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售当天就破发,新款iPhone怎么了
主题:普通人如何做出长期正确的决策
S老板:创业导师
快来直播间观看
这是Spenser的第1329篇文章
每年九月份的苹果新品发布会总会引起巨大关注,甚至有人称之为“科技春晚”,而发布会之后,人们就会跃跃欲试地购入新品。
不久前,苹果发布了最新的iPhone14,很快它就创造了一项纪录——
史上最差销量的苹果机型。
甚至郑州的富士康公司,才生产了两三周14,就拆掉了生产线。
而之前囤积了大量iPhone14,准备大赚一笔的黄牛也是欲哭无泪,不少黄牛表示:自己只能贴钱卖,赔大了。
对于黄牛的遭遇当然是活该,但这也说明:你要是不了解产品属性和市场风向,连个黄牛都当不好。
1
大家觉不觉得,新款iPhone和之前曾经火热一时的星巴克猫爪杯、AJ鞋,还有爱奇艺优酷的超前付费点播有什么相同点?
这些东西刚上市的时候,都会有巨大的溢价,一个普通玻璃杯,能买到几百甚至上千,贵得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如果这是古董那也就罢了,毕竟留下来的就那么多,买走一个少一个,这叫稀缺性。
但这些东西都是流水线生产制造的,只要生产线开足马力,要多少有多少,全世界人手一个都不是什么难事。
量一旦有了,稀缺性就没了,价格自然就低了,这是一般规律。
所以理性点的都知道,这东西回归正常价格是早晚的,等等就好。
但依旧有人愿意在商品最火的时候,加价购买,这属于商家人为制造出了一种短暂的稀缺性,而愿意为这种稀缺性买单的,更多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
我们不妨叫它虚荣心经济。
比如超前点播,大家都知道,等几天不用花钱也能看到剧集的大结局,但假如你提前买了,在一群追剧的小姐妹里,你是唯一知道大结局的人,你就会在团体里获得更高地位。
虚荣心满足了,你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但要想撑起虚荣心经济,让别人加价购买,商品就需要一个特点:你必须让人一眼认出来这是什么。
猫爪杯的造型独特,你当众拿出来,别人心里就会想:哇,是星巴克的猫爪杯诶!
你加价买了最新的iPhone,在别人还在等发货的时候,你拿出来,朋友一看:嚯,有钱啊,最新款?!
你微微一笑,说:买个玩玩。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恭喜你,装逼成功了。
而iPhone14,显然并不具备以上特点。
2
回顾近些年黄牛倒腾iPhone的历史,你会发现基础版的iPhone总会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之前的13/12/11都是开售即破发,再早点的iPhone8也是销量惨淡。
而让黄牛赚疯了的,一个是古早时期的iPhone4,刚发售的时候有的价格卖到了两万,一个是后来的iPhone6,最高价格卖到了两万八。
因为不论是苹果4还是6,当时在外形上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你加价购入一台,一掏出来,别人就知道你是最新款,你在人群中的人设立刻就变成了“走在时尚前沿的有钱数码科技达人”。
而破发的iPhone则基本上是与上一代机型的外观大差不差,你拿出来,别人以为你这是用了一两年的,毫无装逼效果。
而真正的电子发烧友最看重的性能,iPhone14也没太大突破,反而是高级版的iPhone14Pro的突破更多一些。
有钱人就更不会多看14一眼了,在真正有钱人眼里,新买个手机无非是换个新玩具,花一万买14还是花一万五买14Pro,对他们来说无非是煎饼果子要不要加俩鸡蛋的事。
既然都要买了,为啥不一步到位买个更好的?
所以基础款的iPhone14就显得十分鸡肋,外观上吸引不了愿意多掏点钱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性能上满足不了极客电子产品爱好者,更不是有钱人的购买选项。
销量惨淡,也全在意料之中。
当然,这可能也是苹果公司的套路,故意把基础款的做得鸡肋,让潜在消费者咬咬牙,加点钱去买高端版的。
3
iPhone在手机里算是奢侈品了,而iPhone基础版的遭遇也是肉眼可见的未来里,所有入门级奢侈品的缩影。
在经济低迷之后,有一种复苏形式叫K型复苏。
一部分产业和经济体反弹上升,另一部分仍然维持在低位,形成分叉走势,很像英文字母K。
简单来说,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拿美国为例,经历疫情冲击后,他们的经济复苏就呈现了明显的K型复苏。
金融的复苏快于实体经济的复苏;高科技经济的复苏快于低技术行业的复苏;
知识型人才在经济上的复苏要快过蓝领等体力工人的复苏。
这点在我国也可以参考,比如更依赖互联网的,对收入的影响肯定要比一天不上工,一天就没饭吃的实体经济行业要小得多。
而随着实体经济从业者的继续困顿,他们更多地应对策略是节衣缩食、消费降级,所以压根不会再去消费奢侈品,甭管低级高级,换手机也会更在意性价比。
有钱人什么时候都不是入门级奢侈品的买家,而随着他们自身的经济情况快速复苏,他们会更多地将购买力放在高阶奢侈品上。
所以,黄牛囤iPhone14失败,从道义上讲那是囤积居奇,赔钱了是遭了天谴,从技术层面讲,这时候还指望基础版的新款iPhone能赚一笔,那属于刻舟求剑,风向变了,你还在原地踏步,你不赔钱谁赔钱。
做黄牛本质就是做生意,和创业的逻辑是一样的,而做生意一定要关注市场的风向变化。
我先卖保险,后来又做公众号、做视频号,就是每次都仔细研究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七年踩中六次风口。
所以黄牛们,想要赚钱的话,不如改邪归正,多来听听我的创业课吧。
END
最后送上一手新鲜福利:
过去7年,我连续抓住了6次风口,从自媒体、海外保险,到写作课、房产俱乐部、品牌课、视频号等,一次次起盘成功。
这里的核心在于,用优质的内容获取流量,搭建个体商业闭环。在大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这依然是普通人商业起盘的最好杠杆,也是普通人最大的护城河。
于是,我将自己过去的商业化底层逻辑展现,并挑选了学员里最值得学习、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看头的案例,进行简单拆解。
汇总成这份《个体商业闭环指南》(各行各业案例更新中)
希望能帮助职场人、自媒体人、个体创业者、中小企业老板,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商业模型。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领取,还能围观朋友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