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港股一度涨超4%公众号新闻2024-01-25 10:01此次降准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央行将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市场、稳信心,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文|《财经》记者 唐郡编辑|张威 袁满“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万亿元。”1月24日A股收盘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出了稳定市场的政策强音。“本次央行降准力度略超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此次央行调降50基点(即0.5个百分点),幅度超预期,显示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加大,释放央行推动经济回稳向好的决心。此前一周,中国资本市场走势出现较大波动,A股上证指数反复击穿2800点,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对此,潘功胜在发布会上回应,“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宏观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大,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央行将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市场、稳信心,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Wind(万得)数据显示,A股上证指数止跌回升,报收2820.77点,上涨1.8%;港股恒生指数尾盘迅速拉升,一度涨超4%,最终收涨3.56%,创开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迅速走强,收盘报7.1641,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4点。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取向,潘功胜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充足,未来将在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降息与结构工具仍在工具箱。”周茂华表示。政策“大礼包”:降准、降再贷款利率前述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还发布了多项政策举措,包括:于1月25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改善房企流动性状况;央行正会同浙江省政府指导钱塘征信申请办理个人征信牌照等。其中,降准受到各方极大关注。央行官网显示,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决定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将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多位市场人士表示,降准是大概率事件,但力度超过预期。自2023年9月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以来,尽管市场有较高预期,央行2023年四季度一直未再进行降准操作。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番降准有利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银行流动性成本及监管压力,进一步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央行调整政策工具利率并降准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导致市场主体信心与预期不稳,货币政策需要持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提振市场主体预期与信心。梁斯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常规性的流动性管理手段,不仅扮演着金融市场缓冲池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监督”银行信贷扩张的功能。同时,存款准备金冻结的流动性也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需要通过借入资金满足自身经营需要,这提升了负债成本)。“因此,降准既可以释放流动性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对银行信贷扩张的限制,也可以降低银行负债压力带动信贷利率下降,缓解企业财务负担,实现‘量增价降’的效果。”梁斯表示。同时,此前降准幅度多为0.25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的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一次降准50基点,力度较大,也有助于政策更好发挥实效。”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称。除了降准,潘功胜表示,经中央批准,央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设立信贷市场司有利于通过专业机构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在总体上加大信贷投放,创新产品工具,优化信贷结构,让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五篇大文章’等领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娄飞鹏称。此外,前述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宣布了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六项举措,涉及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资金便利化以及深化金融合作等多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联通、三便利”。具体而言,一是将“债券通”项下债券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的合格抵押品。二是进一步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支持所有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参与债券回购(含“债券通”渠道)。三是发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拓展和便利大湾区个人投资渠道。四是在大湾区实施港澳居民购房支付便利化政策,更好满足港澳居民置业需要。五是扩大深港跨境征信合作试点范围,便利深港企业跨境融资。六是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为香港和内地居民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回应物价、汇率、货币政策取向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回应了诸多热点问题。2023年以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低迷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以来,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15个月负增长;2023年最后3个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负增长。对此,潘功胜表示,讨论物价水平,需要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稍长的时间跨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过去几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疫情之后,为了应对高通胀,美欧主要央行快速、高强度调整货币政策。期间,美欧通胀水平大幅冲高后回落。疫情过后,美欧的通胀水平已经由前期10%的高点回落到目前的3%左右。“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从十楼掉到三楼,中国从二楼掉到一楼。这是整体的宏观背景。”潘功胜表示,“我们认为,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快速超预期下跌,也对中国的价格水平带来影响。”从国内来看,潘功胜表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物价水平低位运行。2023年CPI涨幅为0.2%,较上一年明显下降。不过,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多个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也预测,随着内需持续好转和外部价格形势变化,2024年中国的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为此,央行将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要坚守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优化金融资源投向。三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对于2024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潘功胜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空间。“我们将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具体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二是价格上,主要是利率和汇率,兼顾内外均衡;三是结构上注重提升效能,做好“五篇大文章”;四是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对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潘功胜表示,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并不高,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有较好的空间。“当前政府债券发行成本低,居民持有政府债券比例较低,购买政府债券还有提升的空间。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有充分条件。”潘功胜称。对于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的扰动,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兼顾内外均衡。总的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处于收敛,这样一种外部环境变化,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展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对于跨境资本流动情况,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回应称,2023年9月以来,外资连续四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已经累计超过640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规模顺差,而且资本项下外资流入将更加活跃。责编 | 田洁题图 | 视觉中国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