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真实事件改编,这种片只有印度人敢拍电影2024-01-28 02:01被奉为印度神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它的编剧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又出了一部跟教育相关的“姊妹篇电影”,名叫《12年级的失败》(以下简称《12年级》)。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人物原型是在印度人气颇高的IPS警官马诺吉(Manoj Kumar Sharma)。他出生在印度中央邦莫雷纳区的一个贫困家庭,连续19年参加印度难度系数最高的考试,最终成功逆袭。电影上映后,不仅在印度力压同档期的《奥本海默》,还在IMDb上斩获了9.2的高分,在评价更为严苛的烂番茄上,拿下了91%的新鲜度。与国内观众网盘见后,评分虽然略有下跌,但整体也保持在相对较高的8.3分以上。《印度快报》盛赞它是这个愤世嫉俗的时代里,最能抚慰印度人心的励志电影。英国《卫报》则说,它借用真实的故事,道出了普通大众期望通过公考来清洗社会风气的愿景。《12年级》在国外的评分从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评价,能大致窥探《12年级》的剧情梗概。它说的就是主人公为了实现反贪腐的理想,持续多年参加印度的公务员考试,最终成功上岸,成了激励印度考公学生的名人的故事。看来,同一个世界,遵循的都是“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考公”的法则。小镇做题家POST WAVE FILM马诺吉,标准的小镇做题家。他出生在昌巴尔,一个人民贫穷、政治腐败,而且又以强盗横行而臭名远扬的偏僻小镇。家庭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父亲不愿与贪污的市长同流合污,被免职后走上了打官司的不归路;再是马诺吉参加12年级考试时(类似于我们的高考),因为校长带着全校考生作弊(贪腐风气的表现之一),所有人的成绩都被取消。走投无路的这家人,卖掉家养的老牛还不够维持生计,马诺吉就跟哥哥一起开人力车赚钱贴补家用,结果却因为抢了被市长垄断的公交生意,而被警察抓进警局,差点被打死。好在兄弟俩遇到正直的新警长杜申特,杜申特帮他解了围。父亲的诚实,与杜申特的正直,在精神上成了马诺吉黑暗中的一束光,激励他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用不作弊的方式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警官。印度的公务员考试,跟我们比的话,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马诺吉笃定决心要参加的UPSC,更是被称为“全球最难的考试”,每年约有100万考生,角逐700个岗位,竞争比例高达1428:1。这还只是从录取比例来看,而UPSC的考试规则,操作起来更加“变态”。它分为“初试、复试和面试”三个,第一阶段98%的考生,第二阶段再淘汰80%,能进入面试阶段的,只有寥寥数百人——更恐怖的是,只要一个阶段没通过,考生就得从头再来过。但这还不是全部。根据规定,35岁之前,如果考生是高等姓氏,就有6次考试机会;如果是低等姓氏,那就只有4次机会。用电影里NPC的话来形容就是:每年只有一次考试,每个考生至少有4次机会,而20万名考生,最后只有25-30人能“上岸”,其余199970人,则要全部“归零”重来。电影的全部重点,就集中在马诺吉的四次考试上。他第一次参加开始时,连初试都没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都直接死在复试上——三场考试下来,马诺吉连面试的门槛都没够着。并不是马诺吉不努力,而是因为家境苦寒的他,不得不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参加考试:早上6点起床,凌晨3点睡觉,中间工作15个小时,端茶送水、打扫厕所、整理图书馆、磨面粉……只要能挣钱的工作,他几乎都干过。最惨的时候,他甚至跟乞丐们住在一起,别说学习了,连养活自己都费劲。就像所有的爽文故事那样,经历过姓氏门槛、生活贫困、家庭灾难以及友情和爱情的考验后,马诺吉苦尽甘来。在故事结尾,他扛过种族歧视,用诚实和正直征服考官,通过最后的面试,如愿以高级副警司的身份,出现在给过他莫大影响的杜申特警长面前。讽刺公考?!POST WAVE FILM如果说《三傻》是在讽刺“填鸭式教育”的话,那《12年级》就可以看作是一部讽刺印度公考的电影。只不过它讽刺的中心面积相对较大,以公考为核心,还分散着对印度政治生态的质疑、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拷问等等。相对《三傻》讽刺面积的扩大,注定了《12年级》会在内容指向上更沉重,也决定了它没办法在形式上,像《三傻》那样选择一种轻松愉快的喜剧调性。尽管它尽可能在不少细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来,但在情绪上却仍然是厚重的。比如马诺吉下定决心去省里参加考试时,奶奶拿出了压箱底的私房钱,让他带着积蓄轻装上阵。但社会很快给踌躇满志的马诺吉上了一课,他在长途车上睡着,邻座抱着孩子的女人中途下车时,顺手卷走了他的行李和钱。雪上加霜的是,本来想着能尽快参加省里的公务员考试就可以撑过没钱的日子,结果被告知政府破产,已经不再招聘了。在这里,马诺吉想给自己三年来泡汤的努力找一个说法,于是就问办事员:政府怎么能这么做呢?结果办事员的说法更直接也更残忍:这是政府,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细节,跟电影里指涉政府权力机关的其他细节一道,构成了它批判政府胡作非为、权力滥用得不到遏制的朽坏,并顺道展示了生活在这种社会里的民众,命运何等悲惨。明白了这一层,也就能明白了电影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参加公考。尤其是在德里的国考,人头攒动到盘活了当地经济,以至于马诺吉第一次走上德里街头时,被吓得晕头转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之所以考公,是因为社会提供给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晋升空间,实在小得可怜。他们没办法用自己的辛苦与勤劳,换取本就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尊严。考公一旦上岸,就不需要担心自己因为35+的年龄找不到工作,也不用害怕自己在社会上得不到尊重,生活的幸福指数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所以此前网络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真事:某人考公上岸后太过兴奋,便发帖称自己终于成为人上人,家里人可以不再被欺负,而自己可以欺负别人了。帖子一出,瞬间炸锅,网友人肉出了他的信息,导致该考生被录取单位辞退。从《12年级》的角度,反观发生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事情,会发现考公不过是同一个逻辑,在不同地方的闪现。就像电影最后有这样一个细节:得知马诺吉成功上岸的父亲,第一时间去找开除他的贪腐市长,告诉市长他的儿子现在是高级副警司,所以他结婚的时候,此前垄断公交系统的市长,才会主动坐上马诺吉此前开过的人力代步车表示忏悔。政治权力的可怕,就在于它真的这么可笑。而这个在我们社会里同样适用的状况,才是《12年级》在考公之外,最想嘲讽的真对象。作者丨毛头所见即所想。排版丨知识饼干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好课 | 电影美术课堂好课 | 电影制作全流程解析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