扩张,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万吨。其中,人造石墨占全球负极总需求约八成。硅基负极材料仍有待攻技术坚充,至2030年占比预计接近10%,增速预期超50%(参阅下图)。



竞争结构评估:全球负极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与日韩,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追赶与成本优势,已赶超日韩成为第一大产出国。受石墨化产能限制、下游需求绑定等影响,行业产能聚焦头部玩家,市场集中度有加强趋势,前五大玩家近年市占率接近60%。


行业盈利性评估:头部负极材料企业毛利率一般在20%-25%,更有一体化石墨化企业表现亮眼,毛利超40%,高于正极材料和其他汽车零部件行业,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市场细分。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仍待全面启动


供需动态评估:产能快速扩张,竞争加剧及利润下滑是趋势,风险正加大。2021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经历需求增加但产量受限、供不应求。然而中长期而言,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风险。高毛利使得新、老玩家超前规划大量产能,预期负极材料产能释放将在近两年集中落地,使得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下滑。


国际贸易链路评估:亚太仍将主导市场。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技术快速提升,赶超日韩成为全球第一大负极生产国,份额约占全球产能的80%。伴随欧美相关政策出台,预期2025年亚太地区产能占比将从目前的99%下降至95%。


再生闭环评估:负极材料再生仍处于早期,头部玩家尚未大规模布局回收环节。


产业链上游——


受下游电池需求的增长驱动,锂矿需求大、增速高,市场总体向好;但供给正受加工产能限制,企业面临澳大利亚、南美等资源出口国的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


市场前景评估:受动力、储能电池等需求驱动,预计至2030年,全球锂需求量总体将保持约20%的年均增速至420万吨(参阅下图)。



竞争结构评估:全球已探明锂资源储量约2,60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和智利共占全球储量的60%-70%、全球产量的近80%,预计至2030年将继续长期主导市场。但来自主要提供者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国家的地缘政治风险成为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供需动态评估:锂供给短缺主要是受开采加工产能影响:2015年左右投资低位,导致当前开采进度相对有限。在近几年的投资带动下,预期勘探开采量在2030年将增长至约260万吨碳酸锂当量,但其中ESG达标的仅85万吨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动力电池需求(参阅下图)。



国际贸易链路评估:出于资源保护、扶持本地产业、提升附加值与议价权等考量,资源国地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政策导向更加趋于产业链本土化与高端化,包括限制中国企业开采投资等,未来不确定性增强。


产业链上游——镍


受新能源汽车驱动,镍矿需求呈现高速增长,但电池制造所需一级镍供给紧缺。伴随印尼等主要产区镍矿出口限制,企业获取镍矿资源的挑战大、投入将提高。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积极乐观


市场前景评估:至2030年,镍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约6%至近400万吨。其中,动力电池所需的一级镍增速较高,预计以20%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近150万吨(参阅下图)。



竞争结构评估:持续加剧。印尼、巴西、澳大利亚三国共占全球镍储量的60%以上。印尼将主导长期供应格局、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但主产用于生产不锈钢的红土镍。一级镍所需的硫化镍则重点分布于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加拿大及美国等国。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供需动态评估:尽管市面已有二级镍转产技术,但存在额外成本与环境污染,预计2030年或出现一级镍的结构性短缺。2030年后一级镍供应短缺随新增硫化镍储量、二级镍转产能力提升、回收率提高得以缓解。


国际贸易链路评估:政策导向更加趋于本土化,例如印尼作为最大镍矿生产国,近年来从禁止镍原矿出口、延伸至限制镍产品出口,并带动了其他国家效仿,对中国企业的镍需求增加更多挑战。


产业链上游——钴


动力电池作为钴的主要下游应用,短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资源国供应波动性和安全隐患,引来国际社会自发治理。伴随动力电池去钴化趋势,中长期钴需求相对平稳、供需平衡。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


