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消费市场需要一个“流量魔方”

中国消费市场需要一个“流量魔方”

财经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5万亿的‘三家’产业和5万亿的汽车产业被叠加在了商业地产中。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2024年的经济目标,内需和消费仍是重中之重。

去年,吴晓波老师发文,提出了消费池需具备的几个条件,总结起来是:第一,规模达到5万亿元;第二,符合产业或消费升级的趋势;第三,牵一发而动全局。


盘一下,如今符合三个条件的,似乎依然只有房地产、汽车产业以及由家居、家电、家装构成的“三家”产业。如今火爆的人工智能,尽管前景巨大,但尚未落地。


今年,这三大行业出现了一些利好,也出现了一些变数。




先说房地产市场。除了政策对房企融资放宽和支持,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保交楼三线同时进行,是一个撬动万亿需求的大工程。然而,商业地产持续低迷,商场空置率仍逐年递增,承载居民消费的场所陷入挣扎。


第二,家电、家装、家居“三家产业”。“三家”产业的需求,一方面是由城市更新和保交楼带来的,另一方面是由改善型消费带来的。


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车不用多说,2023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到34.68%,并进入“肉快分完,只剩汤”的阶段:整车制造的格局基本已定,但像车机芯片、线控底盘、传感器等零部件领域都有重塑的可能性。


新能源车制造


同时,车企的市场份额争夺和价格战仍将继续,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由此看来,汽车依旧是促消费中“全村的希望”。

无论如何,2024年宏观经济的需求端仍需看得见的“三大件”来撬动。




内需和消费是一个很宏观的词,但是在微观层面,却是每个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百态。


如何让更多的人去商场购物,去更新出行方式,去改善生活,其实并不是国家的刺激政策或小恩小惠就能立竿见影的——至少在行为学中,洞察需求和消费决策是一个复杂的活儿。换言之,消费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在商业模式和营销上的创新。


因此,从政策的层面看,是刺激这三个产业的需求,引导人们去消费;但在这之下的商业世界,研究的却是如何获得消费者流量,并最大程度实现转化。


这几年行业的普遍做法是:整合消费者流量,即行业和行业之间流量的交换。一时间,“联名跨界”似乎成了灵丹妙药。当然,流量的整合也发生在“三大件”中。


最典型的就是商业地产和汽车一起发起的“圈地运动”。


从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芳草地开设首家门店开始,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抢占二三线城市核心地段的购物中心。据统计,其总数已占新能源汽车渠道网点1/3以上。


新能源汽车在商场内展示销售


跨界能够实现的原因在于,车企想获得商圈客流和增加曝光度及展示品牌形象,商场面对较高的空置率和不断下滑的租金,也非常欢迎一些酷炫且自带流量的造车新势力。


然而,这一模式的开创者特斯拉却先不玩了。从2022年开始,特斯拉开始了一波集中关店,仅保留少部分客流量大的中心店,转而不断向租金相对便宜的外围商圈扩展,设立更多4S店形态的网点,以提高体验和首付能力。


之后,不少车企也撤掉固定的体验店,取而代之的,一方面是移动展台和快闪店,另一方面是传统经销体系的“回归”,像小鹏、蔚来、极氪等新能源车品牌先后扩大经销商的招募。


有一些商场调整了思路,尝试过新的整合模式:把新能源车品牌集聚起来,打造成一个“汽车集市”。比如北京合生汇的五楼,汇集了主流的新能源车品牌,相当于是一个小型车展,消费者不用费劲四处跑,车企获得了更集中的流量,租金更低了。商场也可以将一些边缘地段,如中庭整合起来,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北京朝阳合生汇的新能源汽车展厅


但这并非最优解。从最早的汽车销售漏斗来看,一家单店销量=进店量×留资率×试驾率×成交率,如果跨界的新模式没有在这四个节点上进行优化,解决转化问题,最后大概率会被品牌抛弃。


商业地产和汽车“联名跨界”的模式似乎渐行渐远。原因无非两点:汽车毕竟是低频高价品,对于商场而言,流量远不如星巴克或网红餐饮等高频低价品。而汽车品牌经历了吆喝期后,便会务实起来,更加注重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事实上,这还涉及一个更深的问题:商业地产和汽车看似是流量互换,但两者实际上是独立和割裂的。


尽管商场流量大,但客群实际上和购车客群并不相匹配。一个消费者在商场吃过晚餐,捧着一杯奶茶就能拐进一家店,看车确实很方便。但是,试图把新能源普及给一个路人的时代其实已经结束了。


大多数情况下,买车是一件慎重的事。不少汽车经销商表示,许多购车者基本在事前就做过大量攻略或早已有意向车型,进店大都是冲着深度试驾体验和砍价来的。


选购汽车的消费者们


然而,商场空间局限,难以为走进体验店的真正潜在用户,提供类似试驾的深度体验的场景。更致命的是,没有一套数字系统将二者链接起来。


所以,流量和场景不仅需要更进一步的整合,理性的消费者更需要深度的体验,“跨界”模式也有待创新。


2024年,有两家企业做了一场新模式的试验。


一家是建发汽车,它是厦门建发股份的子公司,已有23年的经营史。建发汽车主营业务是高端车和豪华车经销代理,旗下有宾利、保时捷、路虎等22个品牌;一家是红星美凯龙,它是家居卖场的龙头,拥有400多家商场,相当于宜家经营总面积的6倍以上。


红星美凯龙近几年颇为坎坷:疫情对线下卖场的冲击,叠加线上平台的影响,如何做品类差异化和场景创新,成了一道现实难题。


建发汽车做豪华车代理,受到的冲击相对做入门刚需乘用车的经销商小,但近几年里,凭借资金和自有供应链物流优势,建发汽车开始在金融、保险、二手车、汽车出口布局,谋求从经销商向全链服务商转型。


而这一合作新模式便是,两家联手打造一个“π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红星美凯龙的商场里,规划一万平方米的空间,专门做展厅,尤其是汽车展厅,实现十多个汽车品牌的聚合。


你可能会问:这和之前的汽车集市模式不是差不多吗?


