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重磅政策!七大券商,最新研判!财经2024-01-25 12:01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闫晶滢 莫琳 近期政策“大礼包”持续落地。1月25日“中字头”多股涨停,带动A股冲高,引发市场关注。 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1月23日,监管再提“中特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 “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的提法并非首次,此次国务院国资委重磅发声有何特殊之处?上市央企将获得哪些政策利好?后续投资价值如何?对此,基金君综合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国信证券、银河证券、方正证券七家券商的最新研判分析,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来看详情——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将纳入考核 央企价值有望提振 中信证券杨帆团队认为,此前央企经营指标已纳入央企考核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央企经营效率与安全自然会间接提高央企价值。从直接手段来看,未来央企或可通过鼓励回购、提升现金分红比例、加强股权激励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市值优化管理。 鼓励回购:一方面,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行为往往意味着公司管理层认为回购价格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有利于提振投资者情绪,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另一方面,股票回购通过减少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有利于提高每股盈利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这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盈利预期也会相应提升,股价上涨的动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提升现金分红比例:长期以来,A股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提升现金分红比例有助于资本市场“蓄水池”实现动态收支平衡,提升投资者投资意愿,实现估值重构。与A股整体水平相比,国企整体未来提升空间充足。同时,国央企在优势行业相较于民营企业保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为稳定的现金水平,这为现金分红比例提升提供了可能。 加强股权激励:当前国企股权激励政策尚存突破空间,未来或可加强股权激励机制以提升效率。目前国企股权激励政策以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和员工持股计划为主,渐进式激励措施应当更多关注。期权和具备“渐进式激励”特征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对于企业来讲具备激励缓冲空间,受激励者需要分批次满足激励协议所提出条件,从而使得激励效果的达成更为稳健扎实。目前国企则较少地采取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激励这类相对温和的措施。 从政策目标来看,未来央企负责人考核或将既对市值的相对变化做考核,同时也将对估值的绝对水平提要求。 从市值的相对变化来看,未来央企每年的市值总量增长及增长率或将成为央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估值的绝对水平来看,市净率(PB)或是央企市值管理目标的重要工具,因为PB能较公允地反映市场对于企业经营效率的认可,所以对于PB较低尤其是小于1的企业,央企负责人考核或对其加强估值方面的考核。 国资委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及“市值管理”,态度上以鼓励为主。从后续几年国资委的表述来看,市值管理主要包括增强股东回报、依托上市公司平台整合优质资产、强化上市企业资本运作以及加强投资者沟通交流。此次国资委明确表示将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能够提升央企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振投资者情绪,增加对上市央企配置,有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中信建投:业绩考核体系再度完善 加速央企价值重估 中信建投陈果团队指出,央企是稳经济,稳资本市场的领头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是继“一利五率”后央企吸引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有望开启新一轮行情。这要求及时通过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本次市值管理是对健全央企考核体系的一大举措,有助于倒逼央企加速专业化经营,央企市值管理的能动性将进一步强化,现金分红、回购和资产重组等举措将进一步加强。 从二级市场上看,央企上市公司有望受到资金的更多青睐,央企进而能通过提高杠杆效应和增加投资者回报实现自身净利润总额的增长和“五率”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优化,基本面改善的同时,更加完善且更与二级市场估值体系更契合的业绩考核体系将逐步形成,“业绩改善-二级市场回报增加-资金流入-业绩改善”的资本市场投资正向循环有望推动央企实现盈利端和估值端的向好演绎,助推央企快步进入价值兑现阶段。 本次特殊点在于,首次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而非之前三次提到的企业考核,更加强调央企市值管理对市场情绪的引导作用,明确提出要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将央企负责人的利益与央企市值深度挂钩,迫使负责人高效地治理企业,逐步形成“高效治理-业绩改善-市值管理有效-负责人利益增加-高效治理”的良性循环,提升中特估央企的核心竞争力。 此番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负责人业绩考核,是国家对稳定央企股价的有力手段,进一步维稳市场走势,有立竿见影的护盘效果。而通过增持、回购等市场化手段,不仅可以维稳股价走势,更预示着中央负责人对企业的信心,而央企的市值占比较高,其股价的企稳可以熨平股市情绪,具备一定的带头作用。回购后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更可以进一步将员工利益与企业挂钩,激励企业盈利能力走高,稳定了企业预期。 对股市而言,央企的有效重组整合将带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资源的高效分配有望增厚企业盈利,进而助推市场上行。同时,重组整合有利于“去其所短,取其所长”,构成协同优势。我国国情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组整合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增强央企在股市中作为“国家队”的力量,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还是稳定助推股市行情,“国家队”力量的壮大无疑都是国家“金融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购重组有望成为后续央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助力提高央企核心竞争力,扮演好“压舱石”的重要角色。 