市场前景评估:动力电池是钴的主要增长引擎,预计至2030年将以5%的增速增长至约20万吨规模。中短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需求增长;中长期,随着磷酸铁锂等无钴电池技术路线和高镍化趋势的兴起,将逐步减弱钴需求的依赖(参阅下图)。



竞争结构评估: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供应国,已探明储量占全球资源的近一半、产量占全球的七成。全球供应分布不均衡,刚果(金)一家独大,并因手工采矿而存在供应波动与社会责任风险。伴随区域政策法规要求的趋严,未来拥有满足ESG要求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供需动态评估:全球钴矿探明储量增长平稳、产量有所波动,主要由于刚果(金)的供应方式依赖于劳工甚至童工。从需求来看,电池行业朝着低钴化、无钴化的方向积极推动,短中期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的可能性较小,且有回收再生钴作为补充,钴矿回收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重点。


国际贸易链路评估:对于手工和小规模采矿带来的人权问题和安全隐患,国际社会在持续治理及管控,预计治理效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实中还面临诸如采矿个体监管落地的挑战。


电池回收利用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刚刚兴起,市场需求即将爆发,预期2030年可达730GWh。尽管市场前景广阔、盈利较好,但行业因缺乏明确法规规范而无序竞争问题严峻。未来伴随各国以生产者责任延伸为原则的法规落地,可预期产业正进入快车道。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评估:积极乐观


市场前景评估: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升及车龄的增长,回收市场正进入快车道,预计至2030年中国市场理论可回收利用电池近730GWh规模(参阅下图)。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三方面:动力电池退役潮临近;法规监管要求及产业政策支持;商业价值吸引。



竞争结构评估:动力电池产业链交叉延伸,资源和材料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及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等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参与布局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参阅下图)。



从回收行业现状来看,目前“小作坊”企业虽然数目大,但总体回收规模较小,正规回收渠道的回收规模占据行业主流。未来伴随政策陆续出台,规范资质准入、设定/提高环保要求等,行业将加快优胜劣汰。同时,可预期部分“小作坊”企业通过合理引导与培育,逐渐成长为“小微企业”,甚至是“专精特新”企业,具备极大的自身优势和产业价值。


行业盈利性评估:整体毛利率约20%-30%,吸引众多企业竞逐“蓝海”。其中“正规军”企业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毛利约25%-30%,三元锂电池的回收毛利约5%-20%(干法工艺利润较低)。而“小作坊”企业通常放弃检测、放电、环保处理等环节的投入,短期毛利相比正规军高约5%。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评估


供需动态评估:当前报废动力电池回收产能利用率不足15%。批复的回收产能约为150万吨,2022年电池回收量20万吨。随着政策趋严,产量将聚焦头部有资质的企业,推动回收产能供给侧整合。


总结


中国锂电池市场整体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联动、相互依存,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其中:


电池电芯:全球电池电芯产业高速扩张,预期2030年全球需求达4TWh、中国需求1.8TWh,保持约25%的增速。行业盈利相对可观,毛利约15%-20%,但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电池价格下滑的双重挤压。当前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但伴随需求增长、产能扩张节奏减缓,预期可逐步提升并维持50%-60%。当前,产能主要集中亚太,伴随欧美产能项目上线,未来区域产能布局预期更加平衡。对于从业企业而言,可以在产品技术、供应链、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与沉淀。技术实力所带来的规模化优势将是头部企业巩固竞争力并带领企业穿越周期的致胜要素。


正、负极材料:全球正、负极材料市场分别以近20%的增速高速扩张,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630万吨和400万吨。正极材料中,铁锂路线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三元则较为分散。负极材料的前五大玩家市场份额接近六成,竞争格局相对稳固。从盈利性来看,负极材料的毛利约20%-25%、优于正极材料的15%。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盈利下降等趋势,领先正、负极材料玩家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相关多元化和一体化延伸及国际化出海,积极应对。