这个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场景和流量匹配。


红星美凯龙的优势在于空间,广场和地下停车场,可以集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三个模块为一体,每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协同运营。因此当消费者进入π空间后,可以进行多个品牌的体验和深度试驾。


其次是解决商超和购车客群不匹配的问题。红星美凯龙的消费者以高净值、新中产,以及新婚家庭为主。一般而言,有装修需求的人大多为新婚或置换改善,同时会有强烈的购车意向,这和长期经营高端车的建发汽车的用户群体高度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新空间不仅具备普通商场的休闲功能,在汽车展区旁另设一个展区,家装、家居、家电都整合在一个空间里,基本上以展示和销售家用电梯、智能穿戴、扫地机器人等高端生活电器为主,而商场顶楼,则被打造成一个家装设计中心。


π空间
图源:网络


这意味着,5万亿的“三家”产业和5万亿的汽车产业叠加在了商业地产中——它或许是中国第一个整合了地产、汽车和“三家”产业流量的渠道模式。


不过,新模式还缺了最重要的一环。


早些时候,红星美凯龙尝试过独立引进新能源汽车品牌集合馆业务,虽然个别品牌已落地进驻,但并没有形成规划中的聚合场效应。而建发汽车的加入,在双方业务优势的互补下,这一痛点便有了解决方案。


从“π空间”的招商方案来看,目前建发汽车线上智能管理系统,涵盖“洞见”智慧决策平台、建发汽车大会员数字化体系解决方案、二手车流通全链路数字化交易平台和私域运营。


其实从2008年开始,建发汽车便自主研发CAM系统,实现了车辆、金融、保险等22项管理;2012年建立汽车经销商第一个BI系统,可见数字化基础深厚。而建发的另一大能力是私域流量运营,目前已为旗下13个豪车品牌赋能,客户转化率是行业2倍以上。


这意味着作为中国汽车百强零售商,建发汽车沉淀了30万高端客户资源,这些用户数据将和红星美凯龙的会员体系互通,并实现多渠道的引流和运营。


总的来说,新模式集合了三个条件:整合跨界渠道的流量,流量之间能匹配或者互补,在一套数字系统里打通流量。再凭借建发汽车的供应链资源和红星美凯龙的网络,模式一旦在一两年内跑通,复制就不是难题。


这也让建发汽车和红星美凯龙信心满满:一个要做汽车产业优秀的综合服务商,一个要成为最大的新能源连锁平台。




2024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就像是一个魔方,它的四个面分别是地产、汽车产业、“三家”产业,以及那个未知的X,它有可能是文旅,有可能是加速的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潮流。


总之,一个理想的状态是,魔方的四个面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而那个把玩魔方的,既是宏观政策的操盘手,也是推动商业和营销模式进步的创新之手。




本篇作者 初见泉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当新的春天来临时,“吴晓波季度讲堂”将和大家再次见面。2月29日至3月2日,“吴晓波季度讲堂”春季课《中国经济3000年》即将在西安开课,从中国经济3000年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点击下图▼立即报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无骨鸡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鲍鱼食品消费市场研究报告专访BCG中国区主席廖天舒: 复杂的中国消费市场已呈现深刻变化“流量的尽头是放贷”,字节跳动也不例外6061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第三章 15“流量的尽头是放贷”,字节跳动也不例外?毕马威:2024中国消费50白皮书报告第三届腾讯游戏“王者”降临抖音“流量大陆”,谁是谁的英雄?又要取消中考? 岂能把造谣当“流量提款机”|中教评论8点1氪:苹果同意为隐瞒中国市场需求下降支付4.9亿美金;理想MEGA订单量未达预期;东方甄选回应卖槽头肉扣肉我们如何看待2023与2024年的消费市场?| 李丰专栏医药魔方:2023年中国药企出海报告红杉中国沈南鹏:成就伟大的公司,需要一个“鲜活”的创业者霞光智库:中国消费品出海趋势洞察报告签名信的进展以及为什么我们要求实名签名?从苹果到特斯拉 降价策略能赢回中国消费者吗?“流量的尽头是放贷”!字节跳动也不例外2022年3月1日,24位郭文贵事件受害人首次实名致信美国政府没有疫情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偏好变了吗?1月非农今晚见!市场想要一个“坏消息”,换“3月降息”的好消息?宝洁中国上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15%,CFO称:中国消费者的复苏并非线性,而是崎岖的《跌宕起伏心灵煎熬的14天》(1) 【交通事故】何超琼:澳门需要一个“全新视角”艾瑞咨询:2023年元宇宙文化消费市场研究白皮书峰瑞资本李丰:我们如何看待2023与2024年的消费市场?开年最火玄学营销,情绪价值才是抓住年轻人的“流量密码”2024 中国消费电子论坛在美LV举行李丰:我们如何看待2023与2024年的消费市场?英国房地产市场需要改革基因编辑猪获重大突破,有望今年内进入消费市场阴差阳错出国门(1)2023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打造金融强国!都要做哪些事情?需要一个怎样的资本市场?专访橙禾澄心创始人唐德凯:市场需要一家能承接医疗级精神心理服务需求的线下连锁机构物联传媒天猫腾讯:2024视觉IoT消费市场分析报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