申万宏源:央企新一轮价值重估值得期待 申万宏源策略认为,本次首次明确表示“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以此为指挥棒引导上市公司“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极高的安全边际+ROE持续改善的预期+考核市值的政策催化,央企新一轮价值重估值得期待。 2022年11月21日易会满主席初次提出“中特估”时,A股央企PE、PB分别为9.01、0.93;截至最新,市场持续调整后央企整体PE、PB回到了9.80、0.95,与当初基本持平,其性价比依旧凸显。 政策逻辑+市场逻辑双轮驱动,高股息央企依旧是攻守兼备的最佳选择。一方面,聚焦价值创造考核ROE&现金流,央企拥有持续高分红的能力;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财政来源多样化,央企高分红的动力也空前高涨:除金融后A股央企整体分红比例自2019年的29.6%迅速攀升至2022年的52.4%,年均上行7.6PCT。 分红比例上调为持有央企提供了额外回报:在维持股息率不变的假设下,若除金融后2023年央企整体分红率自52.4%继续上行7.6PCT至60.0%,则对应资本利得为14.5%——叠加持有获得的股息及ROE改善后利润的成长,持有高股息央企的潜在回报水平相当可观。 绝对低估值央企具备修复空间。A股央企内部估值同样分化,以大建筑为代表的部分央企估值极低,具备较大修复空间。此外,若后续“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的政策落地,此类上市公司深度破净,也是市值管理动力最强、边际改善最大的方向。 华泰证券:关注电信运营商投资机遇 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华泰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王兴最新研报认为,2022年以来,电信运营商在提升分红率之外,也多次推出大股东增持、回购及股权激励等计划,着力提升盈利能力及投资者回报,有效提振了市场对其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派息率分别为67%、65%、50%。展望未来,中国移动预计23年派息率达70%以上,中国电信表示将于A股上市3年内将派息率提升至70%,中国联通也表示将继续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 此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数次采取增持手段提振市场信心,中国移动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累计增持公司0.42亿股,累计增持金额达30亿元;中国电信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分别增持公司股份9.85亿股、1.14亿股,累计增持金额达45亿元,较首次增持前持股比例提升1.08%。 因此王兴团队认为,电信运营商作为科技行业国有企业标杆,有望长期受益于我国数字中国及AIGC等新技术的发展,建议关注电信运营商板块投资机遇。 国信证券:强化回购与分红 提质增效进行时 国信证券王开团队认为,在前期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价格实现相关因素纳入对于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从分红总额和分红比例上看,央企仍是A股分红主力,近五年来分红比例持续提升。以上市企业年度累计分红总额为观测口径,近10年来上市企业分红总额持续提升,全部上市企业年度分红总额由2013年的7504亿提升至2022年的21384亿。 分红总额提升背后的驱动力也发生了变化,2018年以前分红总额提升依赖于上市企业数量增加,2018年以后,上市企业分红总额提升则更多依赖于分红比例的提升。尽管国央企的数量占比从2013年的44.8%下降至2023年的26.4%,但国央企分红总额仍占A股的70%+。 分企业类型看,全部A股202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在40.55%,央企、全部国企分别为39.29%、40.47%,整体对比下差异不大,仅从分红占归母净利润之比这一口径看,央企仍存在较大的分红提升空间。 从财务分析的框架看,分红部分价值流出,不发生填权的基础上,除权除息后的估值水平略低于股价的合理水平,股价吸引力有望提升,契合长期市值管理成效目标。以股息率作为统计口径,高分红、低估值样本,往往拥有更高的长期ROE水平,一方面源于有能力持续进行高分红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构筑了自身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在于分红本身一定程度上也推升了ROE。在国央企价值重估的过程中,持续分红是创造回报能力的积极信号。 方正证券:市值考核加速国企垄断“稀缺资源”重估 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柳龙认为,从“规模考核”到“市值考核”会加速国企垄断稀缺资产的重估进程。首先,过去的“规模考核”会导致国企的投资冲动,过度投资使得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水务/电力/煤炭/交运/通信),即便事实上形成了垄断,提供的生产要素也只能是“垄断低价”的,并长期处于“估值折价”的状态。其次,现在的“ROE和市值考核”会约束国企的投资冲动,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的供给端将逐步实现出清,并带来生产要素从“垄断低价”回归到“均衡价格”,这种价格回归会加速国企垄断稀缺资产的重估进程。 曹柳龙团队判断,相较之前的“规模考核”,当前的“ROE和市值考核”在约束国企投资冲动的同时,会提升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的稀缺性,并强化其“垄断优势”。而这种“垄断优势”是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水务/电力/煤炭/交运/通信)中长期高股息的保障。 曹柳龙认为,预期收益率二次下台阶将会带来高股息“稀缺资产”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在新一轮科技周期驱动预期收益率中枢抬升之前,建议80%的仓位长期配置三类稀缺资产:一类是供给约束的部分资源品(煤炭或有色),一类是国企垄断的中特估(例如:水务、电力、交运、通信),以及技术壁垒的硬科技(AI算力基建)。同时,剩下的20%仓位可以博弈阶段性高弹性的品种,尤其是市场预期过度向下超调和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的地产链周期股,例如银行或地产。 银河证券:权益资产迎来较好的布局时机 中国银河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1月24日的一揽子政策,既有利于国内流动性改善,也会通过稳定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回升;加之2023年10月美国国债收益率开始回落之后中国出口也开始企稳回升,全球环境逐步改善;在当前国内股债收益比已触及历史位置的情况之下,预计权益资产会迎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布局时机。 1月24日的一揽子政策中,证监会强调“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人民银行办公厅与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文优化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改善优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等措施,将有助于稳定房价与股价,通过财富效应稳定终端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编辑:乔伊审核:木鱼版权声明《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