矿产资源:聚焦电池生产的主要矿产资源——锂、镍、钴,其中锂与镍存在一定的短期供不应求,而钴供应则相对充分。矿产资源集中特定国家,存在地缘政治、社会责任等风险。对于从业企业而言,积极出海布局深度绑定、寻求替代资源或技术以及提高供应链透明度是关键。


电池回收:当前电池回收产业刚刚兴起,市场需求即将爆发,预期到2030年国内可达730GWh。回收产能加速建设,业务链分工初见雏形,侧重回收、梯次利用企业和一体化的玩家兼有。但同时行业格局相较产业链其他环节“小、散、乱”,行业发展需要来自政策端与企业端共同发力,一方面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严格市场准入机制,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培养消费端回收意识,同时加强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内功”,联盟合作共建共享回收网络,提升回收工艺技术,同时探索海外市场布局。


全球锂电产业正在经历区域化向国际化延展的大趋势,同时面临着区域供需不平衡、产业竞争格局不断加剧、技术持续快速迭代等多元变化,从业企业应当在细分赛道上持续精进提升,适度加深产业链整合、拓展相关多元化,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优化全球经营治理,最终实现企业的强势突围。


点击小程序码

获取报告全文


关于作者

BCG作者团队


许刚博士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工业品专项中国区负责人。


李科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新能源车课题中国区负责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作者团队


赵立金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梁艺、刘骑瑞、周勃洋、纪佩宁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动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锂电池企业如何破局锂电池厂商突围举措

电力聚合商模式Alkegen:新一代电池技术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CG视频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数智港

快来关注我们吧


声明

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波士顿咨询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文章,请在信息栏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探寻零碳之道 英特尔以可持续计算通往可持续未来疫情后重返纽约(2):恐怖的纽约地铁,破旧脏乱倒是很有效率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23邮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指引清华大学&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地方数据发展报告-构建可持续数据发展生态维达力,绿色工艺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玩具:值得信赖的发展之路凯捷&亚马逊云科技:2023汽车可持续发展白皮书SpaceX与约翰迪尔签署协议,为农业设备接入星链网络;宁德时代、比亚迪强推降本,动力电池将进入每瓦时0.3元时代丨智能制造日报马克谈天下(414) 感恩节里说感恩未来城市:AI与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回归以人为本ESG特别对话(视频) | 银华基金ESG研究主管王博:积极推动可持续投资发展,期待以数据为驱动的更好未来女企业家财富持续性增长!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投资中的“她”力量:女性投资人的成长之道悉大官宣合作中介!最新QS世界大学可持续发展排名出炉,澳洲大学表现如何?崴了脚新!2024QS可持续发展排名发布!多大反超UCB,曼大空降前三!罗兰贝格:2024年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展望报告重磅|定了!世青峰可持续发展英语演讲比赛2月7日截止报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强化本土人才战略,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杭州三年居首,长沙跌出前十 | 2023城市可持续发展排名又一个风口?2024QS可持续发展大学排名,有哪些看点?新理论,必须以旧理论的撞南墙为代价,而且必须死伤无数后,才能接受新理论幂源科技递表港交所,软银与三星参投,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工信部发布!新增68家,事关废旧动力电池行业BCG&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4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58、长篇民国小说《永泰里》第十二章 引狼入室(1)周小平:说难听点,全球动荡形势下,中国A股市场不涨比涨要安全得多。-人类太健忘,忘了90年代东南亚金融风暴前夜的股市暴涨悲剧!中国电池产业的灵魂三问5Y News |「吉兆储能」获天使轮融资,加速推动液态金属电池产业化应用特别策划 | 中金公司:ESG时代下的可持续金融发展地方动态丨广东欧美同学会澳新分会举办“ESG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沙龙活动中国:2023-2024年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4年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二动力电池格局之变:产能过剩、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洗牌资讯:24fall研究生申请发第一波录取!2024QS可持续发展排名发布!2024QS可持续发展大学排名发布!多伦多大学夺得榜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